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舞蹈何时走向兴盛?聊一聊舞蹈在唐代的发展

 瓜子心 2020-08-08

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之中,舞蹈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舞蹈是一种非常具有观赏性的表演形式,在观赏舞蹈的过程中,我们的眼睛和耳朵都可以得到享受,因此,舞蹈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受到人们喜爱的一种的表演形式。

我国的舞蹈发展同样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舞蹈的出现基本上可以说是与文明的出现同步的。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舞蹈可以说是融会贯通,既有自身的演变与发展,也有吸收来自异域的舞蹈风格。虽然在唐朝之前的各个朝代舞蹈都有发展,并且每个朝代也有其自身特殊的舞蹈风格,但只有到了唐朝,中国的舞蹈才可以说真正得到了系统性的整理与完善。

唐朝舞蹈

同时,唐朝也是唯一一个官方参与到舞蹈的发展中来的朝代,因此,唐朝的舞蹈艺术是十分繁盛的,也是十分值得我们去探究的。正是因为唐朝的舞蹈在中国古代的舞蹈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本文便是以唐朝的舞蹈为介绍的对象,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够对唐朝的舞蹈艺术风格以及舞蹈在唐代的发展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

唐代舞蹈的种类

唐代舞蹈的种类事实上是相当丰富的。在隋朝时,宫廷之中的表演就已经有了九种不同的舞蹈,也就是所谓的"九部乐",而到了唐朝时,"九部乐"便成为了"十部乐"。这也就是说,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对宫廷的舞蹈形式进行了丰富。这"十部乐"主要是以地域来进行划分,虽然看似种类很多,但其实这十种舞蹈都不是唐代最负盛名的舞蹈。唐代最有名的舞蹈有三种,也就是所谓的"七德舞"、"九功舞"与"上元舞"。

九部乐

我们首先来介绍"七德舞"。这种舞蹈其实有一个更加为人所熟知的名字,那便是秦王破阵乐。秦王破阵乐是当时仍然是秦王的李世民在平定刘武周时所作的一首军乐,表达了胜利与凯旋的豪迈与喜悦。在军中时,将士们会随着这首秦王破阵乐一同起舞,场面可以说是相当壮观。在李世民登基成为唐太宗之后, 他将这首自己当年在军中所创的曲子定为了皇家礼乐,并将其名字改为了七德舞。

李世民之所以如此钟爱这首曲子,并要将这首曲子定为皇家礼乐,一方面是为了展现唐朝实力的强盛和恢弘,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提醒后人,记住唐朝的江山是如何得来的。唐太宗曾对臣子说过这样一句话:"虽发扬蹈厉,异乎文容,然功业由之,被于乐章,示不忘本也。"这句话体现出了唐太宗推崇这首秦王破阵乐的原因,也就是让后人不要忘记唐朝的尚武精神。

"七德舞"

第二种舞蹈则是"九功舞",也被称为"功成庆善乐"。这种舞蹈产生的背景与上文所说的秦王破阵乐不同,九功舞产生于唐太宗登基之后,当时唐太宗在庆善宫内宴请群臣,在宴会上即兴作出十首诗。在诗中,唐太宗表达了希望君臣一道努力,共同将天下治理好的愿望。在宴会结束之后,唐太宗所作的这十首诗被谱成了乐曲,进而成为了九功舞的背景音乐。

因此,九功舞与尚武的秦王破阵乐不同,九功舞所宣扬的是以文德治天下,反映的是唐太宗希望同广大臣子一同努力,共同将国家治理好的愿望。正如唐太宗本人所说的:"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

"九功舞"

最后一种舞蹈是"上元舞"。上元舞不再是由唐太宗所创,而是由唐高宗所创作的。唐高宗与唐太宗的不同点在于,唐太宗李世民是从战火中走过来的,他在战场上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唐高宗李治则成长于唐朝建立之后,从小生活在繁华的宫廷之中。在唐高宗的治下,唐朝进一步走向繁盛,因此,由唐高宗所创的上元舞既非尚文,也非尚武,而是着重于表现唐朝的繁盛与奢华。

根据《新唐书》记载:"上元舞者,高宗所作也。舞者百八十人,衣云五色衣,以象元气。"

由此可见,唐朝所流行的三种舞蹈可以说是各具特色,反映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尽管三种舞蹈风格和寓意不同,但这三种风格和寓意实际上可以很好地概括唐朝的发展,既重视文治武功,又要追求繁盛与奢华。想必这三种舞蹈能够在唐朝如此时兴,应当与其恰当地反映了唐朝这个时代的特色是密不可分的。

