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文化的形成——浅析唐代的茶文化

 瓜子心 2020-08-08

茶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世界上的其他许多国家也有饮茶的文化,但一来这些国家的饮茶文化并没有中国的饮茶文化这般源远流长,二来他们的饮茶文化相对单薄,并没有包含丰富的文化因素。可以说,中国的饮茶文化确实是相当独特的。

我国饮茶的历史相当长,早在上古时期四川的巴国和蜀国便已经有饮茶的习惯,但由于当时的巴蜀之地交通不便,因此饮茶的习惯一直只在巴蜀地区存在。但在秦灭掉巴蜀之后,饮茶的习惯便逐渐向中原地区传播。但在唐代以前,饮茶的习惯基本上只在南方存在,并且主要是以野生茶叶的饮用为主。可以说,在唐代以前,中国人只有饮茶的习惯,而没有饮茶的文化,在饮茶中加入文化的元素基本上是在唐朝之后的事情。

古代的巴蜀之地

在饮茶这一习惯中引入文化因素对于饮茶的传播是相当重要的。在中国古代,社会上地位最高的一群人便是所谓的士人,特别是其中名气很大的文人雅士,他们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他们的言语、作品会受到众人的追捧,他们的习惯也会被认为是清雅的、有文化的而被普遍地模仿。因此,当一种习惯被这些文人雅士认可时,这种习惯在社会上的传播与流行速度便会很快增加。而饮茶文化之所以在唐代以及唐代之后得到迅速的传播,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人雅士是功不可没的。

本文希望通过简单的介绍,对茶文化在唐代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同时意识到文化因素的引入对于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来说起到了多么巨大的作用。

唐代以前的饮茶习惯

在唐代以前,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唐代中期以前,饮茶更多地只是一种存在于民间的习惯,并且这种习惯并没有得到普遍地流行与普及。在唐代中期以前,茶叶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药材被使用,华佗将茶叶称为万病之药,意思是茶是可以治疗万病的,而司马相如在其著作《凡将片》中一共记载了19味中药,而茶叶就是其中一种。正因为如此,茶叶在唐代中叶以前一般是作为一种中药被使用,当时全国各地普遍将茶叶煮成粥或者羹,这在当时被称为"茶茗粥",主要是在有有人生病时给病人食用的,有解毒、降火的功效。

《世说新语》

当然,在当时也有直接饮用茶水的习惯,但主要是存在于当时的南方,南方人饮茶相对比较普遍,而北方人则往往并不喝茶,甚至不知道茶归何处。《世说新语》中就曾经记载了晋朝时的一位北方人任育长到南方后不知道茶是什么东西,在一次宴席上直接冒失对主人发问的场景:"此为茶?为茗?觉有异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耳'。"同样地,习惯喝茶的南方人去到北方之后,也同样会遭到北方人的不理解,比如魏晋时期的著名经学家王素便是一个南方人,他在去了北方之后,因为喜欢喝茶而被笑话,几年之后他便不再喝茶,而改为像北方人一样吃肉喝奶了。

在唐代中期以前,喝茶是相当粗放的,茶叶随便煮煮便可以喝了,当时的人甚至还会将茶叶与其它食材混合在一起煮,这样煮出来的茶水实际上是没有什么茶叶香味的。在唐代中期以前,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最主要喝的还是酒,在日常生活中喝的比较多的则是水和奶制品,茶叶在当时的地位并不是很高。

古代的煮茶过程影视剧形象

唐代中叶饮茶文化的形成

饮茶文化之所以会在唐代中叶形成,一个人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个人就是陆羽。陆羽本是一位伶人,也就是一位以表演为生的人,安史之乱后,为了逃避战乱,陆羽南下到了浙江、江苏一带,在这里,他开始学习茶农种茶的经验和方法,并最终写成《茶经》。《茶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介绍茶叶的典籍,不仅在当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直至今天也依然有着不小的影响。

随着《茶经》一书的问世,陆羽逐渐拥有了相当的名气,并且结识了当时正在湖州担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颜真卿在今天以书法家的身份而闻名,在当时颜真卿则是湖州文人集团的领导人物。所谓文人集团,实际上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文人雅士组成的一个小圈子,这些文人雅士之间互相交流十分密切,常常在一起闲聊清谈,这些文人集团常常都能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中形成相当的影响力,湖州文人集团就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个文人圈子。颜真卿在与陆羽结识之后,便将陆羽介绍进了这个文人雅士间的小圈子。

