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麝香之路?漫谈各时期下麝香的认知发展和产地分布

 瓜子心 2020-08-08

引言

在有文献记载的历史时期中,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认识到麝香的类别,但是麝香的动物特征和麝香的生产过程是较为准确和合理的记录,直到唐代逐步完善。

在汉魏时期,人们已经基本发展了麝香的药用价值和香料的使用,但是关于麝香起源的分布和变化的知识并不十分详尽。直到唐代,上贡麝香的大多数县都对它们的起源有了详细的记录和全面的了解。唐代麝香上宫的地区与清代麝香的产区基本相同,宋明时期的麝香上宫和生产记录在唐代的分布范围内发生了变化。

中国的麝香产区在唐代形成了最大的地理范围。尽管从唐到清,它一直在波动并保持相对稳定的一千年,但在某些地区没有完全灭绝的现象。这与古人对麝香的认知,获取麝香的方式以及对麝香的需求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成年雄麝

麝香是中草药中的重要药物,也是文献中记载的中国香料的原料。先前关于麝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领域,讨论了其药用价值,生产机理以及麝香的育种和育种。对麝香的认知和应用史的研究是对珍稀动物及其在历史时期的应用的个案研究。对麝香起源的分布和变化的研究也旨在探索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一、历史时期麝及麝香特征及功用的认知发展

麝香是一种看起来像鹿的哺乳动物,比没有角的鹿稍小。雄性麝香腺囊的分泌物称为麝香,其形状类似于鱼卵。

《尔雅》记载:"麝父,麕足,脚似麕。"

这是麝香鹿外观的最早描述。唐代的《新修本草》总结了麝香的物理特性和习性,并在唐代之前广泛叙述了麝香产生的原因,过程和形式。此外,《新修本草》进一步指出,麝香在夏季多吃蛇虫,冬天则香囊饱满。春季后,腺囊生长并引起疼痛并被踢出体外。在明代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小袋在地上的植物被烧成黄色,很容易辨认和捡起。

半干燥的麝香

麝香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材料,在中医古籍中已有记载,它具有功能适应症和药用原理。关于麝香的药用价值和功能的最早记载是在《神农本草》中的记载,并将其传承给子孙后代。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其他医学工作也包括麝香作为各种疾病的处方。同时,这一时期的其他著作还记录了许多麝香在医学中的应用实例,例如治疗中风,肿胀,避免蛇毒以及治疗蛇毒。

唐代在总结和总结过去的医学成就时,麝香的适应症和功效记录大多使用了"神农本草经"形成的主要内容,并增添了麝香等药物来治疗。"以前的医学著作中未提及的疾病处方。在宋元乃至明清时期的医学工作之后,麝香的功能适应症和配药记录基本上都是基于魏晋南北朝和新秀本草的医学著作。在唐代,可以看出,汉魏时期的麝香具有药用价值。唐代对麝香药的价值的总结,为后代麝香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麝香

宋代,陆佃在《增修埤雅广要》中言"水麝,天宝中渔人获水麝,脐香皆麝也。每取,以针刺之,香倍肉麝"。

麝香也是一种有价值的香料,在汉代和晋代已被提及为香料和香料及其应用。范晔概括了总结了麝香是要避免的,危害太大。麝香没有像甘松,苏鹤和安息香那样广泛地用作香和香料。

《南齐书》等官方历史文献经常提到汉人和魏晋人用"麝香涂墙"来彰显豪华珍贵的装饰风格。在此期间,由于其独特的香气,出现了诸如"麝香丸"和"麝香木"之类的著名词。在宋代和宋代以后,麝香由于其独特的香味而被广泛使用。有许多歌曲记载麝香的香气,香气的价值和作用。同时,这些作品还包含有关用来制作混合香料和香水的麝香和其他香料配方的相关记录,以及混合香料的名称和用途。

