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膀胱癌影像表现

 忘仔忘仔 2020-08-11
概述: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易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 高发年龄段50~60岁,男女比例约4:1。有多种组织类型,可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肿瘤,上皮性肿瘤约占95%,其中多数为恶性;非上皮性肿瘤少见,可为平滑肌瘤、淋巴瘤、嗜铬细胞瘤等。

病理:

膀胱癌(carcinoma of bladder)多为移行细胞癌(占92%),少数为鳞癌和腺癌。可发生于膀胱的任何部位,以膀胱三角区及两侧壁多见,表面常凸凹不平,可有溃疡及钙化等,肿瘤晚期可形成较大肿块,内可有坏死,并侵犯膀胱壁全层和浆膜层,还发生局部淋巴结和远隔性转移。移行细胞癌约70%为分化良好的乳头状癌, 多呈浸润性生长,造成膀胱壁局限性增厚。


膀胱癌比较公认的常见病因有: 
1.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物质的工种。
2.吸烟也是一种增加膀胱肿瘤发生率的原因。
3.体内色氨酸代谢的异常。
4.膀胱粘膜局部长期遭受刺激:如长期慢性感染、结石刺激及尿路梗阻等,均可能诱发。 
5.药物:如大量服用非那西汀类药物,已证实可致膀胱癌。
6.寄生虫病等。

临床表现:
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如有血块堵塞膀胱出口,可有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膀胱癌分级:
0级:原位癌或限于膀胱黏膜(隔膜)的非侵袭性损害。             
I级:肿瘤扩散至黏膜外,但未扩散到肌肉层。
II级:肿瘤侵入肌肉层。
III级:肿瘤穿过肌肉层侵入膀胱周围组织。
IV级:肿瘤已扩散至局部淋巴结或向远距离扩散(转移)。

影像表现
1、X线及膀胱造影:
KUB一般无阳性发现或仅见膀胱内细小点状或弧形钙化影。膀胱造影表现为膀胱腔内结节或菜花状充盈缺损,基底多较宽,壁僵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界欠规则,若肿瘤侵犯输尿管口,可继发输尿管,肾盂积水。
CT表现:
平扫:可见自膀胱壁突向腔内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肿块多大小不一,呈结节状、菜花状、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基底部多较宽,部分可见点状或弧形钙化,膀胱壁局限性增厚僵直,常位于膀胱三角区或两侧壁 。
增强扫描:早期肿块可明显均匀强化,延迟扫描造影剂充盈膀胱时可见充盈缺损影。

转移途径:
1、局部周围浸润:主要向深部浸润,直至周围膀胱组织,周围脂肪密度增高,精囊体积增大、精囊角消失,前列腺增大、变形等。
2、淋巴转移:可转移到髂内、髂外及闭孔淋巴结,或髂总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3、血行转移:多在晚期,主要转移至肺、肝、肾及骨骼等。
MRI表现:
形态学表现与CT相似,可见突入腔内的肿块,或壁局限性增厚。
T1WI肿块类似正常膀胱壁信号,T2WI多为中等信号,信号强度高于正常膀胱壁,能较准确的显示肿瘤的范围及侵犯深度。
Gd-DTPA增强扫描,肿瘤早期强化且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膀胱壁。
鉴别诊断:
1、与膀胱内阴性结石、血块:阴性结石和血块也可造成膀胱内充盈缺损,但变换体位检查两者多有位置变化,且CT和超声检查时阴性结石分别表现为较高密度和后方伴有声影的强回声病变,鉴别不难。
2、腺性膀胱炎:一般病灶表面较光滑,可有囊肿及蛋壳样钙化,膀胱外膜光滑,无盆腔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与膀胱壁强化程度相似,抗炎治疗后复查CT病灶可以缩小。
3、膀胱炎性肉芽肿:膀胱壁普遍增厚,常有膀胱容量变小,内有局限性隆起,隆起内可以有钙化或囊变,较多见于女性,易误诊,须结合膀胱镜活检进行鉴别。
4、早期膀胱癌与膀胱其它类型肿瘤可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鉴别多困难,此时膀胱镜及病理活检可确诊;晚期有局部延伸或转移时,一般不难与其它类型膀胱肿瘤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