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孟子》(3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山乡武侠 2020-08-09

  

读《孟子》(3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翁武侠

腾国的腾文公在国内行“仁政”之法,名声在外。

一个奉行神农氏学说,名叫许行的人从楚国到腾国,一个叫陈相的和他弟弟陈辛背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他们对腾文公说:“听说您施行仁政,我们慕名而来,愿做您的百姓。”

腾文公应允了,并给了他们住房。

许行的门徒有几十个人,都穿着粗麻衣服,靠打草鞋织席子谋生。陈相很是羡慕许行,愿意跟随许行的学说。

一次,陈相去拜见孟子,在交谈中转述了许行对腾文公的一段评价:“腾君确实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不过,他还未掌握真正的治国之道。做为贤人,就应与百姓一道耕种一道自己亲自做饭。而现在腾国还有存粮存物的仓库,这是损害老百姓来奉养自己,这怎么能叫贤明呢?”

神农氏学说,可能是关于原始的农耕的自足的经济状态的学说。所以,许行不解腾君为何不下地,为何不自己煮饭,而还有仓库,装着百姓交上来的粮食和财物。

孟子听了后,连问陈相好几个问题:许先生自己种粮食吗?许先生自己织布吗?许先生自己戴帽子吗?自己织的吗?自己铸锅吗?……。

搞得陈相连声回答不已。除了粮食、草鞋是自己种的做的,其余的都是用粮食换的。

孟子的最后一问是:“您说的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烧窑冶铁,制犁制锅,为什么要一件一件地去与各种工匠进行交换?”

陈相回答:“各种工匠,当然不可以在制作的时候,还要去从事耕种农活的。”

陈相的这一回答,无疑是承认了社会有分工,不能全部人员都去耕种和煮饭了。

孟子总结了:“一个国家,官吏有官吏的事,百姓有百姓的事,各施其责,各行其事,难道有一边耕种一边治理的吗?所需各种用品物品,如果都要人人参与人人去做,那天下的人都整天疲于奔命了。所以说:有的人脑力劳动,有的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

人们说,社会的劳动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孟子现在却来了个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还给它来了个上下尊卑之分。不说道理,这在当时肯定还是事实。

孟子举例了:“在尧那个时代,天下未平,洪水四处泛滥,草木无限制生长,禽兽大量繁殖,谷物没有收成。尧为此而非常担忧,选拔舜出来全面治理。舜派益掌管用火烧,益便用烈火焚草木以驱飞禽走兽。大禹疏通九条河道,引流入江入海,这样中国才可以进行农业耕种。当时,禹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即便他想亲自种地,行吗?”

“后稷教老百姓耕种收获,栽培五谷,这样才能养育百姓。人之所以为人,吃饱穿暖居安了,如果没有教养,那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道理来教育百姓:父子的骨肉之亲,君臣的礼义之道,夫妻的内外之别,老少的尊卑之序,朋友的诚信之德。尧说道:‘慰劳他们,安抚他们,开导他们,纠正他们,辅助他们,保护他们,使他们创所,再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品德。’圣人为老百姓考虑得如此之难道还有时间来亲自耕种吗?”

“尧舜为得不到治国人才而忧,农夫为田地歉收而忧。施钱财是惠,授道理是忠,发现人才是仁。禅让天下容易,为天下发现人才很难。孔子说:‘天最伟大,尧效法天功德无边也真是伟大。舜也伟大,得了天下自己却不占有它。难道他们不用心思不操劳吗?只不过不是用在耕田种地上罢了。”

孟子推崇尧舜,言必称有尧舜。这次也不例外,为驳许行的所谓“一元论,亲为说”列举了为帝为皇治国安邦的各种举措和行为,结论于一点,他们做的事难道不是事?难道也要他们拿锄牵牛耕田去?他们有这空吗?

孟子兴趣未休,继续一二三地说:

 “我只听说过用中原的一切来改变边远落后地区的,没有听说过用边远落后地区的一切来改变中原的。

陈良(陈相老师)本来是楚国的人,喜爱周公、孔子的学说,由南而北来到中原学习。你们兄弟跟随他学习几十年,他一死,你们就背叛了他!

以前孔子死的时候,门徒们都为他守孝三年,三年以后,大家才收拾行李准备回家。临走的时候,都去向子贡行礼告别,相对而哭,泣不成声,然后才离开。子贡又回到孔子的墓地重新筑屋,独自守墓三年,然后才离开。

后来,子夏、子张、子游认为有若(孔子重要弟子)有点像孔子,便想用尊敬孔子的礼来尊敬他,他们希望曾子也同意。曾子说:不可以.就像曾经用江汉的水清洗过,又在夏天的太阳下曝晒过,洁白无暇。我们的老师是没有谁还能够相比的。

如今这个怪腔怪调的南方蛮干(指许行),说话诽谤先王的圣贤之道,你们却背叛自己的老师而向他学习,这和曾子的态度恰恰相反。

我只听说过从幽暗的山沟飞出来迁往高大的树木的,从没听说过从高大的树木飞下来迁往由暗的山沟的。

《鲁颂》说:攻击北方的戎狄,惩罚南方的荆舒。周公尚且要攻击楚国这样的南方蛮干,你们却去向他学习,这简直是越变越坏了啊。

可见,孟子对许行是有意见的,称这为“南方蛮干”,因他诽谤先王的圣贤之道;对陈相也是有意见的,你师傅也是南方的,来中原学习的,你们不继承他的东西,却屁颠屁颠地跟着许行跑,转变得太快了,这你得看看孔子门徒是怎么对待孔子的。

劳有分工,术有专工,居次上下,各担其能,这是孟子要坚持的;水往低流,人往高走,禽择良木高树而栖,这是孟子要告诉陈相等人的。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之论断就是在这里被孟子正式地提出。这是一个初始的最大的一个社会分工。此论虽大受诸多批判,但细观却仍是长久的一个社会现象。两者的距离,当然是希望它靠近而不是扩大。

202089日星期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