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晋政权因何灭亡?统治阶层混乱,民族矛盾增加,王朝不堪重负

 瓜子心 2020-08-08

前言

在西晋王朝存在的50年间当中,光晋武帝司马炎一人的再位时间就达到了25年之久,其子晋惠帝又再傀儡的状态下统治了17年,在此期间西晋王朝的统治集团已经完全混乱,晋惠帝在外戚和宗室亲王的政权斗争当中愈发无所适从,在加上其天生智力残缺,使得整个西晋王朝的统治上层更加无人约束。统治集团的混乱直接引发了西晋社会各方面的危机,王朝不断走向衰落。

《晋书》载:"武帝覽而大悅,太子遂安。及居大位,政出羣下,綱紀大壞,貨賂公行,勢位之家,以貴陵物,忠賢路絕,讒邪得志,更相薦舉,天下謂之互市焉。"

"八王之乱"的结局除了使得统治集团陷入无边无际的黑暗。当时由于战乱影响,王朝周边的重要农业产区已经陷入停滞的发展状态当中,与此同时封建豪强地主、世家大族以及官员不断私自兼并自耕农的生产资料,流民群体成为当时西晋王朝社会稳定的巨大威胁。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社会中流民可以追查的数量达到了30多万户,这占据了西晋政府所掌握人口的十二分之一。

民族内迁和流民起义图

由此可见流民问题在西晋王朝中后期是非常严重,与此同时社会发生了大大小小20多次流民起义,他们劫富济贫,打击封建豪强地主和地方政府官员,凭借武力手段获得土地,然后再进行分配。有的流民起义还建立起了强大的割据政权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西晋后期俨然出现了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像"八王之乱"以及流民起义从整体上看来都属于内部矛盾和危机、

但是给予西晋王朝致命一击的当属于来自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矛盾。到了西晋时期这种多民族混合杂居的现象得到进一步加强,不过少数民族群体由于他们的社会形态以及生产方式都比较落后,因此经常受到中原豪强地主和官员的欺压与剥削。到了西晋后期,由于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在加上王朝内部危机频发,这些少数民族逐渐开始掀起了反抗西晋政府的战争。

少数民族起义

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现状

虽然西汉时期你就已经出现了北方少数民族不断请求内附获得稳定生活的事件,但是那会由于西汉王朝和北方匈奴之间的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即便像呼韩邪这样的匈奴领袖在率领部众归附之时也是带有极强的政治目的的,并且这种归附在西汉末期也就出现了变动,匈奴势力又纷纷独立,不断骚扰中原王朝,在东汉建立之后不久依然如此。

随着东汉时期展开了大规模地打击匈奴势力的军事行动,并且成功将威胁中原数百年的匈奴势力彻底赶出大大漠,为中原王朝避免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也正因如此,得益于东汉王朝的国威,北方一些匈奴势力的残部、乌桓等少数民族势力开始主动请求成为东汉的附庸。就这样一股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的移民浪潮开始出现了。

秃发树机能

到了西晋时期,统治者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农业劳动力,进行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活动,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从中国气候的变迁来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正处于气候变冷时期,也就是说在农耕文明的中原地区以北,也就是长城以北的游牧草原由于气候转冷的原因,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众多游牧民族的生命安全。

《晋书》载:"塞外匈奴大水,塞泥、黑難等二萬餘落歸化,帝復納之,使居河西故宜陽城下。後復與晉人雜居,由是平陽、西河、太原、樂平諸郡靡不有焉。"

为了能够生存,这些游牧民族开始离开自己的草原地区,主动向气候条件相对温和的中原地区靠拢,此时大量少数民族人口内迁的现象再次出现。西晋时期由于以上原因迁入内陆的少数民族主要有五个,分别是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这五个民族在内迁之后深受西晋王朝先进农耕文明和统治思想的全方位影响。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开始摆脱其原来的落后思想和社会形态,不断汉化和封建化。

石勒

西晋对于少数民族的压迫以及"徙戎论"的提出

这些少数民族在内迁之初,虽然长时间在毗邻中原王朝的边缘地带生活,但是进入到了真正的农耕地区始终有一种不太适应的感觉,而且一些高傲的汉族人民,特别是地方豪强地主和世家大族认为他们乃是不开化的民族,便表现出了明显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少数民族在和汉族一起杂居之后,逐渐开始适应了定居生活,并且开始主要经营农业生产,掌握了一定的农耕技术。

由此那些汉族地主和民族们便开始认为这些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便开始将他们变为自己的部族、奴婢,让他们参加沉重的体力劳动,同时向他们征收高额的赋税。不仅如此,这些少数民族的尊严和地位在那些腐朽的封建地主和民族眼里得不到丝毫的尊重,他们就像是奴隶一样,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晋书》载:"自後小人憚役,多樂爲之,貴勢之門動有百數。又太原諸部亦以匈奴胡人爲田客,多者數千。武帝踐位,詔禁募客,恂明峻其防,所部莫敢犯者。"

