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啥叫“正史”以及了解岳飞这段历史可以看那些史料

 leo_qiu的书馆 2020-08-09

今存辽宋金断代史的基本史料,一般认为,应有《宋史》、《辽史》、《金史》、《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文献通考》八种。当然,有的学者也可多加几种,但以上八种,应是无可争议者。

所贴的那些史料,其实都算广义的“正史”或者说可以取信和引证的原始史料。至少,如果是历史专业的学术文章,在文章里引证这些史料,不但不会被期刊退稿被老师暴打,反而能证明你很牛掰,文章材料功夫基本过关,至少比全篇光引《宋史》的强多了。——后者那是行家一看文章引注就可以知道是菜鸟的。

而狭义的“正史”,确实是指所谓的“二十四史”,也就是古代经官方编纂修订的前朝断代史。但问题是,第一,“正史”从来不是惟一可以引证的历史记录,哪朝哪代都不是;第二,具体到南宋初这段,《宋史》因为其在元代时成书仓促,很多地方都是照抄其他史料(比如《三朝北盟会编》)或者各种家传(比如韩世忠或者张浚的神道碑这种明显是光记好事儿的史料),所以在资料取用优先度上其实并不是最靠前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直接了解这段历史的细节和较为原初的风貌,而不是只看今人的钩沉论证的话,那么你需要去读关于这个时代的原始史料,而且不能只读《宋史》和《金史》。

那么具体到岳飞所处的南宋初期,有哪些史料是需要了解和值得深入挖掘的呢?

这里偷个懒,直接贴王曾瑜先生《纤微编》里一篇文章的节录。文章里对宋代相关的重要史料特点和重要性都有很专业的评论,很能方便有兴趣的tx按图索骥。


文章摘录之【辽宋金史料的总体特点】


---------------------------------------------------------------------------------
辽宋金史的史料,可说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卷帙的浩繁。由于当时雕版印刷的发达,传世文字资料之多,超过了先秦至隋唐的史料之总和。当然若与明代,特别是清代的传世史料相比,又属小巫见大巫。在此不妨将唐宋两代史料作比较。唐代史料的篇幅已相当庞大,但较为集中,其大部分史料有影印本或标点本,对使用者有相当大的便利。然而宋代史料散漫于各种丛书之类,有的还是图书馆珍藏之善本或抄本。即使如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亦非应有尽有。尽管近二、三十年间,大量古籍的出版,对利用宋代史料带来颇大便利。但无论如何,查阅和搜集宋代史料的难度,仍比唐代史料大得多。

史料丰富,则难于遍阅,但游刃馀地亦大。一些前辈优秀学者,自《尚书》、《诗经》至《唐书》、《通鉴》,堪称烂熟于胸,然而自宋以下,面对汗牛充栋之简牍,亦不无难于淹贯之感。就我们这一代治史者而言,有人可通读秦汉至隋唐之旧籍,却无人能遍览天水一朝之遗著。在某种意义上,是否可以说,贯通辽宋金一代之史,其难度更大于掌握秦汉至隋唐数代之史。


第二是分布之不均。有人说,辽宋金代是中国史上又一个南北朝,这是不错的。然而在南北朝时,北朝与南朝的传世史料大致是均衡的,无偏轻偏重的问题。辽宋金代的史料却绝大部分集中在宋。故研究辽、西辽、西夏、金、回鹘、喀喇汗、吐蕃、大理等史者,则以其记述之略为苦,而研究宋史者,又以其载籍之繁为难。在文字上自然以汉文为主,其他如契丹文、西夏文和女真文成了死文字,而唯有西夏文今存有俄藏黑水城的文献等,尽管大部份为佛经,仍有相当高史料价值。至于回鹘文、喀喇汗国文、古藏文等文献,有的也相当丰富。


宋朝史料比上有馀,比下不足。即使与史料已经相当丰富的唐史研究相比,宋史研究也有更大的游刃馀地,可以作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在原先起点较低,未开发或未深入研究的课题颇多的情况下,花费同等的劳动量,有可能收获较多的成果。清史研究的史料汗漫无际,发现和使用新史料,提出新证是比较容易的,但也容易被更新的研究所取代。相形之下,宋史研究只要确是认真下功夫的成果,一般是易于经受时间的检验。


文章摘录之【辽宋金断代史的基本史料】


-----------------------------------------------------------------------------------
今存辽宋金断代史的基本史料,一般认为,应有《宋史》、《辽史》、《金史》、《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文献通考》八种。当然,有的学者也可多加几种,但以上八种,应是无可争议者。介绍辽宋金一代的史料,主要似应着眼于各种载籍的源流,史料价值的高低,以及如何较好地发掘和利用等问题,这与辽宋金史学史的论述,应有所区别,而不宜完全混同。


一、《宋史》


四百九十六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和世家二百五十五卷,是二十四史中卷帙最大的纪传体史书。

。。。。。。。。。。。。。。

《宋史》编修于元朝季年,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宋、金三史,到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历时两年半,即编撰成书。《宋史》由丞相脱脱挂名任都总裁,其他总裁与史官合计三十人,其中大多数是汉族文人。
仓卒成书的元修《宋史》,对宋朝大量官方记录,并未下认真的搜录、整理和考订功夫,而是采用偷懒的办法,径自将宋朝历代纪传体国史拼凑而成。但自宋理宗以后五十年没有国史,才搜采了其他记录。故《宋史》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了宋朝历代国史的优点和缺点,并因元人的删改,又增加了新的缺点。
在今存的宋史基本史料中,唯有《宋史》贯通北宋和南宋,保存了三百二十年间的大量历史记录,很多记述仅见于《宋史》。近几十年来,由于不少史料被陆续发现,并使用中得到重视,不免使《宋史》的史料价值有所降低。但是,若因此而不重视对《宋史》的阅读和使用,仍是不妥当的。


