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天,你知道多少?

 沧海一粟1951 2020-08-09

入伏已经五天了,那么你知道“三伏天”是什么吗?

初伏:2020年7月16日至7月25日;

中伏:2020年7月26日至8月14日;

末伏:2020年8月15日至8月24日。

三伏天分为头伏、二伏、三伏,民间素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那么这些说法从何而来呢?

今天让我们仔细看看。

为什么叫“伏天”?

“ 伏”一词的原始含义类似于俯卧姿势,该姿势已扩展为屈服和屈服。根据汉代的说法,夏至以后阴气只能深埋地下不得出头。在此期间,天气变得非常炎热,故称为“伏天”。

这么多年以后,“伏天”这个词便成为人们的语言习惯。

“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怎么来的?

三伏天这一说法虽然传至今日历史悠久,但是已经不比当年在民间的地位。古代的三伏天拥有多种旧俗,但是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见了,现在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句话了。

说到饮食里的故事,还要追溯到几千年前:

《荆楚岁时记》有云:“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汤饼即汤面,古人认为吃面时饮汤,便可出一身汗,可消除疾病和厄运。

《魏氏春秋》中记录,三国时候的何晏生得面目白皙,以至于魏明帝认为他化过妆,面部有粉底,故而在三伏天请他吃一大碗汤面,何晏生汗流满面,魏明帝才知道他没有化妆。

毕竟,夏天的高温令人难以忍受。在古代,没有空调和电风扇。所以朝廷也会以此给官员派发一些避暑用的器具,最为广传的便是“赐冰”,这种待遇是只有近臣才能享受的。

每年的入伏时间如何计算?

下面是近四年的入伏日期,每年日期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春节或重阳节等一般节日根据农历计算。立春和清明是根据日照计算的。

数伏的规则比这个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头伏第一天,然后是第二天、第三天一直到第十天;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第一天,至第十天止。中伏夹在二者中间,可能十天可能二十天,要看有没有“闰伏”。

为什么我们必须使用庚日作为头伏?

庚日便是运用了干支纪日法,虽然名字看起来似乎很复杂,但是古人一直这样算日子,就跟我们用“星期”差不多。不过星期日每七天出现一次,而庚日则十天一轮,庚申日更是六十天才能出现一次。然而,这种循环给日子命名的本质并无区别。

古代官员的休息日也不是按星期算,而是按旬算,十天为一旬,换言之,就是此庚日到下一个庚日的周期。干支纪日法对于我国古人来说,无非和“星期一要上班”一样是安排生活工作的日常习惯罢了。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用旬来算日子呢?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是使用这种纪日方法。据专家考证,这种传统的纪日方法,连续使用的上千年间并无中断或者错乱。

为什么要把头伏定在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这个规定源自汉代,虽然没有很科学的依据,但是规矩产生了,日子订好了,后面也变一直沿用了下来。

虽然现在的夏天在空调和电扇的帮助下并没有那么明显,大家也都开始习惯用公元纪年和星期来算日子,但是“数伏”的习俗依旧深入人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