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唱语音训练(7)歌唱共鸣的训练

 悠哉老头 2020-08-09

这是最基本的共鸣,主要作用于喉、咽、鼻和口腔,因为歌唱时不仅要运用口腔咬字、吐字,决定字音的腔体形态,同时还以口腔共鸣为基础,决定和影响其他腔体的振动,形成混合共鸣。口腔共鸣音色明亮、清晰。

训练要求与方法:

1.注意口腔形态变化。口腔的开合、唇的圆扁、舌的前后及其在口腔中的接触部位动作,决定着口腔共鸣的变化,因此首先要根据字音发声的规律力求口腔形态的准确性。

2.训练口腔形态变化的灵活性。歌唱借助于口腔灵活、敏捷的准确变化去适应字音与旋律的表现要求。

3.适当地将嘴打开,使声波通畅地到达口腔。声音要求集中、明亮。

4.各声部中声区主要作用于口腔共鸣,因此,中声区的训练以口腔共鸣为主。

5.练习双唇:张开一闭合一前伸一后缩一上、下、左、右转动交替反复练习。

6.练习舌部:前伸一后缩一卷舌一沾上齿背,向硬腭前后卷动一舌在唇齿间左右卷动,交替练习。


头腔共鸣及其训练

主要作用于鼻腔、鼻咽腔和鼻窦、额窦、蝶窦等,它是各声部高声区中的共鸣主体,对于扩展高声区和美化音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训练要求与方法:

1.注意掌握软腭(悬雍垂)下降,或上升的运动方式。下降时紧贴舌根,上升时堵住鼻咽通道,当下降时气息进入鼻腔等头部共鸣腔。

2.注意鼻腔共鸣不等于是鼻音,前者增强歌声的效果,后果损害歌声的表现,最严重的是造成有声无字。

3.通过练习感觉头腔共鸣的位置。

4.交替发开口音a和鼻化音ang,感觉练习时由于软腭升、降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音质。

5.运用鼻子音m、n、ng唱音阶,发声时注意鼻腔的振动。m音双唇紧闭哼鸣,n音舌尖抵上齿齦(牙床),ng音则嘴张大,舌根抬起后缩与软接触,打开鼻腔发声。为了使喉头自然放松,可在哼唱各子音前加舌根音"h"。

胸腔共鸣及其训练

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整个肺部和胸廓。胸腔共鸣的音色丰满、浑厚,它是各声部低音区的共鸣主体,在统一声区的音色调节中,同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训练要求与方法:

1.注意喉头要适当下降,从而扩大增长喉咽共鸣腔体空间,使之与胸腔共鸣器紧密连接,有利于形成胸腔共鸣,加强基音的共振效果。

2.为使泛音增多,喉肌、颈肌应适当放松,气息的控制力度也相应减弱,吸气不宜过满,有助于气息的调节,从而强化共鸣效果。

3.胸腔共鸣不是压紧喉咙发出的喉音,胸腔共鸣并不妨碍发声清晰,但喉音却使发声混浊不清。

4.训练时,同样要注意声音的位置,不然不易于与中、高声区相衔接。

混合共鸣的运用

上述练习,有助于我们体验与掌握不同腔体的共鸣特点。但歌唱的共鸣不能单独片面地只追求某共鸣腔体的共鸣,而是要力求共鸣腔体的综合运用,以便使声区统一。共鸣腔体的协调运用,这就是“混合共鸣”的方法。当然在演唱中共鸣器官的运用比例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声音的高低不同,形成三个不同的声区,即中声区(混声区),高声区(头声区)、低声区(胸声区)。如在唱中声区时以口腔共鸣为主;在唱高音时则要以头腔共鸣为主;而唱低音时又要以胸腔其鸣为主,而在各声区均辅之以其他腔体共鸣。总之歌唱时既要运用混合共鸣的整体作用,又要根据歌唱内容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调整共鸣的比例,丰富共鸣的对比色彩,以便充分发挥歌唱的艺术魅力。


歌唱语音训练(6)语音基本功及发声总要求

歌唱语音训练(5)歌唱的呼吸方法与状态

歌唱语音训练(4)十三辙

歌唱语音训练(3)声母、韵母和声调、五音与四呼

歌唱语音训练(2)音节和音素、元音和辅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