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牙不好肠道也遭殃

 QG8622 2020-08-1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生物组杂志(Microbiome)的研究表明,在一次时长约10秒的深吻过程中口腔内会有多达8000万细菌进行转移。口腔医师表示,口腔菌群可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人体的各个部位,参与全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要重视口腔健康。

口腔内微生物种类繁多

与多种疾病有关

荷兰TNO微生物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者们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了亲密接吻对21对伴侣口腔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同时发现,一天至少深吻9次的情侣口腔菌群组成十分相似。微生物群落的相似性指数表明,与无关联的个体相比,情侣的口腔微生物群组成更相似,与舌头表面相关的群落的相似性最为明显。

浙江大学医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丁佩惠副主任医师说,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连接着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外界环境。口腔是人体五大菌库之一,是一个复杂完整的生态系统。口腔细菌密度高、数量大,唾液中的细菌超过108个/毫升,牙菌斑中的细菌则更多,超过1011个/克湿重。牙周病患者的牙周袋中分离出的微生物种类目前就有多达400种以上。牙周病、龋病和口腔黏膜病等口腔固有疾病,以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心血管病、糖尿病、肺炎、肾病、早产低体重儿等系统性疾病均与口腔微生物有关。

口腔内菌群紊乱

还可引起肠道疾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口腔是除了肠道外,肠炎的重要感染源之一,在胃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IBD)以及大肠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口肠轴”。2020年Nobuhiko Kamada团队在《细胞》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牙周炎症会导致口腔内菌群紊乱、致病共生菌增多;不断积累的致病共生菌可在IBD患者的肠道内定植,激活结肠单核吞噬细胞的炎性体介导的IL-1β生成,从而增加炎症反应。此外,牙周炎可诱导在口腔中产生与口腔致病共生菌反应的Th17细胞,当Th17细胞迁移至炎症性肠道后被异位的口腔致病共生菌激活,进一步加重肠道炎症。

方文主治医师分析,口腔作为微生物的大型存储库,菌群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人体的各个部位,参与全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口腔菌群和肠道以及全身其他部位的菌群密切相关,口腔炎症向肠道提供了致病性T细胞在体内加剧了肠道炎症。要想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8020”概念——在80岁仍然有20颗健康的牙齿,必须重视口腔健康。

“在正常情况下,口腔菌群以错综复杂的共栖方式存在,不仅保持着各种菌群之间的平衡,还保持着菌群与个体之间的动态平衡,我们称之为口腔正常菌群。这种平衡对于保持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很重要,但是这种平衡在某些疾病的状态下,会被破坏。当正常菌群失去相互制约,或微生物和个体之间失去平衡时,便变得有害。”丁佩惠说。

她举了一个例子,当牙龈肿胀,被诊断为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时候,口腔内的牙周感染面积总和会有一个手掌大。如果这里都住满细菌的话,里面的微生物数量会达到10的十几次方数量级,且里面的致病菌含量明显增多。这些致病菌和它们产生的炎症因子会随着吃饭、说话、吞咽甚至刷牙进入到体液循环系统,影响全身健康。当然也会通过频繁亲密接吻,传染到伴侣的口腔。

医生提醒保持口腔健康

要做好口腔清洁

我们的居民牙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2019年发布的《浙江省口腔健康现状调查及常见疾病预防》中,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牙龈出血的检出率为26.2%,人均牙龈出血牙数为2.15,牙石的检出率为31%,人均有牙石的牙数为2.19。浅牙周袋(≥4mm)的检出率在35~44岁组为35.8%,在55~64岁组为55.1%,在65~74岁组为53.0%。此外,调查还发现,在中老年组中,男性牙周健康状况明显不如女性。

早晚两次正确刷牙。一般推荐使用BASS刷牙法。刷牙不要横着刷,刷毛和牙齿要成45度角,水平震颤着刷。有些牙龈较薄的人士,刷毛和牙齿还是成45°角,但可以选择上下转动着刷。刷牙时间控制在2~3分钟。

习惯使用牙线、牙缝刷等工具。牙龈未退缩者,配合牙线去除两颗牙齿的邻接处细菌。牙龈有退缩、牙缝较大者,建议配合使用牙缝刷,牙缝刷要选择合适的型号,能容易穿过牙缝,又能清洁到两边的牙齿邻面。

要重视洗牙。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全口洁牙(超声洗牙),适用于所有人,不仅仅是牙周病患者。

(陈小卿 叶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