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为何说十字军东征是场政治变迁?

 瓜子心 2020-08-08

十字军东征是欧洲历史上影响极大的一个事件。在教皇的领导下,欧洲各国组成十字军,先后9次进行东征,持续时间长达200余年。持续时间这样长、规模这样大的军事行动,在日后的世界历史上都十分罕见。正因为如此,十字军东征对于欧洲以及中东的历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于欧洲历史来说,十字军东征所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便是王权的勃兴和教权的衰落。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欧洲历史上,王权和教权之间经历过激烈的斗争,王权曾经占据过主要地位,而教权也曾经取王权而代之,这些历史过程都曾体现在十字军东征前后的历史中。

因此,如果人们要考察欧洲王权与教权的兴衰历程,十字军东征是一个无法绕过的极为重要的事件。通过对十字军东征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我们便可以窥见欧洲中世纪政治变迁的重要规律。

“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为何说十字军东征是场政治变迁?

十字军东征的画面

一、十字军东征前的教权

早在十字军东征以前,欧洲的王权与教权便已经进行过激烈的斗争。实际上,十字军东征之所以会发生,也是欧洲王权与教权对抗的一个结果。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分裂成数个国家,王权只能统治一个国家而无法对整个欧洲发号施令。此时,“天主教会取代国王而成为凝聚全欧的主要力量,它以其信仰和文化上的优势,跨越地区和国家,把西欧结为一体……天主教会不但成为宗教领导中心,而且成为世俗政权的控制中心”。

即便如此,教皇掌握的主要是宗教权力,世俗权力仍然掌握在国王手中,教权此时仍然只能处于从属地位。《世界文化史》中写道:“教权和王权还有着相互利用的关系,国王利用教会的影响,确立自己的威信和地位,而教会则利用国王的力量,保全自己,发展自己”。这一描述很好地反映了欧洲当时教权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的状况。

“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为何说十字军东征是场政治变迁?

《世界文化史》的封面

在公元11世纪以前,教权与王权之间虽然建立了联盟关系,但此时王权基本上控制了教权,“修道院院长、主教,以及教会神父均受世俗王权的控制,凭信徒行叙仁权早已普遍”。不仅如此,就连地位崇高的教皇也受到王权的节制,从这一数据便可看出这一点:从955年到1057年间,德意志皇帝共废黜5名教皇,提名了其间25名教皇中的12名。

为了摆脱王权的控制,此时的天主教会内部发生了一场旨在发展教权的改革运动——克吕尼运动。改革派中最为激进的人物提出了调整教权与王权关系,以教权高于一切的理论来改造教会,以限制世俗君主和大贵族染指教会事务的要求。自1046年起,教会接连出现了几位改革派的教皇,其中,在格列高利七世担任教皇期间,他终于通过与德意志教俗贵族结盟,迫使亨利四世屈服,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卡诺沙觐见。卡诺莎觐见标志着王权向教权低头。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教权开始不断攀升,而王权则开始萎缩,国王成为了教皇的封臣。

“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为何说十字军东征是场政治变迁?

罗马天主教圣殿

随着克吕尼运动的开展,罗马天主教的权力开始不断攀升,天主教的普世地位在欧洲基本上得到了确立,其权威也得到了从国王和百姓的普遍认可。在这种情况下,教皇与教会的野心膨胀,希望进行大规模的东征,在讨伐伊斯兰教、收复圣城耶路撒冷的同时,进一步地打击王权。十字军东征由此开始。

二、十字军东征初期的教权鼎盛

十字军东征开始的标志,是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莱芒发表的演说。在演说之后,欧洲的宗教热情被普遍激发起来,教会的红衣主教在欧洲各地奔走,为教会募集兵源,最终促成了十字军的第一次东征。在最初的几次十字军东征中,大量的农民被宗教热情激发,踏上了宗教战争的征途,民众的广泛参与成为了早期十字军东征的鲜明特征。而这种民众热情参与的状况,也进一步提升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地位。

“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为何说十字军东征是场政治变迁?

十字军东征的最初胜利也使得教会的势力迅速膨胀。罗马教皇在新建的东方拉丁国家得到大片领土,罗马教会也通过征讨得到了大量来自东方的财富。随着英诺森三世成为教皇,教权极盛的时代到来,正如史料中所说的,此时“教皇的奥古斯都时代开始了”。在这种情况下,德皇腓特烈一世担心教会权力的进一步扩大会威胁自己的利益,因此在军事与外交上展开双重攻势,希望钳制教皇国的发展。

1186年,腓特烈通过儿子亨利的联姻获得了西西里和南意大利的全部统治权,进而对教皇国进行了包围之势,教皇英诺森三世因此与腓特烈一世展开激烈斗争,最终将德国势力赶出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将其置于教皇国的统治之下。随后,英诺森三世还利用德国皇位的继承问题大做文章,挑起德国内战,并趁着德国政局不稳的机会,在意大利占领了大量的领土,最终确立了教皇国庞大的势力范围。

“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为何说十字军东征是场政治变迁?

