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三人成虎,怎样才能明察,做一个明白人?

 丁小悟典 2020-08-11

兼听则明,偏听则信。谎言说一万次,仍然是谎言,而一个人听多了,就会信以为真。怎样才能明察秋毫,不做糊涂人?

《论语》|三人成虎,怎样才能明察,做一个明白人?

战国时期,魏国太子前往赵国做人质,魏王派大臣庞葱陪同。临出发前,庞葱对魏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相信这件事吗?魏王回答说,肯定不会相信。

庞葱又问道,如果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可能有所怀疑,半信半疑。

《论语》|三人成虎,怎样才能明察,做一个明白人?

庞葱接着说,如果第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回答,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我当然会相信了。

庞葱说,事实是大街上根本没有老虎,可是经过三个人的传说,好像街市上就真的有了老虎。如今,臣下出使赵国,赵国都城邯郸和魏国都城大梁的距离,要比王宫离街市的距离远很多,对臣下有非议的人可能不止三个人,当大王听到他们的非议时,希望大王明察秋毫,不要听信谗言。魏王说,你的为人我很清楚,你就放心去吧。

《论语》|三人成虎,怎样才能明察,做一个明白人?

庞葱刚陪着太子离开魏国,就有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坏话。刚开始的时候,魏王不但不听,还替庞葱辩护,可是时间一长,魏王听的多了,就听信了这些谗言。当庞葱和太子从赵国回来后,魏王再也没有召见过他。

判断一件事的真伪,不能偏听偏信,必须经过认真考察,不然就会误把谣言当真。

《论语》|三人成虎,怎样才能明察,做一个明白人?

陈平是汉高祖刘邦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在刘邦击败项羽和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刚投靠刘邦的时候,刘邦破例任用他为都尉,留在身边做参乘,并命他监护三军将校。后来之人却成了汉王的红人,这一下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纷纷到刘邦面前说陈平的坏话,周勃、灌婴等将领因嫉妒陈平,言之凿凿向刘邦列举了陈平有三件坏事:

《论语》|三人成虎,怎样才能明察,做一个明白人?

陈平(电视剧剧照)

陈平与嫂子有男女关系,长嫂如母,这样做太不地道了。其实,陈平的大嫂看到他吃闲饭,不干农活,整天游手好闲,意见特别大,陈平的大哥听不得妻子的怨言,就把她早早打发回娘家去了。

陈平为人不忠,先事奉魏王,后又投靠了楚霸王项羽,现在又归附汉王。陈平像眼下职场上的许多年轻人一样,跳过几回槽。忠臣不侍二主,陈平反复无常,这是做臣的大忌。实际情况,陈平侍奉魏王得不到重用,就离开他去帮助楚霸王,霸王也不信任他,才来归附刘邦。

陈平贪财,对待手下是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陈平后来告诉刘邦,他来投靠刘邦,分文未带,钱他是收了,但并没有因为拿钱而办任何不该办的事,如果觉得他错了,他立马就把所有金钱上交。

《论语》|三人成虎,怎样才能明察,做一个明白人?

刘邦(电视剧剧照)

刘邦起初听并不信,关键是周勃、灌婴这些跟随刘邦多年的将领也说他坏话,架不住众人再三诋毁陈平,便也心生怀疑。刘邦就把推荐陈平的魏无知叫过来询问,魏无知不说陈平的不是,却告诉刘邦他要用的是陈平的才能,管他是什么人品?刘邦又把陈平叫来质询,陈平自我辩解,让刘邦觉得错怪了他,连忙道歉。

《论语》|三人成虎,怎样才能明察,做一个明白人?

楚王和刘邦为什么会相信谗言呢?哪些谗言容易让人相信呢?

“浸润之谮”,像水那样一点一滴浸润,慢慢渗透,让人不觉的谗言。直接说人坏话,让人一眼就看穿了,人们往往不相信。一些人善于伪装,诽谤、中伤他人的手段很隐晦,不是直接说某个人一堆的不是,而是今天说他这点做得不妥,明天说他那样做得有毛病,日积月累,就像水一样慢慢地渗透,水滴石穿,慢慢地把一个人黑掉了。这种渗透的功夫很阴柔,不动声色,让听的人一点也察觉不到,久而久之,不知不觉中就会对谗言深信不疑。就像魏王,听多了小人说庞葱的坏话,由不相信慢慢地就相信了,庞葱跟他打了预防针也不起作用。

《论语》|三人成虎,怎样才能明察,做一个明白人?

“肤受之愬”,如同切身感受到伤害一般的诬告、诽谤。有些人打着关心你、对你好的幌子,总是对你说某某人如何说你坏话,如何对你不好不利,实际上这是两面三刀,挑拨离间,离间你与某某的关系。可是,听多了,就觉得某某人对自己不利,就会疏远他,正好中了说坏话人的离间计,自己还不知道,还以为这个人是真心对自己好,被人卖了还替人家数钱。就像刘邦听到周勃、灌婴说陈平跳了几次槽,就害怕陈平对自己三心二意,对自己不忠,担心重蹈覆辙。

《论语》|三人成虎,怎样才能明察,做一个明白人?

怎样才能明察秋毫,做一个明白人?

孔子的学生子张请教过孔子这个问题。孔子说:

“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论语》|三人成虎,怎样才能明察,做一个明白人?

所谓“明”就是当有人在你面前说别人的坏话时,能够把说坏话的人别有用心看得明明白白,不会被他蒙蔽,让这类人在你面前行不通。

谣言止于智者,要有识别是非的慧眼。来说是非者,必定是是非人,当有人在你面前搬弄是非时,不能偏听则信,而是要兼听则明,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明察秋毫之末,还要辩明是非,能判断出正误来,做到耳聪目明,做一个明白人。

要远离是非之人。不但能分辨对君子还是小人,还要让这些说人坏话的小人在自己这儿行不通,没有市场,就是远离小人,提防这小人,这便是远见。看得准,而且看得远,是明的最高境界。

《论语》|三人成虎,怎样才能明察,做一个明白人?

还要有渐知的能力,“浸润之谮,肤受之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累积到一定程度,让人将谗言信以为真。对人的识别也要见微知著,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看一个人的品质,做到防微杜渐。

结束语

人活在社会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遇到说人坏话的小人不可避免。对于遇到这类人的时候,要善于观察,仔细观察说坏话之人与被说之人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事实,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不要被小人所蒙蔽,做一个明白人。

我读《论语》之《颜渊篇》: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译文】子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察。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慢慢渗透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暗中挑拨的坏话和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有远见的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