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纯干货!展览季,如何创作、拼接、投稿(一)

 影谭翰墨 2020-08-10

咱们现在开始,先以语音方式总结一下楷书学习的情况。

今年是以欧阳询的九成宫为主脉,然后配合了《化度寺碑》的电视讲座课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有一比较理性的结构知识、结构意识,然后又有相对比较精到的笔法,这是书法一个基本保障,在欧阳询的基础上,又为大家推出了颜体、王羲之的《黄庭经》放大本。原计划讲一下《张黑女》的,但是经过我反复思考,觉得对大家来讲,《张黑女》的难度有些大,因为大家在短期一个季度之内,学习这么多种楷书风格,以目前基础,还有理解的深度等等各方面,加之笔性的问题,现在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所以说我就把《张黑女》放弃了,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今后有机会的话再为大家讲,还有像《崔敬邕》、《元略》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魏碑分为几大体系,第一是以方笔为主的造像记,如龙门造像,一种雄强彪悍,非常的野逸,它代表了一个马背上的民族的一个特殊的风格。但是我们现在致力于追求的是什么呢?是魏晋书风的恬阔散淡,一种文人雅士的超脱风度,所以说与魏碑,从某种角度讲,路径是大相迳庭的,所以说容易对大家产生一种误导。第二种是就是墓志,比较接近于魏晋的风范,与魏晋书风的是不背离的,都比较清秀,儒雅,尤其是隋碑,实际上也算是一种承上启下,因为隋碑,是隋代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基本上都是以民间书法为主,所以说民间书法的特点,尤其是在刻工方面,有很多比较恣肆天然性情的,多由民间写手完成的。民间的写手加上民间的刻手,形成了一个非常天真烂漫的一种楷书风风范,才有了隋碑。严格来讲,它与唐代的楷书的法度森严,精雕细琢,完全是不同的风格。第三种叫做碑碣,北朝打破西晋的成规,大立碑碣,除 《广武将军碑》《沮渠安周造像碑》《西岳华山庙碑》等为隶书外,其余都是楷书碑,像著名的《张猛龙碑》、《中岳嵩高灵庙碑》、《吊比干碑》等等。再有就是摩崖书法,大气霸气。在这些特质方面,我们既要追求和学习,又要尽量的规避,说起来有些矛盾,因为我们目前学习的深度,还不具备自由变化的能力。用《黄庭经》作为一个发端,进而让大家对魏晋书风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之后慢慢地再向其他的楷书书体拓展。以目前大家的兴感点来看,绝大部分人还是非常倾向于魏晋书法的,这个与当下的展览风是格格不入的,我很高兴,足以说明大家功利心不强,而是更多地是在研究学问,但是话又说回来,前一段,我在抖音当中看了一段小视频,这位是全国一位书法展的获奖专业户,说了一句心里话,而且是大张旗鼓的讲出来。他怎么怎么说的呢,就是学习书法,唯一的出路就是参展参赛,否则的话,就很难有成绩,很难被社会认可,这句话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非常的肯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说学习书法完全是为了获奖入选,或者是什么会员,或者是什么奖金或者是什么其他,那么完全的背离了学习书法的初心,完全与先贤以书法陶冶性情,作为读书之余的小道相背离。甚至从文字作用的角度,作为传承文化的一个载体等方面来讲,纯为了参展参赛,这句话就是功利心,大错而特错。但是为什么又要肯定一点呢?就是因为在当下,大家拿出来这么大的热情,这么多宝贵的时间,消耗的可以说是生命,包括资金方面的投入,如果在赛事、展览上有所斩获,能够得到各级别的专业机构的认可的话,加入到不同级别的书法家协会,这也说明我们的路没有走错,也说明我们写的具有一定的水准。但是,会员就一定是书法家吗?未必。

近二三十年,中国的书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说是雨后春笋般的崛起起来,从某种角度讲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专业的,民间的机构,画院、书院铺天盖地,爱好者也是空前的,几乎各层面的人士都在努力的学习书法,或叫做“爱好”书法, 好像任何一个人,只要说自己不喜欢书法,不喜欢国画,不喜欢文学,就没文化,被别人耻笑,就好像不入流一样的感觉,但是,真正对文学有研究的,真正对传统书画有一定鉴赏能力的人却寥寥无几,只能说是大众人云亦云的潮流,实际上咱们群里头也同样如此,别看大家学了这么长时间,真正能说出书法的子丑寅卯,能按照书法发展的脉络,能说出一些知识点,一些认识,品鉴一件作品的优劣的,我觉得也并不多。那么社会上更多的人,压根就没有参与学习的这种热情,宁可在家用水写布附庸风雅。摆在我面前需要提升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

