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例猝死,只因做错一件事!解剖5000多例猝死者发现:他们都有这些规律!

 咪咪培培 2020-08-08

那天是我120急救车班,我在另一家医院碰到了一个120的急救医生,他给我讲述了一个特别令人心痛的病例。

那天他接到了一个急救任务,患者是一位45岁的中年男性,突发胸痛伴着憋气、大汗。他第一时间回拨电话,因为他的初步诊断是:心脏病、心肌梗死?

他打电话的原因就是想让患者安静地坐着或靠着不要用力活动,等待急救车到来,但是当他到达现场的时候,发现楼下已经聚了很多的人,那个时候他就意识到可能出事了,他挤过人群看到一个面色苍白,其实是毫无血色的中年男性躺在了楼下的楼梯间里。

一旁还有人大喊着:“不要动它!不要动它!”有的人在给他掐人中,他爱人在一边哭着喊着,看到急救医生的到来,慌忙地朝医生招着手。到了患者身边发现他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心电图直线...

经过长时间的抢救后,临床宣布死亡。

我有些奇怪,问他:“为什么患者到了楼下,不是在家打的120吗?”

他叹了一口气说:“我打电话指导急救的时候,已经明确地告诉他不能用力活动,安静地等待我们救护车到来,但是后来听患者的妻子和我们说他疼得厉害,自己挣扎着起来,非要自己走下楼去,觉得可能跑几下,血液循环起来,就能把血管冲开,就会好一些,但是走了没有几步就倒在了电梯间里,再也没有醒过来。”

听后我也觉得十分痛心,其实如果安静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有可能真的会避免这个悲剧,但是后来这个急救医生和我说的一段话,让我当时勃然大怒。

他说,患者的爱人告诉他,患者以前在网上看过一些心脏病突发的急救方法。他用力地捶打自己的胸口,边捶打边往楼下跑,说这样可以缓解他的症状,捶打胸口,是震开堵住的血管儿,快速运动可以让血流速度更快,冲开被堵塞血管...

听完他讲出这一番话后,我们俩注视着对方沉默了很久,没有说什么。觉得是那么的痛心,谣言真的害死人!

如果突然出现胸痛,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我们是不是应该按照之前这位患者所做的去用力捶打胸口?还是去运动试图让血液快速循环起来,冲破血管儿呢?胸痛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常见的是心脏病、心肌梗死、气胸、动脉夹层,甚至一些呼吸系统疾病也会引起胸痛。今天我们所说的胸痛,就是心脏缺血引起的胸痛,心脏缺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血管狭窄或者堵塞,导致心肌梗死,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会危及生命。

首先,我想做几点辟谣!因为谣言害死人!

谣言1:用力咳嗽。首先我想告诉大家:这种咳嗽治疗的方法确实存在!但是:这种方法是在特定的场景下才可以使用的。场景如下:心脏病发作的患者在医院里,在心电监护下,医生会通过心电监护等仪器时刻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变化,一旦出现问题,医生会让患者咳嗽,改变其变化。

但是咳嗽的同时因为用力可能会出现室颤,室颤是致死的。一旦出现室颤,医护人员会立刻进行电除颤。如果患者心脏病发作,不是休息而是用力地咳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反而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所以,突发胸痛时用力咳嗽是错误的!

谣言2:喝口凉水。血管狭窄或者血栓堵塞是引起胸痛的常见原因。心肌缺血会引起胸痛,我们最终的治疗是通过介入手术撑开堵塞的血管。喝口凉水,是为了刺激神经吗?这根本就没有一点科学道理!

谣言3:捶打胸口。捶打会刺激产生疼痛增大耗氧量,加重病情,难道捶打就可以震开堵塞或者狭窄的血管吗?无稽之谈!如果是心脏病突发引起的胸痛,这种疼痛呈胸部压榨性疼痛,伴憋气、大汗,甚至恶心、肩膀发沉(这些症状同时出现)。我们要当心:心肌梗死。

正确的急救方法是什么呢?

