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渣父母,如何培养出一个学霸儿女?

 田园伍斗 2020-08-09



今天探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在父母是学渣的前提下,培养出一个学霸儿女.

有人就会说了,麻老师你别闹了,怎么可能呢?书香门第,那是有传承的,咱家里就没有那个读书的基因,供孩子读书,也就是尽义务,他有多大能力,咱就供到哪里.至于说,想让孩子成为学霸,这个太难了吧,你看看现在,教育资源非常不均衡,都集中在发达地区发达省市,咱孩子能考及格,不是最后一名,就阿弥陀佛了.

真的是这样的吗?

并不是,实实在在跟你说,父母学渣,只要方式方法得当,照样可以让孩子学业有成.

遥想七八十年代,那时候的父母,尤其农村里,文化水平是低下的,下地劳作是辛苦的,教育投资是微薄的.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父母的文化程度,毫无疑问要算是学渣了。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批批八零后成长起来,开始自己的漫漫求学路,到如今,大多已成为这个国家和社会上的栋梁之才.现在和过去相比较,为人父母的,文化水平再低,也普遍是大中专院校毕业吧,最次也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上班工作再辛苦,也比父辈们下地挣工分强几百倍吧,教育投资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有的号称月薪数万,养不起孩子的琴棋书画舞蹈音乐和课外补习班.怎么就感觉变成了学渣或走在了变成学渣的路上了呢?究竟原因何在?

1,教育重视程度不同

那时候,父母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讲,只是伸出皲裂的手掌,告诫你,不读书,就和父母一样做一个体力工作者.他们会说,不读书,就没有出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谓的"读书无用论"还没有什么市场,因为当时国家和社会,对知识都非常饥渴,接受教育,改变命运,成为了萦绕很多80后耳边的声音。而现在呢,曾经有个学生跟我说,老师,我爸跟我讲,念不下也不要紧,回去跟他干厂子。我是十分无语呐。不念书,去送个快递外卖也能挣个几千块。个别家长有意无意地就给孩子灌输了“读书无用论”,成为学渣,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2,对教师的尊重程度不同

我小时候,村里人对教书先生是非常尊重的,村里小学的老师,就在村里挨家挨户吃派饭,每次轮到老师来吃饭,都是家里改善伙食的时候。父母对老师那是无条件的信任,不会有发红包挖坑让老师跳的现象,每年不会有弑师案,不会有打骂老师的现象,反之,因为调皮捣蛋,被老师责罚了,回到家,先是一顿笤帚疙瘩伺候,再父母带着给老师去道歉。

3,同为学渣,但素质不同

以前的父母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保持着对老师的敬畏之心。尤其是农村里,有的老教师,带完了父母,带子女的现象。父辈们勤劳朴实善良,诚实本分,踏实苦干,还没有收到一切向钱看的商品大潮的侵蚀。父母们身上的良好道德品质,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现在的个别父母,本身就是飞扬跋扈,胡搅蛮缠之辈,可以说,渣的不是知识,而是性格素养。

4,学生的执行力大不相同

80后在上学时,老师讲的内容有趣,会对这个老师喜欢,老师讲的内容自己不理解,但是老师要求去做了,也会竭尽所能,完成任务。对老师的情感,表现出来的是喜爱和敬畏。只是表达能力有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只要局限于老师说着,自己听着。如今的学生,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甚至有学生,老师说一句他回三句,执行力大打折扣,毕业后方知老师对自己好,也只能叹一句书到用时方恨少,悔之晚矣。更有的人,即使没学好,也从来都没有后悔过,也就在渣的路上越走越远。

5,接受到的诱惑不同

当年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也就不存在手机依赖症和网瘾学生,最多不过是校门口的小说出租屋,大街上的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厅。而现在的学生,手机玩得要比老师还要好,网上购物要比老师还要溜,网络游戏更是沉迷其中。社会大发展,对学生来说,是机遇,也存在更多的诱惑。一旦无法把持自己,学习成绩变成渣,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上比较了两个时间段中的家长和学生的表现,其实学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成了学渣还不自知。身为父母,不以没文化为荣,以身作则敦促孩子,也不乏寒门出贵子的现象。身为学生,短期的成绩低不要紧,能沉下心来,查缺补漏,步步为营,也不乏屌丝逆袭的高光时刻。自己上学时成绩差,也不见得就是为人父母时松懈不思进取的理由,学生成绩差,更多的是态度差而不是能力差,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可以渣一时,但不能渣一世。家长孩子积极理解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天一个新变化,努力提升自己,终究会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学霸。

END


我是一个喜欢心理学的语文教师,也是一个喜欢写作的心理咨询师。

运城网信备案H00009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