《茶经》内容

进入了湖州文人集团之后,陆羽所研究的茶文化便在这个文人圈子里流传开来,这些文人雅士常常一边品茶一边吟诗作对,《吴兴备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陆羽与皎然、朱放辈论茶,以顾渚为第一"。这些文人雅士为陆羽的品茶思想所着迷,他们非常喜欢这种品茶的文化,因此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传播这种茶文化。逐渐地,饮茶、品茶便成为了一种清雅文化的代表,懂得品茶是有品位的表现,而如果一个人将自己视为文人雅士,则必须要懂得品茶,品茶也成为了文人雅士之间聚会的必须程序。

加上安史之乱之后由于粮食产量减少,酒类的产量下降,皇宫内部也开始饮茶,并且将阳羡茶和顾渚茶定为贡茶,专供皇室饮用,并且还在当地建立了专门的贡茶院,有专人负责种植和加工茶叶,甚至还有专门的官员进行监督。皇帝的喜爱更是使得饮茶文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传播,饮茶作为一种文化代表的形象被正式确立了下来。

买茶的过程

唐代饮茶文化的特点

唐代饮茶文化的特点集中体现在陆羽的著作《茶经》之中,陆羽在《茶经》中对煮茶的工具和煮茶的方法以及如何饮茶等都作出了相当详细的规定,其步骤可以说是相当繁复。

以煮茶的工具来说,陆羽在《茶经》中一共列举了24种工具,从最开始的生活到烤茶、碾茶以及最后的饮茶、清洗都有着专门的一种工具,而从工具的数量读者们应该也可以看出煮茶的额步骤也是同样相当地繁杂的。要煮出一杯好茶,除了需要有上好的茶叶之外,还需要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地认真完成,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品尝到优质茶叶的清香。喝茶同样也有着讲究,陆羽非常反对将不同茶叶混合在一起煮的做法,他认为喝茶一定要纯正,一定只能品尝到茶叶的味道。而在喝茶时,最好只喝前三碗,因为前三碗的味道是最好的,而到之后茶的味道则是越来越差。因此,陆羽认为,喝茶在三碗之后便需要更换茶叶重新煮。

古代的煮茶过程

通过上面的介绍,读者们应该能够看出,唐代饮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繁杂。在这种繁杂的程序中,茶叶的最佳味道被提取出来。这种繁杂步骤的另一个作用便是提高饮茶的门槛,茶虽然人人都可以饮用,但如果谈到品茶,如果谈到了解茶文化,则一个人必须了解煮茶、饮茶的整个步骤,这样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懂茶并且有文化的人。在如此高的门槛下,品茶便自然成为了富裕阶层的专属,只有文人雅士能够品味到茶的真谛。

虽然陆羽所设定的高门槛使得品茶成为了高阶层人士的专属,但正是因为这种高门槛,使得社会大众对于饮茶更是趋之若鹜。许多人都想尝试好茶的味道,许多人也都希望将自己塑造成为懂茶之人。当时社会对于茶文化的追捧从《新唐书》中对于陆羽的评价中便可看出: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

陆羽在当时被称为茶神,由此便可看出饮茶和茶文化在唐代人心目中的地位了。

陆羽

结语

中国的茶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在唐代中叶以前,饮茶依然只是一种习惯,而没有成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习惯的饮茶是难以在大江南北流行开来的,就像各地的一些饮食习惯一样,往往都只在当地拥有影响力,在离开当地之后便不再被采纳。

饮茶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文化并且流行于大江南北,以至于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羽功不可没。陆羽的《茶经》对于茶、茶叶以及饮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且进行了重新的规定,同时,通过当时的湖州文人集团的影响,饮茶逐渐成为了一种清雅且有品位的事情,饮茶品茶与文人雅士联系在了一起,这使得饮茶一下子具有了很多的文化因素,引起了当时人的追捧。

因此,文化元素的加入对于饮茶的推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了其中的文化元素,饮茶只是一种饮食习惯,而有了文化元素,饮茶便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的价值便立马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