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摊商品|“石鱼儿、班防御”,对比宋人拍地摊与开店铺哪个好?

 瓜子心 2020-08-08

地摊经济的书法展现

最近刷屏的地摊经济给了城市不一样的夜景,地摊经济在我们今天是振兴经济的一个举措,能够提高个人的收入也可以为城市带来不一样的夜景。但是,地摊经济不仅仅是在现在才有的,唐宋是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了社会经济领域的变革产生了很多的特色,地摊成为了最为经典的商业形式。

宋代商业也是十分发达的,税收大于了农业税收,也可以说宋代的主要国家财政收入就是商税。宋代城市格局最为明显的就是坊市格局消亡,店铺的开设在大街小巷。夜市的出现也就是现在的地摊经济,早晚都会有店铺开门营业。这种城市格局大大促进了商业的成长,这些地摊小贩逐渐从流动变成了固定的商人,随着草市、夜市的发展,城市工商业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市场的时间和空间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与此同时,伴随着城市与商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管理方式也随之改变。

街边小摊

宋太祖建国之后,在965年下令改变城市市场格局,坊市界限被打破,取消了唐代的宵禁,商业买卖再也没有了限制时间。作为北宋首都的开封,自然是第一个开放的城市,人口众多,随着政策的到来,不计其数的流动小贩开始叫卖。这些小贩原来都是贫穷落后的人迫不得已开始在街边叫卖,通常是农业破产或者是商业破产的人。随着政策的实行这些流动的小贩获得了黄金时期。最为代表的就是经营鱼、肉、水果和百货的小摊。

坊市制度的瓦解,国家以行政能力进入了市场,人口比重加大,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与此同时伴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税收也是蓬勃发展,流动的商贩逐渐成为了铺户,这些铺户组成了城市的重要部分,成为了城市居民承担着赋税和徭役。自宋代开始,古代的商贩进入了铺户时期。

流动商贩

一、流动小贩的身份转变

所谓的小贩也就是街边的各种商品交易,在这偌大的街道上有着很多的小贩。摊贩、街头卖艺的、说书人等等各种各样的商品交易。能够直接看出宋代商铺的繁华的就是《清明上河图》里面描绘了市井的繁华,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商贩。

《东京梦华录·大内》记载:"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

在周朝的时候,市面上的小贩与宋代的不同,周朝的小贩服务范围主要是依附王室,也就是工商食官,这种小贩就称之为"官贾"。春秋战国的时候,生产工具的提高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工商食官逐渐走向解体,也就是说这种官贾退出了市场。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刺激了私营商业的兴起,这种商贾的职业化逐渐出现。

到了秦代的时候,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市籍业开始出现,市籍顾名思义就是登记市场营业的工商业者,对于商人来说,主要是街边的小贩。从秦汉到唐,重农抑商的政策越来越加重,到了宋代,街边小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商铺时期,这种商铺与街边小贩有了很大的区别,身份就是最为重要的表现。宋代的铺户不再具有先前市籍所赋予市肆商贾的卑贱色彩身份,而是取得了与其他城市阶层同等的坊郭户身份。唐宋时期,城市商贾身份的转变,与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所催生的城市革命的兴起密切相关。

街边商铺

自秦汉以来,市籍是工商业者营业的资格凭证,这也是国家征派税役的依据。在重农抑商的思想下,商贾分为了行商与坐贾之分,前者就是流动的小贩,没有固定的摊位,而后者则是商铺拥有了一定的营业范围。自秦汉起,拥有市籍的商贾被看作为卑贱下等的人,所从事的行业也是下作,所以说他们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受到各种限制,直到唐代前期,仍有市籍制度,诸如"杂类"、"贱类"、"杂色之流"这样的称呼依旧被用在他们身上。日常生活中,商贾的服饰、丧葬不能越礼违制。

中唐以后,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商贾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无论是科举还是用钱换取官爵的途径,终于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商贾不能入伍的政治限制,不少商贾子弟还经科举入仕成为一代名臣。与此同时随着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于商业传统观念的转变,唐宋时期对于商业有了公正的认识。综上所述,唐宋之际,在传统社会结构中,伴随着商贾社会地位的上升以及与其它阶层之间的流动,其原有的身份等级色彩渐渐淡化。

行贾

二、铺户的城市空间变迁

宋代封闭的坊市制度瓦解,以勾栏为代表的瓦市兴起,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都城人口的急速增长导致了人们对于生活必需品的增加。与此同时城市经济的大发展商人开始走向了联合,在街边桥头、城门基础上发展了繁荣的街市,自从街市形成以后,城市空间出现了开放繁荣的新局面,城市经济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的新兴行业,推动了城市功能多元化。单一的政治功能化的城市逐渐走向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功能跨越。

坊市制度确立是为了保护内部城市的安全,城市的封闭性由此而来,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的城市时代,开放的城市空间形态很难给统治者以安全感。这也可以解释城墙之建置基本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通规。中唐以前的城市格局是封闭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开而来,实行宵禁,但这种宵禁只有特权阶层才不会受到约束,三品以上的官员能将自己的房屋向大街开门,如果不是三品以上的官员则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坊市界限打破的现象时有发生,唐政府试图维护,但是破坏坊市城墙的人太多了,所以就此作罢,于是严格的坊市制度渐渐丧失了原有的功能。

