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大唐留学生入手,浅析唐王朝留学生政策

 瓜子心 2020-08-08

引言

到当今中国的大学校园里走一走,大家可能会发现不少外国面孔,这是因为如今到中国大学里留学的外国学生人数正在不断增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当今中国愈发强盛,也愈发开放,因此对于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加。而在中国古代最为强盛、最为开放的唐代,也有不少的留学生远渡重洋来到中国进行学习。

当时的留学生到中国来进行学习可比今天要困难得多,现在的交通工具非常发达,即便是南美洲或者非洲的留学生,搭乘飞机也可以在十几小时之内来到中国。但在唐王朝时,交通远没有这么发达,留学生们或是要搭乘马车长途跋涉,或是要搭乘船舶飘洋过海,时间往往要达到一个月以上,甚至还会面临生命危险。

当代的留学生

既然如此劳累又危险,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留学生愿意到唐王朝进行学习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唐王朝是当时亚洲甚至世界范围内最为先进的国家,各国仰慕唐王朝的制度、技术和文化,因此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到唐王朝进行学习。

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唐王朝对于留学生的政策确实不错,而由于唐王朝的开放,一些留学生甚至还一直在中国生活、为官,直至去世都没有回到故土。本文的目的,就是想向大家展现一下唐王朝时留学生在华进行学习的概况,以及唐王朝对待留学生的政策到底是如何的。

唐王朝宫殿图

唐王朝对待留学生的政策

今天的外国血生想要到中国来读书,只要申请学校就可以了,只要学校同意接受这位外国学生,那么这位外国学生就可以到中国读书,一般对于学生的总数不会有太过严格的限制。而唐王朝虽然是一个十分开放的王朝,但是对于留学生来华的人数仍然是有着比较严格的限制的,即便当时有许多人想要到盛唐学习,但是真正能来到中国的人却并不多。以当时派遣留学生最多的新罗和日本来说,

根据崔致远在《遣宿卫学生首领等入朝状》中的记载,“虽惭入洛之贤,不减浴沂之数。”

这“浴沂之数”大概就是6-7人左右的规模,这基本就是新罗每次可以向唐王朝派遣的留学生人数,如果超过这个数字的话,那么多余的学生便会被遣送回国。而根据《入唐求法巡礼札记》的记载,当时来华的日本学生和学问僧大概是11人左右,而有些年份会稍多一些,大概会达到二十多人。从这就可以看出,实际上当时每年可以来华的留学生人数并不会太多。

《入唐求法巡礼札记》

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负责接受留学生的国子监本身的学生人数就不多,根据《唐会要》的记载:

“两京诸馆学生,总六百五十员,请每馆定额如后:西监学生,总五百五十员。国子馆八十员,太学馆七十员,四门馆三百员,广文馆六十员,律馆二十员,书馆十员,算馆十员”。

当时国子监的学生大概也就是五百多人的规模,留学生的人数自然不可能太多。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因为唐王朝当时的政策是为国子监的所有学生提供粮食和住宿,对于留学生也是一样,在这样优厚的政策下,自然不可能招收太多的学生,特别是到了唐王朝的末期,财政已经十分吃紧,连校舍都无法修葺,更不要说招收更多的学生了。

虽然人数少,但一旦成为了唐王朝的留学生,那么待遇便是很不错的了。只要成为了唐朝的留学生,那么便可以进入国子监的六学之中与中土学子一道进行学习。当时留学生学习的科目,与中土学子大体相同,主要是经籍文史、算学、书学、律学等等相当专业的知识。新罗史书之中就有大量的对于当时的新罗学生在长安进行学习的记载:“新罗自事唐以后,常遣王子宿卫,又遣学生入太学习业。”“又遣子弟入太学学经术。”“其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 习识古今制度,至是遂为海东盛国。”

京师太学

除了学习内容丰富多彩之外,留学生来到中国之后,基本上就不用负担什么学杂费用了,甚至连生活费用也基本上不需要支出了。根据当时规定,唐王朝负责留学生的食宿和衣物,而购书以及其他的费用则是由生源国来负担。根据《东史纲目》的记载,“买书银贷则本国支给。”当时的书目费用并不便宜,根

据《三国史记》的记载:“前学生李同等三人,随进奉使金胤入唐习业,仍赐买书银三百两。”

