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汝窑依然独领风 !

 博搜艺术 2020-08-10

  汝官窑,釉如凝脂,天青犹翠,冰裂莹澈,青翠泛蓝,乃属传世汝瓷之最。如果你看过传世汝瓷的名录就知道了,像这样的釉色,只有可能在尺寸较小且造形素雅的器物上看到,在尺寸较大或者造型复杂的器物上, 釉色往往会有偏差,没有这么典型。

  

  在汝州文庙汝窑遗址还出现另一种釉色的汝瓷,其色泽既不同于越窑,又不同于临汝窑、耀州窑,传世品则几乎见不到。其色雕如刚成熟的豌豆青色。这种青釉产品单色无纹,除釉色不同于清凉寺汝瓷外,胎质、制作工艺和芝麻挣痕大小都与和清凉寺汝瓷相若。器型主要有笔洗、弦纹尊等。在汝州城内张公巷汝窑遗址已经试掘出土一批汝瓷标本,这类瓷片标本制作非常精细、规整,有的釉和胎厚度仅2毫米,胎色白,足矮而小,并且修得很窄,垫饼烧成。有的足窄高反而支烧,支钉痕非常小,用30倍带光显微镜观其釉面,就像棉絮中布满小珍珠,所谓“聚沫攒珠”。这类汝瓷传世品极少见,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荷花碗、上海博物馆的4件青釉标本与此类汝瓷相符,有可能是张公巷出土的这类汝瓷。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俗称为"蟹爪纹"。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应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 室相关。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少见花纹装饰,但汝窑未烧贡瓷以前,曾有刻花和印花产品,如宝丰汝窑遗址曾发掘出刻花鹅颈瓶,当为汝窑未成为官窑以前的产品。

  

  汝窑瓷器釉中加有玛瑙粉末。有人将汝窑青釉中加玛瑙粉末一事看得很神秘,其实并不神秘,因为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瓷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故在釉中加入玛瑙,并不会改变釉的性质。因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如有藏品想送拍咨询可联络香港福羲彭先生:一三九零,二三零,零四零八。当时的窑工并不值得瓷釉和玛瑙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窑工之所以要在釉中加入玛瑙,可能主要是好奇心所驱使,因使用天然矿物配成的瓷釉烧成后能呈现美丽的青色,而玛瑙属于天然美石,窑工自然会想象在釉中加入玛瑙有可能使釉变得更加美丽。

  汝窑属于炻器,烧制温度不高,磁化程度不好。敲击起来声音宛如啄木,绝不会出现后世瓷器那种清越的回音。换句话说,汝窑还不是真正的瓷器,不能按照瓷器鉴定标准来鉴赏。

  

  宋代汝瓷釉下无气泡。笔者曾用5倍、10倍、50倍放大镜重复调查,30余件汝瓷,件件如此,无一例外。现代有的仿汝瓷相同没有气泡,因而能够这么说,但凡宋代汝瓷,釉下无气泡;无气泡瓷器,纷歧定是汝瓷。

  汝瓷的悠久历史是源自于我国宋朝时期,而就在当时汝窑就是已经是“汝、哥、定、钧、官”五大名瓷之一了,主要是因为产于汝州而得名,因此在中国陶瓷史上被大家称作为“汝窑为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