天然麝香

在元代记录了一种混合香气,称为藏青梅,即黑角半,丁香,仙,蜡茶和金钱,以及粉末:与米粉,麝香一样大的米粒,用白蜂蜜和金钱在大米上蒸熟,然后用半熟的麦麸炒,经过特殊处理后再用金人的麦麸炖。在元明,清朝和其他著作中,有麝香和麝香的记录,许多私人笔记和著作也使用麝香作为香。古代人喜欢麝香的香味,但是由于麝香很难获得,早在魏晋,南北朝,就有关于麝香具有相同或相似香气的植物的记录。

《述异记》记载:"紫述香,一名红兰香,一名金桂香,亦名麝香草。出苍梧、桂林二郡界。今吴中有麝香草,似红兰而甚芳香"的记载。

气味与麝香相同或相似的动植物记录,反映了历史时期麝香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使用和麝香香料相似的动植物香料也有效地缓解了历史时期对麝香的大量需求与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

依兰花

二、麝香的产地分布认知及唐以来麝香分布区

山海经的西山经中的翠山,牛,麝香和中山经中的"阳帝山,野兽与麝香"反映了人民的对原产地的认知。麝香产于中泰,宜州,永州山区。陶弘景除了摘录以前的记载外,在《后汉书》中指出,有文武县开辟的文山县西南地区有麝香生产的记载。由此可见,汉晋时期,人们对麝香起源的认识正在逐步扩大。

在唐代,各州的郡县麝香基本上是定制的,地县的贡品,都应从土中出土,由此可以推断出唐代所有地县都以麝香为贡品,必须产生麝香。

《唐代六经》概述唐代官丹路延丹,延庆等州,河东路岚,高,辛等州,河北道,桂顺等州,山南路翔,君,方,商等州,当州龙游路,赣,沙,魏,贺等州,剑南岛瑶,毛,赋,京,温,西,宋,魏,当,浙均有麝香肚脐或麝香。"元和县"将元宫和元和宫分开。《新唐书地理》所记载的贡麝各州县都绘制在唐代的历史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唐代贡麝的国家支流的分布。

唐朝麝香分布地图

从麝香的特殊生产过程来看,从图中可以看出,唐代麝香也主要分布在燕山,太行山,秦岭大巴山,巫山,乌蒙山和横断山等东部地区。以及祁连山和贺兰山的东部。这与何业恒所说的麝香分布在"兴安山,东北长白山,燕山,华北太行山,西北祁连山,秦岭,四川西部山区"的说法基本相符。和横断山脉南段"。可以认为,唐代以来,人们对麝香分布和产麝香的认识已经扩展到中国大部分山区,这也表明人们在这一时期对麝香起源的认识基本上是全面的。

北宋记载的襄州襄阳县,锦州安康县等18个州都有麝香,通则采用古代九州的地理环境范围描述了禹贡在宋代及以前各州的县,州,县的演变,并详细介绍了九州宋代在县府的建立和各州的贡品。此外,《宋史·地理》还增加了上述文献中未提及的宋代宫廷麝香州。比较唐宋时期的贡贡麝的数量和分布区域,不难发现,宋代的贡嘎麝的数量和分布都比唐代小。在唐代,人们对麝香的产区有了更多的了解。

清朝麝香分布地图

从产区统计分布图可以看出,《统一录》的三个版本都提到云南丽江楼,重庆,嘉定,茅州,四川龙眼楼,四川赣州楼,西宁府,庆阳府,平凉府,陕西延安府,通州府,汉中府,兴安府,商州府,山西州府,习县,宜州府,岱州府,河南省地区。从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尽管清代伊通治三个版本中记载的福州麝香生产有一定的异同,但大多数州都记录在伊通治三个版本中,左图主要反映了清代麝香产地的分布。

三、唐以来麝香产地分布变动原因分析

比较唐宋以来的麝香贡品和产区,可以清楚地发现,唐代的麝香产区最大,而宋明的则较小。自唐宋以来,尽管麝香在中国的分布范围一直在波动,但总体趋势是平衡的,变化不大。要分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必要认识到基本共识,即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对动植物的分布和变化有一定影响。