为什么我一直跟大家讲书法是小道,自古以来压根就没有专业的专职的所谓书法家。如果说我去出席一些活动,我特别抵触的就是被介绍为“著名书法家”,为什么呢?第一,我觉得我对不起“书法家”这三个字,因为我充其量就是一个发烧友、爱好者而已。再一个就是我受到很多老前辈的影响,老先生们一直认为书法书画为小道,写字是茶余饭后或者是工作、读书的抄写工作,或者是表述,或者是传递自己的内心,或者是宣泄才情的方式。文人有一些情感、言论,无论是喜怒哀乐,必然是通过文字的形式来传递出来的,包括一些传世的代表作,比如说像兰亭序,比如说像祭侄稿等等,诸如此类,以文字为载体。

现在倒好,像我的微信朋友圈,如果说用双引号把书法家三个字勾一下的话,我的微信好友3000多人,至少得有1000多是“书法家”,至少有500是各级别的会员。也就是说占了50%都是跟书法有关联的,但是真正能让我发自内心地为他的作品点赞的人,连十个都超不过,无非是出于礼貌,一种人情,叫做礼尚往来。我是一个微信方面极度冷淡的人,手机对于我的功能基本上是交流。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翻开手机,就像批阅一样逐个点赞,就像我春节期间画的一幅画儿:醒来认真点赞,内容未必细看。说了这么多,我觉得大家更多要做的是什么?是念书。

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需要阅读的书是大量的,虽然大家的时间都很可贵,现在是在挤时间,但是我相信大家只要是有这种热爱,挤时间并不困难,关键是在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的,我给大家开出书目,但是大家也未必读,写字就是这么个道理。

还回到技法方面,随着涉猎的越来越多,随着今后的行书,包括小草,大草,大家可不能总是停留在一种像工笔画一样精雕细琢般的描画,这种非常慢速度,慢韵律的描写,或者是半画半写的书写状态了。一定要有书写的节奏感和情性的表现,所以说一种点掇跳跃,甚至是把行书的东西往楷书里面去融,去揉,去化,更显得可贵了,到现在为止,大家书写的面貌,还说的过去,但是书写的质量或者说是神采是严重不够的,所以说今后的行书学习,对于楷书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就是包括于行书甚至于草书带给我的,可以说是非常的多,在我没有真正把行草书与楷书打通的阶段,我的楷书是非常的僵化的。是没有任何动态可言的,这是我的切身体会,我也想把这种体会传递给大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至少得有一种潜在的意识,就是这些字体都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脉络打通的话,真正就能做到一精百通。

后面我们会学习很多所谓技法,包括连续性的转笔,这些动作大家必须要熟练掌握我最着急的是什么呢?就是跟大家见面的机会实在是太少,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比如说安排像去年的师生见面,也只能是一部分人能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尽量尽量多创造一些当面为大家示范的机会。

我特别希望大家得有个意识是什么,就是书写是有节奏的,是有情感的,绝对不能过度的描摹,所以为什么我一再强调让大家把一些常用字写熟练,熟练的前提是准确,在准确的基础之上写熟练,字帖上每个字都很精彩,但是我们不能太贪多,这么短的时间,大家学了这么多的字体已经非常的难得了,但是必须要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必须要找到两种不同风格的字体作为主打方向。这两种到底是哪两种,我们尽量选一静一动。比如说像书谱,然后再选择一种隶书,或者是选择一种楷书,基本上就够了,但是如果说我的能力很强,我的时间也比较允许,那么你可以再选一种,也就是说一个人就是真草隶篆行五种里面,你选最多别超过三种。而不是你楷书写三四种,隶书写两三种,然后篆书又学一两种,最后行书又学个两三种,草书又三四种,那样的话,我说句口冷的话,大家把后半辈子全搭上也学不过来,为什么呢,咱们群里头最年轻的都20多了,时间真的不够用的,所以说,只要是你能把行草啊,篆书,行草隶书或者是楷,各拿出来一个非常精彩的经典的就够了,但是我为什么给大家这么多?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融合以及长见识。

魏晋书风是一个非常大的体系,也就是说以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书法风格可以说是自上而下传递了这么多年,对于后人的影响巨大,各个时期,各个朝代都是围绕着他们为主脉进行学习的,但是多多少少都受了这个轨迹之下的任何时代的某一些大师的影响,直到到自己手里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面貌,但是永远是围绕这个主脉,所以说我们学的多了,就能注入到我们的字里,也就是说我们最终都可以形成自己的风格。