我们应该:让患者放松心情、避免活动,避免用力,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切不可用力活动或者听信谣言!患者如果既往有心绞痛病史,在血压、心率正常,无青光眼未饮酒的情况下,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如果患者既往无消化道溃疡和出血倾向,应立刻嚼服阿司匹林3片(300mg)。嘱患者不可用力活动,可以平躺、可以半卧,取一个患者自觉舒服的姿势即可。

如果患者昏迷,不可口服药物,以免误吸。同时拨打急救电话,静候救援。

为什么很多人看起来没啥问题,怎么突然就猝死了?

2020年4月《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通过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发现了猝死里藏着这些规律!

1. 一半多猝死者“太激动”和“太劳累”

研究发现,猝死的诱因为 情绪激动(26%)、劳累(25%)、血容量改变(8.95%),其次为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

2. 心源性猝死是首要原因

猝死发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57.76%),第二位肺源性猝死(21.63%),之后是脑源性猝死(9.21%)。

3.发生猝死前,往往伴有以下的症状体征

猝死中有症状体征的人,最常表现为突然发作(20.10%)、休息睡眠中(16.71%),其次为呕吐(7.49%)、呼吸困难、胸闷出汗、头晕、胸痛、腹痛、抽搐、头痛、心悸、咳嗽、意识障碍等

4. 猝死的患者中,患有慢性疾病

有既往史者中,高血压最常见(37.95%)、心脏病(30.02%)、糖尿病(23.79%)。其次为发育不良、高血脂、肿瘤、感染、甲亢等。

5. 30岁~63岁,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30岁~63岁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中年正是疾病形成的高危时期,加上社会中又正值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嗜烟好酒,容易产生“三高”,导致冠心病为首的心源性猝死等。

而这些用生命总结出的规律,也告诫我们——

中年人,别让自己太激动!

情绪波动大的人,往往伴随着性子急、脾气暴,甚至生气时暴跳如雷,与人争得面红耳赤;高兴时又容易大喜过望、乐极生悲。因为一点小事,导致情绪激动,出现悲剧的事情并不是少数:

之前有一位媒体人的公公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到医院及时抢救后,这位媒体人发现——

在公公的病房里,6位患者性格都一样:脾气都特别急,情绪波动大,遇事时更急!因此她总结了一点:这些人都爱生气、爱发火,情绪易激动,脾气都暴!

生气时心脏血流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心脏的收缩力加强,心跳加速,大量的血液涌向心脏,会出现心率不齐、心肌缺血、胸闷、心慌。生气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一大诱因。

中年人,别让自己太劳累!

上有老,下有小,人到中年反倒成为了公司里工作积极性最高、劳动强度大的那个人。为了赚钱养家,有时候轻微的身体不适也被暂时忽略了。

然而,临床上发现,很多猝死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个高压、长时间的精神紧绷、高强度工作事件。


太过繁忙、高压紧张的工作,会不断刺激人的交感神经。如果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交感神经长期太过兴奋,则会导致心脏负担过大,心率加快,甚至产生心律失常。长此以往,心脏则会受到损害,导致意外心脏事件的发生。部分突发性心脏病患者猝死就是因为连续熬夜、情绪激动、紧张,诱发了神经功能失调,冠状动脉痉挛,心脏突然缺血而猝死。

中年人,留意身体发出的信号!

猝死前,身体会发出过很多信号,人到中年要特别留意。

异常先兆一:会感到短暂的心绞痛,或是吞咽费劲,有的人会出现3到5分钟的胸闷。

异常先兆二:感觉胸部有闷痛的感觉或是有压迫感、心慌、身体乏力、头晕等不适。

异常先兆三:突然出现低血压,同时伴有出冷汗、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饱食后出现,经过平静休息后常可缓解。

此外,少数人在心肌梗死前还可能出现莫名其妙的左胳膊疼痛、嗓子痛或牙痛。

最后,这些症状发生的时间长短不固定,有些人是几分钟,有些人是半小时,但发病时间都不会很长。所以出现胸部不适、隐痛、疲劳感觉的时候就要小心了。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更多人看到,避免悲剧的出现!(三甲传真综合整理医路向前巍子、健康时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