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产在您的理解范围内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可以作为中产的判断呢? 从官方解释来说就是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这就是对中产的定义。 在如今,是不是中产很大程度上都由是不是“有房”来作为基本的判断。 房子在中国人眼中,一直都是资产保值的最好方式,也是重要的财富,是老百姓们一直都牵挂着的东西。为了买一个自己的房子不少年轻人年纪轻轻就选择了当上“房奴”,开始几十年的负贷生涯。 著名学者李稻葵教授曾预测:到2035年,中国的如今的4亿中产群体将会变成8亿,几乎每人都能够有自己的房子住。为什么他能够做出这样的一个判断呢?可能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国收入结构的转变,从以前的三角形逐渐过渡成了葫芦形。如果把这把15年后的八亿人群的形成过程比作建房子,那么现在葫芦形的收入结构就相当于为2035年后打了一个坚强的地基。 其次,城镇化速度明显提升,进一步促使收入结构合理化,进一步向橄榄形转变。如今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大量的进城务工群体并没有在城市里正式定居,一方面是由于房价市场价格的高不可攀,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城市建设用地存在明显短缺,无法提供满足更多人需要的土地资源。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截止到2019年底,中国户籍人口镇化率为44.3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这之间存在这将近3亿人的巨大差距,可以说是新的4亿中产群体的重要来源。 在未来的15年时间里,中国人口向大城市以及新兴城市地区转移的势头势不可挡,意味着城市不得不接收更多的人口,所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也将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人都有房子”。董明珠言中了,就在今年她曾经表示已经在给格力的9万多员工建房子,目标是让所有格力的员工都有自己的房子,实现工者有其屋的目标。 最近几年国家不断调控房价和完善相关的房地产政策和法律规定,严厉的打击违背市场规律,哄抬房价,囤积房屋的人。从而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不管是企业出资还是政府大规模建设的公租房,这都为15年后,中产阶级实现倍增,每个人都有了房子,做了准备。 能够有自己的房子,不用再为房子发愁,这是无数人心中的真实想法!高不可攀的房价,不是社会经济繁荣最好的体现,也不是社会富裕的表现,只有人人都有房子,都买得起房子才是社会经济繁荣和富裕的最好展现。 以上都是个人的一些理解,旨在学习交流,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如有侵权和不当之处请不吝指正,将立即删除或修改,将十分感谢! |
|
来自: 昵称70828692 > 《历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