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本解读能力真的很重要

 冯栎钧是老师 2020-08-11

董蓓菲教授

这次的磨课活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几位专家的文本解读能力。

董蓓菲教授很敏感,她首先读出了《在柏林》原文中,小姑娘的“嗤笑”和“傻笑”不科学。这是她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的反思。她有过在柏林生活的经历,她觉得无端端地嘲笑别人,这种现象在她所看到的德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她对照原文看了看,发现教材的这两个词语确实是编者对原文进行了修改。她说,为什么会这样修改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这个修改是不合适的。

结合课文也可以看出,两个单纯幼稚的小姑娘怎么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嘲笑陌生人呢?是有些不太合理。

吴忠豪教授也进一步对这两个词进行了说明,他觉得是在翻译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不太精准,他还对题目进行了说明。《在柏林》这篇文章有两个不同的题目,除了这个外,还有《寂静的车厢》。这两个题目,哪一个题目更好呢?这是可以交给孩子进行质疑的。

确实孩子们也提出了高质量的问题:列车驶出了柏林,为什么题目还是《在柏林》?为什么车厢里都是老人和孩子,难道壮年都留在了柏林?也有的孩子直接就提出了题目是《一列驶出柏林的火车……》几经追问和思考,让我们感受到对题目的不同理解,就是孩子深入思考,发展思维的过程。吴老师对题目的敏感让人印象深刻。

在课文内容中,吴老师还抓住了其中的一个关键词。老头是把“孩子的母亲”送到疯人院,不是把“自己的妻子”送到疯人院。三个儿子的母亲,我的妻子,这样的用语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很显然,失去儿子的母亲在战争中可不仅仅是这一位,有千千的母亲都失去了孩子,失去了家,这比妻子看上去让人更加难过。精准的用词,就是文学作品中打动人心的地方。

还有几位老师提到了文中出现的那个后备役老头,大家都觉得这个老头是没有必要出现的。有那个老兵就够了,因为没有哪个人的伤痛会比他更甚,所以用他来扫一眼两个女孩儿,平静中的悲凉就可以显现出来了。

当文本继续研究的时候,真是一层又一层地感受到了微型小说的魅力。这样磨课,这样静下心来慢慢分析,真是一种享受。

从今天开始,把文章读慢一点,读深一点,让每一篇文章都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丰富起来。让自己也丰厚起来!

精彩回顾▽

磨课五“说”

说明文可以怎么教——以五年级《新型玻璃》一课为例

拼音教学的第一个难点

无宠不惊过一生

观察的每一天都重要

二年级写话怎么教

大树上藏着个小树精

读懂教材、找准定位,培养中国的孩子——一年级部编教材阅读教学建议

图文编辑:姚付利△微信号:yao_fuli


♪☆  冯栎钧  ☆♪

有点可爱、有点逗比;

喜欢放声大笑、不愿放弃梦想的冯老师,

一直在努力!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

成就孩子,陪伴家长。

你愿意和她一起前行吗?

联系冯老师

E-mail: 3326132336@qq.com

欢迎大家以邮件的方式提出意见或是建议

☆♪ 谢谢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