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孤篇压倒全唐”的他 为何800多年寂寂无名?

 五蕴皆空如星辰 2020-08-09

有这样一个诗人,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你一定听过他的诗,他就是唐朝诗人张若虚。他笔下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样一首有名的诗却在800多年的时空里寂寂无名,几乎横跨唐、宋、元三个朝代,直到明朝才被人发现它的光芒,是什么原因让这首诗备受冷遇?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被冷落800多年的诗作

张若虚平生只留下两首诗,与其诗作数量相同的是,他本人的故事也流传甚少。我们只知道,他是个扬州人,曾担任兖州兵曹一职。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旧唐书·贺知章传》中提到了他,说他在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看来他的文采受大家的认可,本人也是个名人。但为何他所作的《春江花月夜》没有被收录在集齐唐诗精华的《唐诗三百首》中,甚至在唐朝其他的著作也没有提到过。

据考究,《春江花月夜》最早被北宋郭茂倩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中学必修的《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皆被收录于此。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春江花月夜》一起被收录的还有其他六首《春江花月夜》,其中有两首是隋炀帝的诗。这说明了,因为《春江花月夜》的文学价值得到认可才被收录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春江花月夜》刚好是乐府诗才得以被收录的可能性才是最大的。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等了800多年,《春江花月夜》才等到它的伯乐。明朝有一个叫李攀龙的文学家,他编著了一本《古今诗删》,选各代之诗,影响颇大,《春江花月夜》被他收录于此。至此,《春江花月夜》才结束他的冷遇,开始逐渐受到广泛认可并得到它应有的地位。

随着初唐四杰流派的命运而浮沉

著名文史学家程千帆在他的文章——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的被理解和被误解中从诗歌风会变迁的角度,对《春江花月夜》为什么受冷遇多年进行了深入探讨。

程千帆(图片来源于网络)

按他的理解,《春江花月夜》的风格属于初唐四杰流派,其命运也随着初唐四杰的浮沉而浮沉。初唐四杰这一流派在一个时代文学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春江花月夜》的命运。初唐四杰这一流派地位在明清提高了,因此《春江花月夜》也在那个时候开始发光发热。

还有一种说法是,将《春江花月夜》归为宫体诗一类。因为《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没有流传下来。陈后主是宫体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宫体诗常令人有“谈虎色变之感”,因为其用词常见于艳丽、妖艳,内容多为宫廷生活和男女私情。宫体诗发展到唐朝已经是由盛转衰的状态,《春江花月夜》也因此没有扬名。

关于《春江花月夜》属不属于宫体诗,存在诸多争议,最为认可的说法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脱胎于宫体诗,但又超越和突破了宫体诗,不能完全把它归为宫体诗范畴。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再到黄药师的“碧海潮生曲”,都有这首诗的影子,《春江花月夜》的优秀体现在此。

小评:是金子总会发光,要想发光得先是金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