对于一个留学生来说,这样大笔的费用都不用自己承担,可以说是免去了其后顾之忧,使其可以在中国好好进行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唐王朝虽然对于留学生的数量有着比较严格的限制,但对待留学生的政策仍是相当优厚的,不仅对于留学生没有区别对待,而且还承担了其大量的生活费用,也难怪当时大量的外国人希望来到中国进行学习了。

唐朝留学生讲课

留学生在中国的概况

当时的留学生来到中国进行学习,并不像今天的学生一样,单纯是为了学习某一个专业的知识,唐朝时期的留学生大多是背负着使命来到中国的,他们并不只是为了自己而远渡重洋。以当时来华最多的日本学生为例,当时的日本刚刚脱离奴隶制社会不久,正处于向封建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其自身的文化和制度都是比较落后的。

因此,当时的日本学生来到中国,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文化,然后回国之后应用在国家的建设之上。当然,除了学生之外,还有不少的佛教僧侣也是随着日本遣唐使的步伐来到中国学习佛法,其主要的目标也同样是为了学习中国的佛法,然后在回国之后发展日本的本土佛教。

例如,吉备真备“留学受业,研览经史,涉文艺”,在学习经史基础上,还广泛涉猎算术、律法、天文、历法、音韵等知识,并在回到日本之后,向大学寮学生传授五经、三史、明法、算术、音韵、箍篆等知识。

唐朝留学日本的路线

与今日的大学教育一样,当时的留学生也不能无限期地在中国进行学习,在学习满一定的期限之后,便需要向唐朝进行申请,表示自己已经学成,希望可以回国,待到政府批准之后,才可以踏上回家之路。当时的新罗学生,大概的学习年限是在9-10年左右,《东史纲目》之中就有记载:

“新罗自事唐后,常遣王子宿卫,又遣学生入太学习业,十年限满还国,又遣他学生,入学者多至百余人。”

到了10年之后,新罗的学生大多便都需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而日本学生的情况则更加特殊一点,常常有学习十余年的,有些甚至还一直留在中国做官。能够留在中国做官的,当然是因为其能力出众,而学习时间远远超出十年的,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日本留学生主要跟随遣唐使而来,也常常需要随遣唐使归国,而遣唐使留在唐朝的时间往往较长,加上当时交通不便,不可能频繁来往,自然在中国滞留的时间便长了许多。

科举等级表

当时的来华进行学习的日本学生,在中国待得时间长了,对中国有了感情,同时也对唐王朝的统治深感仰慕,因此参加科举考试在中国做官的也有一些。唐朝时的科举考试中最为重要的是进士科的考试,而进士科又可以细分为国子进士、分贡进士、宾贡进士,这宾贡进士实际上就是为外国留学生而准备的,能力出众的外国留学生可以尝试参加科举考试,成功之后便可入朝为官。

阿倍仲麻吕便是经过十数年的苦读之后考中进士后入朝为官,并且这个在唐王朝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历经三朝。崔致远则是来自新罗的“优秀留学生代表”,他在唐王朝官至兵部侍郎,在中国和新罗的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描绘阿倍仲麻吕的绘画作品

另外,需要跟大家强调的一点是,虽然文章中大多引用的是来自日本和新罗的留学生的资料,但实际上当时唐王朝的留学生是来自多个地区的,有记载的便有尼婆罗、天竺、吐蕃、真蜡、林邑、狮子国等十数个国家的留学生曾经到唐朝进行学习,并不仅仅限于新罗和日本这两个国家。

结语

我们常常说唐王朝是一个开放的王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实际上,唐朝时留学生纷纷来华进行学习便是其开放的一个很好的体现。这一方面体现的是唐王朝兼容并包的精神,另一方面体现的则是当时强盛的唐王朝对于各国的吸引力。

唐王朝对于留学生的接纳,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唐王朝输送给留学生的知识,在后来各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日本的大化革新便是由归国的遣唐使和留学生所主导的,而新罗也是由归国的留学生主导建立起了以唐王朝的正字制度为蓝本的、包含其本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对于其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各国与唐王朝的人才交流也大大促进了中国文化自身的发展,大量优秀的外来文化因此被融入到中华文化之中,成为了我们今日所见到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唐王朝对待留学生的政策和态度对于今日的我们来说同样也是重要的意义的,人才的交流作为各国之间交流的一个桥梁,无论是对于各国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于各国之间关系的改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学习和坚持这种开放的态度,继续扩大各国之间人才的交流,这对于中国自己抑或是整个世界来说都是具有极正面的作用的。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唐会要》、《东史纲目》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