三、《金史》
一百三十五卷,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列传末卷还有《金国语解》,为纪传体史书。
。。。。。。。。。。。。。。。。。。。。。。。。。
《金史》成书于元朝季年,自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至四年,编修时间约一年半有馀。《金史》由丞相脱脱挂名任都总裁,总裁官有帖睦尔达世、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李好文、杨宗瑞和王沂八人,还有纂修官六人。


元人修《金史》,参照了金朝的实录、元好问《野史》、刘祁《归潜志》、王鹗《金史》等史料。。。。然而按笔者近年来使用的经验,《金史》的重要缺点也是失之于略,连同其他缺略、错讹之类,其质量实际上并不高于《宋史》。
。。。。。。。。。。。。。。。。。。。。
元人修《金史》不像《辽史》,在史料上确有一定基础,但时距离金朝亡国百馀年,保留的旧闻遗录尚多,而元朝史官事实上并未博采而精择。总的说来,《金史》仍失之于略。如在金太宗和金熙宗两代,大将完颜粘罕与皇帝矛盾的发展及其失势,宋朝有详细的记录,而《金史》显然予以回避。。。。。。。。。。。。此外,正如前人早已指出,《金史》记述战争,往往扬胜讳败而失实。《金史》记录女真、契丹、奚等族人名,也往往同音岐译,或有名无姓,也说明元朝史官对史笔的规范化注意不够,又给今人的阅读带来本可避免的困难。

此外,元朝史官对待原来金朝官史中有关蒙古及战争的记录,也与《宋史》同样,多所删削。如今存完颜希尹神道碑记载了攻讨“萌古斯”,即蒙古事,而在《金史》卷4《熙宗纪》,卷73《希尹传》,卷76《宗磐传》也都予以删除。宋金和议后,都元帅完颜兀术也率兵征蒙古,据宋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8绍兴十三年四月,卷155绍兴十六年八月,卷156绍兴十七年三月记载,“连年不能克”,“但遣精兵分据要害而还”。然而《金史》卷77《宗弼传》也不予记载。到金世宗和章宗时,蒙古边患加剧,但《金史》的记录也显然经元朝史官删削甚多。


六、《三朝北盟会编》

宋金关系编年体专史,共二百五十卷。流行版本有清光绪活字排印本和校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许涵度校刻本。依个人使用的经验,即使末一刊本或被认为较好,也有不少问题,须与其他刊本参对使用。但愿有好的点校本能及早问世。

《三朝北盟会编》是南宋优秀史学家徐梦莘的名著。他幼年经历宋金战争的惨祸,“伤时感事,忠愤所激”,遂立志修史,“网罗旧闻,会稡同异”,编成此书。所谓“三朝”,是指宋徽宗、钦宗和高宗三朝,“北盟”是指同北方金朝之和战与交涉。《会编》全书分政宣(政和、宣和)上帙二十五卷,靖康中帙七十五卷,炎兴(建炎、绍兴)下帙一百五十卷。其中靖康中帙为宋钦宗在位不足一年半的记录,叙事最详。《会编》以年月日为序,以简单的记事为纲,以各种官方文书、奏议、上书、书信、私人著述、碑志等等为目。即使各种记载彼此矛盾抵牾,也兼容并包,不作考辨,成为一部独具特色的编年专史。

徐梦莘在《会编》中所征引的记载达数百种之多,多数属原始记录,徐梦莘一概采用摘录的方式,而保存其本来面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由于《会编》所征引的记载已大部份佚亡,幸赖《会编》的保存,而得以传世。

。。。。。。。。。。。。。。。。。。。。。。。。。。
除《金史》外,《会编》可算是研究金史最重要的史料。晚出的《大金国志》,其叙事在相当程度上乃抄自《会编》。


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为南宋优秀史学家李心传的名著。他大致以官修《高宗日历》和徐梦莘私撰《三朝北盟会编》为底本,广泛搜罗各种官私记录,博采而精择,删繁以就简,成为继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之后,又一较为成功的断代编年史巨著。他仿照李焘《长编》体例,将很多具体史实的考订文字,附注于《要录》相应正文之下,这对我们阅读和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例如此书卷38关于秦桧归宋的长篇附注,卷194关于采石之战的长篇附注等,都是博采众说,考辨异同的精彩史笔。由于李心传撰《要录》参据的官私记载已大多佚亡,使《要录》对研究宋史,以至辽史和金史,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要录》的文字经李心传加工撰写,就史料的原始性而论,自然稍逊于《三朝北盟会编》。但《会编》炎兴下帙仅一百五十卷,从多方面记录宋高宗一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史实的角度看来,则《要录》优于《会编》。


以上只摘录了和南宋初历史相关的部分史料介绍,并不全面,但足够破一些日经问题了。

另外最后算是说一点个人感受吧——作为玩票看历史的观众,今人的学术专著和原始史料各有各的好处。
——专著的好处是能够帮你迅速的切入历史并把握重点,有选择的阅读史料中最有价值或者最有启发性的部分;
——而原始的史料记载,第一能给人一个高的认知起点,因为历史学的科班学生和专家也是靠着这些搞学问的;
第二有利于形成鉴别能力,看完了原始史料再看今人的学术著作也好历史普及读物也好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理解也会更深刻;
第三,原始史料其实是最有阅读快感的。各种八卦各种狗血各种想象空间,可以看的很爽。很多事情,你看今人的学术专著是一个感觉,看原始史料记载,则会是另一个感觉。


另:以上所述的史料,特别是《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两部比较重要的史料,新浪共享上都有下载。而且便于检索的txt版本也有。

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下载来看。其实很有意思,比看各种快餐书顶事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