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下江南,上江南——《江南》教学设计

 冯栎钧是老师 2020-08-11

看到这个题目,我都觉得有点好笑。事情的确如此,周末到台州再上了《江南》。说是再下“江南”,也对,因为这是15年设计的课,当时在杭州上过一次。现在再上,也有收获。

第一次的设计是从看图入手。分为五个板块:

1、看图识字“莲”,扩词“莲叶”“莲子”“莲花”“采莲”。借助汉字的演变讲解“采”。读课题——江南,联系生活识记汉字“江、南”;
2、初读课文,圈画生字,整体认读;
3、借助视频、图片,理解“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借助游戏,联系生活随文识字“东西南北”;
4、同桌互读,配乐朗读,练习背诵;
5、书写“可”字,总结。

这一次的课自己觉得有进步的地方是,从“下江南”入课。告诉小朋友们,当我要到台州的时候,同事说:“哦,你要下江南。”猜测,“下江南”是什么意思?激趣。这个环节引起了小朋友极大的兴趣。

第二是增加了对“采”字的理解。从看图理解“采”字,到做“采”的动作,到“采访”小朋友“采”的是什么?到扩词“采风”,猜测“采风”的意思。到老师讲解,明白古代的时候,采风就是搜集民歌。这样对理解“采”字,理解“汉乐府·江南”是从民间搜集来的歌曲都有帮助。

第三是借助视频、图片理解难句,还是有效的。根据课堂的学习,增加了“东”字的书写,竖勾这个新笔画的练习比较到位。

不足的地方:很久没有教低段,课堂节奏的把握不够好;面对大量学生已经可以背诵,但有少部分还不会识字的时候,怎么调控课堂,让孩子静下心来,对后进的孩子予以帮助?(写到这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这一点真的还需要加油。

好吧,如果还有机会下江南,上江南,希望可以上得更好。

精彩回顾▽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18  颐和园

☆ 司马光

☆ 生活的启示——四单元习作

☆ 用课文来解决问题——四单元习作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方法

☆ 怎么观察——比较法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 “卡”的一响——说写作的灵感

☆ 我的心爱之物

☆ 读书这件小事儿2018.10

☆ 这就是——爱

☆ 后浪们“拍”来了——送给跟我实习的可爱的“小班主任们”

图文编辑:姚付利△微信号:yao_fuli


♪☆  冯栎钧  ☆♪

有点可爱、有点逗比;

喜欢放声大笑、不愿放弃梦想的冯老师,

一直在努力!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

成就孩子,陪伴家长。

你愿意和她一起前行吗?

联系冯老师

E-mail: 3326132336@qq.com

欢迎大家以邮件的方式提出意见或是建议

☆♪ 谢谢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