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八节 || 李淑娟

 作家平台 2020-08-11


腊八节,俗称“腊八”,一个传统节日,传说这天必须得喝粥,且美其名曰“腊八粥”(也有地方叫“腊八饭”)据说在一些地方,把腊八粥又称“大家饭”,说是纪念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腊八也是欢庆丰收、祭祀神灵的日子,多少年来一直流传至今,这天的粥,最好是越杂越好,(就是米的种类越多越好)有的地方还加水果,甜甜的,预示生活甜甜蜜蜜、来年五谷丰登。今天又是腊八,喝着香喷喷、粘糊糊的粥,想起了儿时的母亲、当年的家……

我家在乡下,小时候,每到腊八这一天,母亲都会早早起床,淘米、洗菜,精心准备全家人以及各种“神灵”早上要喝的粥,得一大锅呢。腊八,对农村,尤其是我们小孩,那个年代可是重要的节日!因为太穷,平时很少能享受到这种美味。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还有个光荣的使命和任务要完成。当放学铃声一响,我们就像放飞的鸽子,一路欢歌飞奔回家。

人还没进村子,诱人的清香已从四面八方飘来,家家院子里都传来孩子的笑声和欢呼雀跃的身影,“腊月八,家家屋里啪踏踏……”我们喊着、叫着、跳跃着,不论何时,孩子们都永远是幸福的使者,那种感觉真不亚于过新年。母亲总是一边忙乎,一边招呼我们,不一会,粥已端上了桌子。我们那个年代,几乎见不到白白的大米,那对我们而言,是种奢侈品!米也特单一,只有自家地里收获的黄的透亮的小米,颗颗散发着金灿灿的光。于是乎,巧手的母亲每到这个时候,总会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先放小米进锅,大火烧开,再用文火慢慢熬,待熬出米的精髓――一层厚厚的米油,此刻,粥也熬的差不多了,黏黏的。再把过节是省下来“猪油菠啦”也就是猪肉炼成油后最后剩下的“肉渣渣”,放进锅里,快出锅了,再放点盐和调料。黄澄澄、油津津的,十里飘香,使人馋涎欲滴,那种美味,至今回味无穷!


这会,我们还不能吃,得先让各家神灵“吃”:最先敬灶神婆婆,母亲会全神贯注、非常虔诚地把粥盛碗里,用最新的筷子“喂”给她老人家吃,据说,这样,一来显示主人对灶神婆婆的“孝心”,再者就是给灶神婆婆甜甜嘴巴,送灶神那天,她老人家回娘家,就会在玉帝那多说厨娘的好话。

第二个孝敬的是门神公公,再换双筷子,还是母亲来喂,(其实就是把那双筷子再洗洗),算是对他老人家一年到头忠心耿耿,看家护院的犒劳吧?第三个还得慰劳慰劳果树,感恩它们给家人带来丰收的喜悦,这一项就由我们孩子们来完成。一来希望树木能像孩子一样茁壮成长,二来也祈求来年累累硕果。我们端着粥,一棵棵树来喂,聚精会神,还生怕落下其中哪一棵。其实只是象征性糊一点就行,可孩子毕竟是孩子,那个专注不亚于其中考试。

整个仪式完成,才轮到我们吃饭。炕中央放上一小方桌子,一家人围坐在桌子周围,其乐融融,喝着甜甜的粥,再配上母亲亲手腌制的,自家种的酸白菜、腌萝卜、腌辣椒,听母亲絮叨成年往事,幸福着,还时不时好奇的插上一句。时至今日,回想起来,都是种美好的享受……




作者简介:傲雪寒梅,本名:李淑娟,甘肃天水人,七零后,护理工作者,本科,主管护师。文学爱好者,自由撰稿人,喜欢淡淡的书香,更钟情于夜深人静用文字抒发情致,心灵书写人生!作品曾多次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