打个比方,前一段小周上传了一张作品的图片,我说字都高瘦长,为什么呢,因为多多少少是受了欧体字的一些影响,为什么我不愿不建议小周继续写欧体呢?因为欧是瘦高的,而褚是宽扁的,褚字和谁结合呢?褚字特别适合与黄庭经结合,包括良丰也一样,如果说在欧体字上下工夫太多,那么,就容易对褚字有一种把扁变成细长的影响。其他人也是如此,写欧体的人适合什么呢?就是适合写集字圣教序,或者说写书谱,或者是写魏碑等等,这些风格都比较险,而且虽然欧阳询、褚遂良都是从王羲之来的,但是他们的取法和他们的艺术追求,方向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每个书家都有自己的面貌和审美追求和学习路径,我们必须要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喜欢的不得了的也未必适合自己。

为什么我有时玩笑带批评,就是说大家比较贪心,这我一句口头语,我学习这么多是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小时候的自选,然后到后来接受了老先生的专业培养。这些老先生都是不同风格面貌的,他们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我,所以说我从不同的先生那里得到不同的开示,形成了有碑有贴,又有自上而下的,也有自下而上的,比较系统的科班学习。有的先生就是从离得比较近的,比如说明清开始给我一些引领,然后再帮我向上梳理本源,这是一种方法,有的先生呢,是直接把最高古的,最朴拙的,最原始的扔给我,不同的先生根据我不同的年龄,不同时期,给予我比较丰满的知识体系,这是我与大家完全不同的,而且我学的早,七八岁就开始拿毛笔了,大家能做到吗?

微信毕竟有微信的壁垒,也就是说近距离的,更精细的看不到,而且呢,交流也不会这么深,也不会这么透,这是它的弊端,而且大家的根性,或者说基础,都不是这么强,绝大部分是没有任何基础的,甚至在进来之前还有的没拿过毛笔,怎么能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是第一提升,把兴趣提升到最高,第二是怎么最短的时间内能拿到一定的成绩,这也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所以我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就是尽力给大家一个比较庞杂的一个体系,就是说让大家看到的更多,就是可选择性更大,而不是所有人死抱着一本字帖学习一生。就像一桌营养丰富的美食,每个都尝一尝,这样的话基本上营养均衡,今后我们再看到任何东西,至少不会太迷茫了。

还是回到展览这个话题。现在已经下起大雨,看样子今天晚上是回不了家了。对于我们现在很多人来讲。不管你参不参展,知道一些是很有好处的,评委爱看什么?评委爱看大字,这是第一,第二呢,评委接受不了颜柳欧赵,他们更喜欢的是魏碑、隶书,或者是宋人面目的行草书以及清篆,也就是说,如果你老老实实的去写秦篆,唐楷,基本上你投稿也是白投,刚才我说评委不喜欢颜柳欧赵,尤其是欧和赵,但是为什么现在上去的有颜柳欧赵褚呢?那是因为都变了,写得纯粹的找不到,只能杂交,与行草书杂交,加上章法和墨色的大胆革新,你写的不可能特别准,因为大家的功力都不够。这是一方面,再一个呢,你如果既不准,又写得很稚嫩,结构松松垮垮,毫无精神和感染力,那么你肯定上不去,那怎么办?你就得想法儿去去融合,让作品有一种新面貌,比如说你用黄庭经和褚遂良去结合一下,这个是评委比较喜欢看的,也就是让他知道你是在寻找一种风格,虽然可能比较稚嫩,但是你有艺术追求。这个也是为什么我给大家拿出这么多种字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最终我们不是的把某一个字体写好,而是同时选择两种以上,然后进行混搭,可能会形成自己的面貌。比如说写颜体,你可以结合着钟繇的风格,外观都比较笨,比较厚,比较圆,你把它们结合好,可能会是一种面貌。再有就是评委喜欢大字。因为展厅大,要求的尺幅大,比如说像张迁碑,你完全可以写五到七言的大字对联,然后一种视觉的冲击力来感动评委,这个是非常省事的方法,但是以自目前大家的字的水准,具备写大字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啊,chongzhi如果打造一两个月,努力于一件作品的话,有可能。我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注意我写的一件草隶。就是一个字大概将近40公分,这种字径是比较容易获奖的,就五个字就可以,不要太多,十几个字反而吃亏,字越少越好,四五七个字都可以,也就是说今后我们如果投稿的话,要么你就字比较多,要么你就字非常的少。(根据语音整理 未完待续)

附学生参展作品效果图三幅

纯干货!展览季,如何创作、拼接、投稿(一)
纯干货!展览季,如何创作、拼接、投稿(一)
纯干货!展览季,如何创作、拼接、投稿(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