到了宋代城市人口的增长,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时候流民和无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所以城市里的商业给农民巨大的吸引力,大量的农民开始进入城市之中寻找自己的求生之路。这种坊市制度自然不会遵循,于是乎封闭的坊市制度逐渐的开始被打破。

《宋史》记载:太宗至道二年(996年)之流徙,始由贫困,或避私债,庐什器,桑枣材木,咸计其直。或逃公税。亦既亡遁,太常博士陈靖进言:"况民则乡里检其资财,至于室或乡官用以输税,或债主取以偿道。生计荡然,、还无所指,以兹浮荡,绝意归耕。"

流民

坊市制解体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首先,坊市制的解体打破了城市布局与礼制的关系。自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都城从单一的"城"发展到"城"与"郭"相连的结构,到两汉时期都城布局自坐西朝东变为坐北朝南的格局,再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从坐北朝南演化成东西对称、南北纵向的中轴线截面,无不体现了城市空间的安排与礼制的联系。那时的城门、宫殿、街道、坊市、城郭、官署、陵寝等的建造和布局都要符合某种规制,无一例外,而城市的应有功能被弃置一旁。

城市布局的礼制束缚松弛后,必然给城市发挥综合性功能带来契机,市场规则的变化为商业发展提供了软性条件,而商业的发展又对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极大影响,商人不再是社会的贱民,士大夫阶层认识到商人力量的崛起,一部分人支持给予商人应有的政治地位,商业环境的向好,商业利益的巨大吸引造成全民经商现象的发生,士商间的界限不再那样泾渭分明,官僚阶级开始经商,这种士商界限松动的局面引起官僚阶级中有些人的反对。

东京城全面图

三、宋代常见的商铺

《清明上河图》展现了一片街道繁华的现象,有很多摆摊的商贩,也有很多的商铺。餐饮类商铺最为主要的,也是数量最多的。酒成为宋代税收的一半,而酒不仅是宴会的欢庆品,更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说酒店的兴起也与这样有关。酒的利润虽直接关系财政命脉,但宋廷也并不一味的鼓励都曲院售卖更多的酒曲,按照酒精度40度计,一斤谷物能酿造一斤酒。

再者就是饭店,规模和数量仅次于酒店,食店直接朝四面开敞,除柱子外没有其他围护结构,这就类似"侵街"行为,临时加盖的简单房屋;越靠近城门,食店越显正规,出现了直棂窗等围护结构,这便明确界定了室内外空间,但食店也尽量朝四周开敞、朝汴河开放,围护结构做到尽量不遮挡视线,私密性变强,渗透性、视线可达性就变弱了;推车出摊沿街叫卖的店贩更是将所卖食物挂出,用招牌招揽,以求获得更多的售卖。

饭店

再者就是服务类的药店或者是占卜店,东京是全国的首都,作为全国药材最为集中的地方,宋人把病者看病方便、医者医术高超的东京,视作"病者之福"的天下"九福"之一,"病者之福"的说法也可窥见东京医药行业的发达。医学分科在北宋时期已然非常细致、成熟,东京的街市上也遍布各种综合性以及专科性的药店。的药铺便包含了骨科、口腔咽喉科、儿科、产科等专业学科,而香药铺之多更是数不胜数。医药行业在利润上非常可观,官府设药局卖药,一年征得的利息钱便有40万贯,这仅次于同时期的商税、酒税收缴额。

《东京梦华录》记载:"马行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传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如杜金钩家、曹家、独胜元、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石鱼儿、班防御、银孩儿、柏郎中家,医小儿;大鞋任家,产科。其余香药铺席、官员宅合,不欲遍记。

再者就是售卖类的商店,售卖类的商业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专营商店有的是杂货铺,专营的比如说纸品、彩帛、金银、水果店。有的是生活百货,属于杂货铺,香药是商铺中最为欢迎的商品,香料可以作香料、香粉、熏香、祭祀焚香、香蜡烛、防腐之用,因价格昂贵,除少量医药用香之外,大多香药都被视为奢侈品,这在富商、官僚贵族中使用普遍,香药的买卖,也显示出了北宋奢华的城市氛围。

杂货铺

评价

古代城市改革影响最大的就是商贾,伴随着古代市制的两次重要改革,中国古代坐贾在自身的发展中亦出现了两次重要的身份转变。第一次即春秋战国之际,在由"宫市"向城市"独立的集中商业区"转化的过程中,坐贾亦开始了从"工商食官"制度下的"官贾"向职业化的市肆坐贾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延伸至秦汉,以市籍制的确立为终点。其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市籍户便成为处于传统市制下的市肆坐贾的身份标识。而这种身份标识又因"重农抑商"之影响而被赋予了浓厚的社会等级色彩。

自宋代开始,城市中经营店铺者不再限于本地坐贾,也有外来人员,店铺经营吸纳了越来越多的不同阶层的人,士农工商,甚至于寺庙僧人,自宋代开始,店铺经营在城市商业中日占主导,店铺经济对城市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愈来愈发挥重要作用。宋代店铺经济对后世颇具影响,如临街设店、面街而市,如招牌、幌子之商业广告行为等等。店铺这种商业经营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天,在如此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其生命力可谓强盛,而且也必然具备符合商品经济及市场发展规律的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东京梦华录·大内》

《宋史》

《东京梦华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