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的休息之道其实是去运动!神经科学家告诉你原因

 我爱你文摘 2020-08-09

最好的休息之道其实是去运动!神经科学家告诉你原因

最好的休息之道其实是去运动!神经科学家告诉你原因

累极而憩?

步行有各式各样的好处,但是每当谈到放松休息时,仍然存在似是而非的论述,亦即真正的休息肯定是指停下来,但步行完全是一股前进的动力。因此这种矛盾便引发一道广义的问题:当我们谈论所谓的休息,究竟是试图让心灵安顿或身体喊停?无论是生理或心理哪一方极度疲乏,能否因此让另一方得以解脱休息?还是说,真正的休息之道就是身心安顿取得平衡?

史帝夫.福勒(Steve Fowler)现在是一名诗人,但以前曾是格斗选手。你见到他的第一眼只会觉得他温文有礼,绝对猜不到他以前的职业。不过他的体型依旧健美、强壮。如今,他不再向对手挥拳,只重击健身房的沙包,一拳又一拳,直到自己手脚发软为止。他甚至还拍过几支“真人演出累到挂”影片,全片只见他拳打脚踢几个小时,毫不停歇直到显然累瘫为止。不过他坚称,这就是他实现休息的手段。

他说,自己三不五时就会整个人烦躁难安,因此剧烈运动直至气力放尽、让自己不再躁动,就是他达到休息状态最快捷径。之后,他不仅创作诗歌时会变得更有创造力,还很确定自己变得更和善。他的说明抓住问题的核心,亦即为何极度劳累竟然可以全然放松:他发现,这种做法正是最直接的“脱胎换骨”之道。

福勒描述的活动所需要的运动量当然远大于步行,不过他不是唯一抱持这种看法的人。除了三八%受试者选择步行当作休息之道,另外一六%选择其他类型的运动,还有八%说即使是跑步也能使身体放松。跑步的定义肯定与休息背道而驰:站而不坐;动而不站;急促呼吸而非慢慢吐纳;不让肌肉放松,反而操练它们。但是许多人认定跑步就是休息,甚至觉得它是通往身心安顿的必经之路。

新近出炉的研究或可阐明为什么极端运动会被视为放松之道。神经科学家发现,顶尖的长跑运动员大脑连结模式与更长时间久坐的族群大不相同。即使当这些跑者平躺在脑部扫描仪中处于休息状态,什么事也没做,与工作记忆、执行功能领域相关的协调活动仍持续增加……大脑内部对话这种预设模式网路的活动则是递减。这门领域的研究工作尚在初步阶段,但与经验丰富的定期冥想者大脑神经模式相互呼应。运动员参加耐力赛的频率越高,这种反应越强,好似跑步对大脑会起冥想作用。身体的劳累会让大脑休息,让大脑内部的对话停歇下来,而且即使已经停止跑步,这种作用依旧持续下去。步行或许也会产生没那么极端的效应,斐德利克.葛霍称其为“西方的冥想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