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碑是书家必学的书体

 老邻居888 2020-08-09

魏碑是书家必学的书体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统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魏碑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体系,上可窥秦汉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对后来隋唐楷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书家在创新变革中多以魏碑汲取有益的精髓。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利,学习的范本繁多,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怀墓志》、《张玄墓志》等已开唐楷书法先河。

清代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使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起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适应社会意识需要的佛、道之学勃然兴盛。佛道的宣传方法是写经,并认为写经刻经是一大功德。一时间从汉代风行的立碑时尚,转向佛学的建寺造塔、造像刻石。战乱——求长生——造像——刻石——魏碑产生。

东晋之后,南北分裂。书法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着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厚重,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南派书法疏放研妙,长于尺牍。北书带着少数民族的豪放粗犷,具有阳刚之气;南书有魏晋遗风,具有阴柔之美。但南书有二爨(爨龙颜、爨宝子),有北书风格。

隶书的最高审美标准是古拙,厚重古朴,方劲高古,奇纵恣肆。魏碑书法继承了隶书的这些特点,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二,艺术特点

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晋楷、唐楷并称三楷。

1,唐楷重注法度,用笔和结体趋于规范统一。魏碑则用笔任意挥洒,结体因势赋形,不受拘束。

2,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惟南碑与魏碑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骏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惟魏碑南碑有之。”唐初几位楷书大家欧、虞、褚皆取法魏碑。

3,北魏造像刻石业发达,仅从北魏立朝一百多年留下两千多方造像记中可以看出。受后人推崇的是“龙门二十品。”康有为说:“龙门造像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峻伟茂,极其发宕,方笔之极轨也。”

康有为把魏碑分为四体:杨大眼、魏灵藏、孙秋生、郑长猷,沉着劲重一体;长乐王、广川王、太妃候,端方峻整一体;解伯达、齐郡王祐,峻骨妙气一体;慈香、安定王元燮,峻宕奇伟一体。

北朝《张猛龙》犹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结构精绝,变化无端,为正体变态之宗。”

4,墓志铭是埋入地下的墓碑。著名的有:刁遵墓志、吊比干文、张黑女墓志等,是北魏的另一大宗,已出土的北魏墓志达二、三百方之多。

5,摩崖刻石。是北朝书法的又一大奇观,著名的有《石门铭》、《云峰山刻石》、《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石门铭》为王远所书,笔画开阔恣肆,结体奇纵,字势飞逸,康有为列为神品。

《云峰山刻石》有四十多种,位于山东平度、掖县三山,以《郑文公碑》上下最为著名,笔画遒劲雄强,圆中有方,结体宽博飘逸,有云鹤海鸥之态,清代包世臣谓此碑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康有为说:如果谁没有见过此碑,就没有资格谈论书法。

三,魏碑的影响

魏碑被人们发现的较早,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是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是中和美,加上对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歧视。唐初虽然欧阳询、褚遂良的楷书受到北朝碑刻的影响,但由于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王代表的金超书风在唐代始终是主流,取法多是晋楷的传统。

唐楷达到的高度以及法度严谨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后人对楷书的修习变得标准化,从而丧失创造力。结果宋代没有可以与唐人比肩的楷书作品。明代馆阁体楷书,更是千人一面,毫无生气。

清代前期,金石文字学兴起,南北朝碑刻大量出土。清中期魏碑开始受到重视。早期有阮元、包世臣,后期有康有为。阮元写《北碑南帖论》和《南北书派论》,首倡“碑学”;包世臣著《艺舟双楫》,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一反宋朝以来对淳化阁帖的推崇,提出“尊碑抑帖”的观点。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提出“今日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入,雄奇甬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于尊乎。”此后碑学盛行,魏碑的价值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修习楷书的人除了取法晋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魏碑。

清代碑学大家在碑学实践中,又根据自己的性格和追求,形成不同的风格。

1,追求气力雄浑,适于书写牌匾。如:邓石如、伊秉绶、吴昌硕等。

2,追求静穆纯一,提倡书法温润如玉,少用枯笔,呈现超脱气息,如:罗振玉、王福庵。

3,追求苍茫生涩,点画线条不求光洁,但求变化。如:金农、何绍基。近代以来,“苍拙迟涩”成了书法学习的主要审美追求,晋唐宋元明的青春气息越来越少。

4,追求刀感,借鉴《始平公》,起笔处大量使用侧锋,不回避露锋,产生刀刻的方笔,如:《赵之谦隶书》。

5,追求草意,用行草的书写感觉去写金石碑版书法,透过刀锋看笔锋,把趋于静态的魏碑书体写意化。

6,追求生拙、拙趣,是魏碑的重要审美特点之一,是法度未违离下最大限度的不拘于法,但不能故意求拙,弄拙求拙。

在追求不同的魏碑风格的同时,他们还把魏碑书法和结体特点引入隶书、篆书、楷书、行书之中,使魏碑这一书体焕发出异彩。

1,引碑入隶:赵之谦隶书、邓石如隶书、金农隶书、伊秉绶隶书。

2,引碑入篆:赵之谦篆书、邓石如篆书。

3,引碑入楷:赵之谦楷书、

4,引碑入行:赵之谦行书、曹柏崑行书。

5,引草入碑:孙伯翔魏碑。

四,魏碑的创作方法。

魏碑创作要追求魏碑的神似,忌讳集字创作。

1,在形式的基础上追求用笔的变化,或苍劲古拙;或刀锋爽利;或阴柔秀美。

2,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墨色的变化,或湿润、或干枯。

3,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结体的夸张,让上大的部分更大,下小的部分更小;左大的部分更大,左小的部分更小。

4,多种书体的有机结合。

5,界格的利用,界格忌讳整齐划一,讲究粗细不一,断断续续。

6,突出方笔,显露刀锋。

总之,魏碑是自清代、民国,乃至现在书法创作的宠儿,是最能显示自我、最能抒发情感的书体。学习和掌握魏碑,就有了学习隶书、篆书、楷书的武器,就会使自己的书体产生了阳刚之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