德国内战复古图片

不仅如此,英诺森三世还利用欧洲各国君主之间的矛盾,扩大教会的权力。例如,1209年,英诺森三世将约翰赶出教会,以此迫使英王承认教皇的宗主地位,此后,英诺森三世又以离婚案为借口,把法国全境列为不准举行任何宗教仪式的禁区,迫使法王亨利一世屈服于教皇的权威。

英诺森三世在欧洲权势极盛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对外扩张。他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然而,此次的目标却对准了同属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并成功攻占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英诺森三世支持士兵在原拜占庭帝国领土上建立拉丁帝国,派红衣主教支持当地教会的工作,并强迫当地东正教信徒改信罗马天主教。英诺森三世之所以这样做,便是希望让东正教徒改信罗马天主教,由此实现欧洲宗教的统一。

“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为何说十字军东征是场政治变迁?

东罗马帝国及其附属国家局部地图

三、教权的最终衰落

英诺森三世时的教会权威,已经达到了极盛,无论是在宗教领域,还是在世俗领域,教皇以及他的教皇国都已经掌握了巨大的权力和庞大的领土。然而,教权最终还是衰落了,而导致教权衰落的最重要原因,实际上就是十字军东征。恰如《世界文明史》一书中所说的:“如果说十字军理想促成了教皇统治制度的形成,那么这也是它毁灭的一个促进因素”。

首先,虽然十字军东征在前期取得了较大的胜利成果,但是后期则是战绩寥寥。随着十字军东征的最后失败,教皇以及教会的权威大大下降,“越来越令人们对教皇把西方凝聚起来从事一项伟大事业的能力表示怀疑”。此时,教会内部开始严重分裂,人们对于教会的不信任情绪也开始上升,欧洲各地甚至开始出现了各种异端教派,极大地打击了教会的权威。

“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为何说十字军东征是场政治变迁?

十字军东征的场景图

其次,教会在十字军东征中过多地追求世俗目标,教会深深地卷入了世俗争夺与强权斗争之中,这使得人们对教会的神圣性产生了严重的怀疑。特别是教会对于同属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的征讨,使得许多欧洲民众产生了严重的不满,欧洲民众开始认为教会并非为了宗教的神圣目的而发动战争,而只是为了谋取自己的权力与地位。

再次,长时间大规模的十字军东征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死亡,这也使得民众的不满情绪开始急剧上升,其直接的体现便是在欧洲各地兴起了许多的异端教派。例如,当时活跃在法国南部的阿尔比派,便认为罗马天主教已经堕落,其教义已经沦为罪恶,只有修身苦行才能把人类从邪恶中解放出来。由于这一教派的活动,图卢兹地区“罗马教会的教堂里没有信众,信众没有神甫,神甫没有威信,教徒没有基督。教堂不再被认为是神圣,圣事不被认为是神圣,节期无人遵守,儿童不受洗礼”,教会权力受到了严重打击。

“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为何说十字军东征是场政治变迁?

十字军渴望耶路撒冷

第四,十字军东征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封建制度走向没落的进程。十字军东征沟通了东西方的贸易,加速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如《世界文化史》一书中所说的:“真正使这两个不同的世界接触并对西欧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十字军东征。它不但在西欧政治宗教史上是一歼重大事件,而且再西欧商业发展史上,亦具有重要意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中的新兴市民建立统一国内市场的愿望愈发强烈,这些新兴市民开始与王权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天主教和世俗封建主的分裂活动。

最后,十字军东征直接强化了王权。在后期的十字军东征中,国王成为了直接的领导者,东征的部队直接听命于国王,实际上提高了国王的地位。十字军东征不仅增强了国王的军事实力,而且还瓦解了地方封建主和国王分享统治权的政治结构,其直接结果便是极大地提高了各国王的权力和权威,使得王权逐渐在与教权的斗争中占据了上风。

“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为何说十字军东征是场政治变迁?

十字军教权下的画面

结语

总的来说,在十字军东征前,教权属于王权的附属,而随着教会的改革,教权逐渐占据了上风,并直接导致了十字军东征的发生。在早期的十字军东征中,得益于东征的胜利,教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王权则进一步萎缩。但随着战事不利,民众开始对教会的政策产生愈发严重的怀疑,王权也在东征的进程中发展了自身,最终导致了王权的重新勃兴和教权的衰落。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起初希望保持的是一种独立的地位,但随着权力的扩张,教会开始希望跳出宗教的束缚,攫取越来越多的世俗权力。这种做法一方面使得教会的权力扩大,但另一方面也侵袭了教会在宗教和精神领域的神圣地位。

在欧洲的强权斗争中,世俗权力是至关重要的,领土、人口、军事实力是权衡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然而,教会以及教皇国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欧洲强权,因为教皇国的权力来自于宗教上的独尊地位,这种独尊地位仅限于精神领域,而不能同样适用于世俗领域。对于教会来说,攫取世俗权力是充满吸引力的,但同时也是充满危险的,若是超过了限度,最终不仅无法获得世俗权力,甚至连原本咋宗教领域的统治地位都会受到打击。

参考资料:《世界文化史》、《世界文明史》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