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摔跤运动发展简史

 等着l70smp782j 2020-08-09
中国摔跤运动发展简史

摔跤(中国式)是我国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摔跤有不同的名称,如:角抵、角力、相扑、争交、贯交、较力之戏等。少数民族的摔跤运动也有自己的名称,如:金人(女真族)叫“跋里速”戏,满族人叫“演布库”,蒙古族叫“巴邻勒都”。

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对摔跤运动不仅称呼不同,而且内容、形式也不完全一致。这里,我们试分三个阶段来简要地叙述摔跤运动在我国发展的历史。

中国摔跤运动发展简史

一、原始社会一战国

远古时期,人类猎取野生动物,或者原始氏族、部落之间发生争斗,都要使用摔、掼、扑、跌的技术,这就形成了最早的类似摔跤的活动。

从夏代开始,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为了争夺奴隶和财富,奴隶主贵族之间不断进行战争。由于青铜兵器比较落后,在战争中,肉搏占重要地位。因此,摔跤是一项重要的军事训练项目。《礼记·月令》说:“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这就是说,每年十月开始,周天子令将帅们进行军事演练,其内容是练习射箭、驾车和摔跤。

摔跤能手,往往被奴隶主贵族挑选作将领和保镖, 给予较为优厚的待遇。

中国摔跤运动发展简史

二、秦代——宋代

从秦以后,中国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由于武器的不断改良和军事技术的进步,摔跤在军事训练中地位降低,逐渐转变为一项竞技活动和娱乐活动。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汉朝的封建统治者,每年春、夏两季要在京城举办大规模的摔跤比赛,三百里内的老百姓都赶来观看,热闹非常。

隋唐两宋,摔跤运动也很兴盛。摔跤竞赛,不仅官方举办,在民间也非常流行。调露子《角力记》一书写唐末五代时,“鄱阳、荆楚之间,五月盛集,水嬉则竞渡,街坊则相扑为乐。”每逢比赛时,“观者如堵,巷无居人”。可见相扑是民间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

封建统治者的爱好、倡导,对摔跤运动的广泛开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从秦到宋,历代皇帝中的许多人,如秦二世、隋炀帝、唐宪宗、敬宗、武宗、宋仁宗等,都酷好摔跤。

据史籍记载,秦二世因看摔跤比赛,连宰相李斯有国家大事求见都被拒之门外,不予接见。

有的皇帝自己还亲自摔跤,如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就很会摔跤,声称谁能赢他,可以赏给一个州刺史的官做。由于封建皇帝喜爱这项运动,在皇宫里建有“专业队”,有专门摔跤的选手。

在唐代,这些选手属左、右神策军(即皇帝的卫队),这些选手叫“内等子”,专为朝廷盛会表演。民间则有“瓦市相扑者”,在集市庙会上卖艺乞钱。

由于摔跤运动的广泛开展,这个时期,摔跤在技术上有很大的提高。但在比赛方法、规则、技巧上都和现代的摔跤有显著的不同。它不是纯粹的摔跤,而是有击和摔的混合运动,也就是说,在比赛时可动手打人,因此,往往会打伤或打死人。《水浒传》第七十四回写燕青和擎天柱任原相扑,就对这种有击有摔的比赛作了细致而具体地描写。

从唐代开始,拳击运动逐渐兴起,所以,现在日本人仍叫拳术为“唐手”。和摔跤相比,它的规模还很小,历史也短。但拳术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古老的摔跤运动中击和摔两种技巧的分离。摔跤逐渐向以摔为主的方向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方的匈奴、乌孙等少数民族中,摔跤的方式和中原地区有所不同。解放后,在陕西省庄汉墓中出土一块刻有摔跤图像的铜牌,牌上雕有两个匈奴人各把自己的马拴在树上,进行摔跤。他们穿着长裤和短靴,赤着上身,两人都在抢抱对方的腿和腰,以图将对方摔倒。看来这是以摔为主,很像现代的摔跤。

中国摔跤运动发展简史

三、元代——清代

元朝是蒙古族贵族建立的王朝,它对广大汉族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实行残酷的阶级压迫和种族压迫,为了防止人民反抗,元朝统治者严禁民间的相扑运动。

《元典章》规定:“习学相扑或弄枪棒”,都要处以重刑。他们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恣悍之风不作,凶悍之技不传”。在元朝统治者的严禁下,相扑很快就衰落了。蒙古族本身有摔跤运动,可“巴邻勒都”,它与宋代的相扑不同,而和现代的“自由式摔跤”相似,即摔倒后,仍然相搏,以对方两肩着地为止。

蒙古族贵族也喜爱摔跤运动,有自己的选手和摔跤队。所以,相扑被禁止后,摔跤运动并没有中止,只是形式有所改变。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一反蒙古族的风俗,力图恢复唐宋旧制,因而大力提倡相扑,相扑在宫廷、民间又有所恢复。但因为拳术在当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削弱了相扑的重

要地位,所以,击、摔结合的相扑,始终没有恢复到唐宋时的盛况。而明代许多记述“角力”“相扑”的历史资料,实际写的都是拳术。

代明而起的清朝,是满族统治者建立的王朝,他们和元朝统治者一样,严禁的主要是在汉民族中流传的相扑运动。满族也有自己的摔跤运动,叫布库戏,或“演布库”。布库即满语“撩脚(跤)”的意思。

满族封建贵族把“演布库”作为战士的一种军事训练项目,专门设立培养、训练“布库”(即摔跤)手的“善扑营”。不仅战士要“演布库”,连亲王、皇帝也得学习。因此,摔跤运动在清代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的摔跤主要是沿袭蒙古族的“巴邻勒都”并加以改进而形成的。从历史发展的渊源看,满族原为女真族的一部分,女真族的摔跤运动“跋里速戏”沿袭自契丹族,而契丹族则是蒙古系统的民族,如果再往前追溯,这些北方民族又都和匈奴、乌孙等民族有关。因此他们的摔跤运动总的来说都和前面介绍的铜牌上所画匈奴人摔跤的情况相似,基本是抱腿抱腰,摔倒为止。清代的“演布库”在服装、规模等方面都比蒙古族的“巴邻勒都”有所改进,同时吸收和融汇了汉族摔跤的传统技术,因而形成了今天的中国式摔跤。(阎守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