江统

在"八王之乱"时期,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被强迫进入军队服役,以便为那些腐朽的统治集团成员在争权夺利的战场之上流血卖命。在镇压地方流民起义的时候,这些少数民族也是率先在战场上冲锋,汉族士兵则在后面,这充分展现了当时严重的民族歧视。西晋王朝的这种做法最终引发了少数民族的不满,他们开始联合起来发动反抗战争,早在公元270年鲜卑部落的秃发树机能就发动了起义。

秃发树机能一度积攒了近20万少数民族起义军,给西晋王朝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公元294年匈奴人郝散率匈奴人起兵反晋,该次起义逐渐引发了羌族和氐族人民的积极响应。这些少数民族的反抗事件,使得西晋政府非常焦虑,当时江统等人提出"徙戎论",主张让这些少数民族远离中原,但是随着少数民族的汉化不断加深,这种想法已经不可能实现。

刘渊

五胡乱华以及西晋的灭亡

公元3世纪末和4世纪初,西晋正遭遇严重的社会危机当中,一方面持续时间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并且对于当时的黄河流域的经济造成了致命冲击。不仅如此,西晋中央统治集团已经陷入了激烈的政权斗争当中,皇帝在集团中已经处于傀儡状态,整个西晋处于群龙无首的政治状态当中。与此同时,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开始不断出现,并对西晋王朝的统治造成了冲击。

西晋王朝统治集团在对内部的统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应付不过来的同时,外部的民族矛盾又开始迅速尖锐起来。当时备受西晋王朝压迫的众多少数民族上层集团也看到了西晋王朝正面临着空前危机,因此此时对于他们来说是起兵进攻西晋的绝好机会。最先起兵的就是匈奴人刘渊,从小就熟读汉人典籍和孙子兵法,还在洛阳生活过很长时间。

民族仇杀

因此刘渊本人的汉化程度非常高,他也深刻意识到汉人是掌握先进的政治文明和文化思想的。公元304年,刘渊率领自己的匈奴部落起兵,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发展到了5万人规模。刘渊起兵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抒发对于西晋王朝的不满情绪,也不是想要从中勒索钱财,他最大的目标就是推翻西晋王朝,入主中原,自己当皇帝。此后他不断拉拢乌桓、鲜卑民族,打出尊汉的旗号,自称汉王。

《资治通鉴》载:"淵以誕爲前鋒都督,將兵攻黎陽,克之;又敗王堪於延津,沈男女三萬餘人於河。怒曰:景何面復見朕!吾所欲除者,司馬氏耳,細民何罪!"

羯族人石勒后来成为少数民族军队首领也是经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他本人原是被贩卖的家奴,逃出来之后曾经投奔公师藩,最后投奔了刘渊。刘渊势力不断扩大,于公元308年称帝。公元311年刘聪俘获晋怀帝,公元316年刘曜再次俘虏晋愍帝,西晋灭亡。

羯族军队

评价

在西晋王朝统治的50年当中,真正太平的日子也超不过去三分之一,"太康之治"盛世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就在司马炎统治的后期开始破坏了。整个西晋王朝的统治集团都在司马炎的率领下盛行着一股奢靡享乐之风,国家政务逐渐没有人去关注,百姓疾苦更没有人去关心。

"八王之乱"和流民起义成为了西晋统治集团彻底失去对于整个王朝的控制权,统治集团成员忙于争权夺利的战争,皇权在当时根本一文不值,能够拥有政治话语权的还要看自己手里有多少兵力。流民起义成为了王朝下层统治崩塌的重要因素,数十万的流民使得西晋王朝应接不暇。

民族矛盾在西晋王朝统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相继爆发之后也出现了,长期遭遇西晋王朝豪强地主、封建官僚以及世家大族无情剥削和压迫之后,再也不能够忍受这种丝毫没有人权的待遇。随着他们的汉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性骨子里那种有压迫就有反抗的情绪开始被激发出来。

五胡乱华战争局面的出现直接导致了西晋王朝的灭亡,从此以后整个北方地区成为了少数民族政权林立的场所,而司马氏只得建立东晋政权,迁都南方,享受偏安一隅的统治满足感。五胡乱后之后,大量的少数民族纷纷踏上北方中原地区,并且在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带领下展开了血腥的民族复仇行为。大量尚未南迁的北方汉人在极富民族仇杀性质的入侵当中丧生,北方地区进入了黑暗时期。

参考文献:《晋书》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