在这种共识下,探索为什么唐宋以来中国麝香的分布没有大的变化。首先,有必要弄清唐宋以来自然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麝麝栖息地森林资源的变化。对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研究认为,自唐代暖期以来,宋元明清时期的气候一直在比较基准以下波动,即宋元以来的气候基本处于寒冷时期。

这种气候波动趋于稳定,还将影响森林植被的分布和变化,进而导致麝香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自然环境和森林植被的变化导致了唐宋时期麝香上宫地区的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也可以更科学合理地解释。自宋代以来,整个处于寒冷时期。为了适应气候变化,森林植被和麝鹿也将随之变化。

清朝女人使用麝香

当气候变化趋于稳定时,森林植被的分布也趋于稳定,麝香栖息地也趋于稳定。因此,从史料来看,宋代以来麝香和麝香的分布区域总体稳定。不难理解。相关研究表明,唐宋以来,兴安山,长白山,燕山山,太行山,祁连山,秦岭和横断山等主要山脉的森林植被覆盖率变化不大。

垂直区的分布可能有所变化,这反映在麝香生产区的政治区域的分布略有变化,并且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这反映了麝香的生活环境没有改变自唐宋以来非常多。作为中药和香料的重要原料,对麝香的需求也会影响麝香的分布。唐宋时期是麝香上功最活跃,记载最丰富的时期。

对比唐、宋两代的麝香上贡,可以发现唐朝的麝香上贡州郡多,且州与州之间差距十分大,宋朝各州郡的麝香上贡数量基本均衡,根据动物百科颗与两之间的换算可知,宋朝以两为单位计算的麝香土贡数量与唐朝以颗为单位的数量要少。

天然麝香

但宋朝繁荣的商贸则使得麝香的需求大于唐朝,这表明宋朝曾一度对民间麝香贸易有所禁止,而于绍兴二十六年再次放开民间交易,同时官方主持的贸易并未停止,这反映出当时麝香贸易的活跃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宋朝麝香出产地域小于唐朝的原因。

明代官方使用的麝香主要是太医院收集的麝香和其他药物。在明代,只有医院对麝香的需求量明显大于唐宋时期的贡土总量,但宋明代的麝香产区仍主要集中在太行山,秦岭,唐代的巫山和横断山。宋明时期的麝香生产数量和面积均少于唐代。也有可能是宋明时期的历史记录只记录了当时主要的麝香产区,而忽略了产量较小的地区。

唐《新修本草》记载:春分时节由麝自其体内主动踢出的麝香更胜于"杀取者"。

在儒家道德信条和医学界倡导自由获取麝香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它有效地控制了直接捕杀活麝香以获取麝香的行为,从而确保了麝香的自然生存率,并使麝香成为天然。麝香的分布范围没有重大变化。

麝香的取得非常珍贵

结论

由于麝香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香料价值,并且是秦汉汉魏晋时期较难获得的稀缺资源,因此反映在唐宋以来的正统思想和认识上。特别是,统治阶级过度使用麝香被认为是一种奢侈。这与提倡古代勤勉和统治国家的方式大不相同。

因此,大多数统治者不提倡使用麝香,他们也尽力抑制麝香。在宋代,一些州的麝香上宫被停了好几次。元,明,清两代对麝香上宫的要求也很低。自宋元以来官方对麝香需求的减少表明,官员不提倡使用麝香,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麝香的生存,并确保了麝香生产区的基本稳定性,从而使麝香成为可能。

麝香动物香子

唐宋以来尽管麝香产区波动,但总体分布基本稳定。据此,随着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增加,人们对动物的认识及其分布逐渐发展和完善。人类对动物资源的认知和获取也将影响动物的分布。回到历史时期的麝香制作和麝香分布问题,先秦时期的记载和范围相对较小,在汉金时期逐渐扩大,唐朝基本上是完美的。尽管面积和范围已更改,但总体稳定性得以保持。除了自然环境变化的因素外,过去朝代的官方认知,政策指导,意识形态和实用性发展认识也对麝香等动物资源的分布和变化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尔雅》

《增修埤雅广要》

《述异纪》

《新修本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