分享

白云无心醉晴空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0-11-04

一夜枕上听雨,清晨,雨早已停了。大雨洗净了满天的尘埃,赶走了暑天的燥热。此刻,站在莲花山巓,瓦蓝蓝的晴空,清澈、深邃,天蓝得让人心疼;云,晶莹、恬静,白得让人生出涟漪。抬眼,云聚云散、云走云飞;闭眼,云从心底流过,坠落在诗里。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唐·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心里便有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浪漫。

农谚云“七八月里看彩云”。其实,农历六月的白云,有着“彩云”没法比的纯洁、超然。白云,变幻莫测,来去无定,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清净远逸,潇洒从容。它,白如雪,柔如絮,轻如烟,透如纱;一朵朵,一团团,一簇簇,随意组合;蓝蓝的天幕上就变幻出千姿百态的图形,妙趣荡漾,引人遐思。

白云,真美。这种美,美得让人不可思议,让人质疑。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白云堆”里“捡青槐”,连“鸟”都“不猜”;这白云下的松荫,明净,清幽;樵夫下山,“挑”的不是“柴”,竟然是“蝴蝶”。樵夫无意带花、挑蝶,蝶自相随,意蕴颇丰。白云下悠闲自得的生活,竟如此美好。

看云,在于云的净白与宁静,豁达与陶然。故人家住南山下,心与白云共潇洒”(元·丁鹤年《寄武昌南山白云老人》)。山中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韵味隽永,是一种超尘出世的境界。

《诏问山中和所有赋诗以答》

南北朝·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在迷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么;唯有品格清逸、风神明朗、旷达洒脱的情怀高士,才能领略“白云”的奇韵真趣。所以诗人说,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像山中悠悠白云,难以持赠一样。可惜,如果足够高,我准备反其意而为之,踮起脚尖,伸手摘几片云带回家。如此静美俊美的云,应属于更多的人。

看云,更爱白云的超然恬静。特别向往宋人姚镛对白云的眷恋。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连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竹影婆娑,荷香袅袅,白云朵朵,倒映水中,太美丽,太灵动,也太迷人了。如此风光,暂且不要“奇文共欣赏”,“重与细论文”了;先向水边去看那变幻多姿,空灵洒脱的白云吧。远离尘世、空灵洒脱、轻盈高雅的云,是诗人和朋友飘逸浪漫、心怀高洁的情趣,是友情的深挚、纯真。那些容易让人享受幽居闲逸、冲淡欲望的佳句,不知不觉就脱口而出:“云无心以出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看云,喜欢云的自由闲适、与世无争。

《寻隐者不遇》

宋·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白云朵朵,松风阵阵,幽香缕缕,清泉淙淙;山深,松香,风清,云白;深邃杳霭,旷古绝今。“白云满地无人扫”,朵朵洁白悠闲从容的云,自自在在,清净淡然,慢慢悠悠,无拘无束,随风舒卷,静谧美好。遥远而又缥缈的意境,超然脱俗、无欲不争、闲适淡定、卓尔不凡的隐者风采,令人无限神往。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陈子昂《答洛阳主人》);“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渔翁》);“白云无种满地生,有时出山为雨露”(宋·黄庶《《和白云庵七首·白云庵》》);“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林逋《宿洞霄宫》);“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元·宋方壶的《山坡羊·道情》)。

白云以其洁白美丽的姿态博得了古代诗人的青睐;这旷达洒脱清逸情怀的诗句,是诗人对白云意趣悠悠的凝神观照。令人迷恋,令人流连的白云,承载着不尽的忧思和希望,融进了他们的生活与生命。

站在莲花山上,看朵朵白云,你不知云自何处来,也不知云会飘向何处,“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它来去了无挂碍,给碧空以活力,给人以快乐。静默地望着,头顶那片云已经不知所踪了。


我望向远方,希望它能从远方飘来,在我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飘荡。心灵的天空中,经过岁月的发酵,会凝为碧空中一朵飘逸的白云,它点缀心的天空,灿烂自己的心空。“
一阵落花风。云山千万重”(宋·李之仪《菩萨蛮·五云深处蓬山杳》)。拥有了晴空白云的开阔明朗,你的生命便融进了静美雅致,你的生活会纯净自然、潇洒从容。

-作者-

朱少华,莒南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写作。教学论文、散文随笔、剪纸等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