"上元舞"

唐代舞蹈的风格

唐代的舞蹈风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气势宏大的风格,另一种则是热烈、奔放的风格。气势宏大的风格的代表作正是上文提到的秦王破阵乐,这种风格的舞蹈一般都如秦王破阵乐一般,是带有军旅和战争色彩的舞蹈,其目的是为了展现唐王朝在军事上的强大。

在这种风格的舞蹈表演中,舞者往往要不断地变换队形,同时伴之以有力的动作以及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在有的舞蹈中,舞者还会手持兵器,力求重现战争时的场景。通过这样的舞蹈表演,宏大的场面和气氛便被塑造了出来。《旧唐书》中对秦王破阵乐的表演场景有过这样的记载,很好地展现出了宏大风格的舞蹈的表演特点:

"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位回互,以象战阵之形。……发扬蹈厉,声韵慷慨。"

唐朝热烈奔放的舞蹈

唐代舞蹈的第二种风格是热烈奔放的风格。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朝代,来自异域的各种文化在这一时期都传入了唐朝,并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唐代舞蹈同样受到了异域舞蹈风格的影响,而其中最大的影响,则是这种热烈奔放风格的引入。具体来说,在这种舞蹈风格的表演中,舞者的动作是柔中带刚,有时是婀娜多姿的,有时是刚健明快的,在这种动作的变化之中,表现出明快奔放的风格。杜甫曾在其诗中记载过这种舞蹈风格的表演: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唐朝壁画上的舞蹈

唐朝的这两种舞蹈表演风格,同样是与唐朝的时代风气紧密契合在一起的。唐朝政治、军事上的强大使得唐朝的统治者和唐朝社会普遍崇尚恢宏大气的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舞蹈之上,便演变成了恢宏大气的舞蹈表演风格。

唐朝同样也是一个开放的朝代,各种文化在唐朝这一时期交融,唐朝的文化是融会贯通了多种文化的一种文化。而唐代舞蹈中热烈奔放的风格,实际上就是中原传统的温婉舞蹈风格融合了西域奔放的舞蹈风格之后而形成的。唐代时热烈奔放舞蹈风格中刚柔并济的表演形式,实际上就是这种融合的结果。

唐朝典型的乐舞

唐代舞蹈发展的推动因素

舞蹈之所以能在唐代时得到迅速的发展,得益于一些因素的推动。首先,唐代的社会情况非常有利于舞蹈的发展。相比于南北朝时期,唐代的社会气氛相对比较开放,政治上的禁忌、文化上的禁忌以及宗教上的禁忌都比较少,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在文学上、艺术上进行创作和表达。

除了唐代自由的风气有利于舞蹈的发展之外,唐代相对频繁的中外交流也使得中外之间的艺术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交流,使得来自异域的艺术风格能够与中原的传统艺术风格融会贯通,进而使中原的传统舞蹈得到新的发展。

唐朝民族性的舞蹈,简称胡舞

其次,唐朝的统治者主动推动了唐代舞蹈的发展。唐代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唯一一个由官方推动对舞蹈艺术进行整理和创作的朝代。唐代时设有专门掌管宫廷及社会音乐舞蹈发展的机构,被称为"太乐署"。

这一机构原本是专门负责宫廷内部音乐及舞蹈的创作的,后来"太乐署"中又增加了"梨园"和"教坊"两个机构,梨园专门负责训练宫廷内部的歌舞艺人,而教坊则负责在社会上招募和培养歌舞艺人。"太乐署"中的这两个机构一道,推动了唐朝音乐舞蹈艺术的发展。

以上的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了唐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这两个因素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少了唐代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舞蹈便难以获得足够的发展基础,而少了唐朝统治者的主动推动,唐代的舞蹈艺术也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规模如此庞大。

"太乐署"中的"梨园"和"教坊"

结语

舞蹈艺术在唐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唐代的舞蹈艺术不仅在舞蹈种类上实现了增加,而且在舞蹈的风格上也实现了创新。在舞蹈种类的丰富上,唐代出现了三种全新的舞蹈,分别是七德舞、九功舞及上元舞,这三种舞蹈的发展都是基于唐朝的政治和社会背景的。

而在舞蹈风格上的创新上,唐朝出现了气势恢宏与热烈奔放的两种风格。同样地,这两种风格也是基于唐朝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以及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汇融合的。

而唐朝的舞蹈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么大的发展,与唐朝的时代背景与唐朝统治者的推动都是密不可分的。唐朝强盛且大气的时代背景与唐朝统治者的主动推动相结合,共同促进了唐朝舞蹈的迅速发展。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