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你一片绿荫》评课稿

 冯栎钧是老师 2020-08-11

 丰都徐东团队 

今天给大家送上的是满满的干货!

《送你一片绿荫》这节课究竟好在哪里?丰都的徐东老师团队做了一个解读。徐东和曾慧都是我在国培班的同学,他们俩都属于特别认真的人。丰都团队的评课也很入心,我想对老师们一定会有启发。

前天我们在CCtalk举行的这场活动还有回放,我把活动的二维码一并放在篇末。有上课视频,评课和讲座,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去看看哦!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就是要“说明白”,要忠实于事物的客观性和知识的准确性。“说明白”可能就是说明文的最核心、最本质的特征了。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说明文中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说明方法。

课标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但是,平常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只停留在让学生认识一些说明方法,忽略了引领学生深入体会:此处为什么要用这个说明方法?用了这个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很多的课没有达到课标提出的“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的目的”。

有时换一种思维,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姚彦老师执教的《送你一片绿荫》,来分享分享说明性文章教学的一些基本策略。

分享策略一,弄清说明对象

阅读说明文,先弄清说明对象,就是“文章到底在说什么”。

解读课文,我一般分三步走。

首先,我们看单元布局。《送你一片绿荫》是西师版五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科技天地。选编了《有趣的生命时钟》《送你一片绿荫》《燃料家庭》三篇讲读课文和《采访周博士手记》一篇略读课文。都是科普类的文章,但有趣的话题、生动的文字、巧妙的表达方法,使篇篇课文都引人入胜。

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充分让学生去朗读、感悟语言,去探索和发现作者各种表达方法及妙处,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然后,我们再看教材课后练习题

(大屏幕出示)

课后1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大屏幕出示)

课后2题是让学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段意。

(大屏幕出示)

课后3题出示的是列数据说明的句子。通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了解到茎叶的大小以及所覆盖的面积。要求学生了解用列数据的方法来说明的作用。

这道练习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第一篇课文《有趣的生命时钟》的学习,继续感受不同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大屏幕出示)

 

这个练习题要让学生体会到第一人称叙述的表达效果,读来感觉亲切、有趣。

其次,我们来细读课文

《送你一片绿荫》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方法,开门见山,以“我是爬山虎”作“自荐”切题,目的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发挥我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在下文中,爬山虎围绕自己的“特点”与“作用”展开叙述。作者说明爬山虎的特点,总是和其作用紧紧联系的,某一特点,总和某一作用相对照。文章语言生动灵活,让我们领悟到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以及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妙用。徐老师,这就是我对《送你一片绿荫》一文,“到底在说什么”的理解。

分享策略二,抓住事物特征

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的句子放在显著的位置,教学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寻找这些句子。

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就要在全面观察上下功夫。姚彦老师采取三种办法引导学生抓事物特征。

一是句子对比,让学生借助方法提示去感悟列数据说明的作用。从而感受到列数据来说明会表达得更准确、具体。

 

二是巧借词串。

借助两组词串,通过读、写、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来理解词语,指导学生发现说明性文章用语科学、规范。

三是想象回顾。“这篇说明文与前面学过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姚老师这一问让学生发现本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完成了课后练习4的要求。

分享策略三,了解说明方法

了解说明方法是学习说明文的重点。说明文,为了更平实而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往往使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不仅让文章的表达更为准确、生动、有趣,而且让大家能具体理解。因此教学说明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说明文方法进行感知、掌握。还应该注意的是,不同学段说明文,对说明方法教学侧重点是不同的。

《送你一片绿荫》属于高段,因此对于说明方法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认知、掌握的阶段,而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感知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姚彦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紧扣课后思考题两个句子,引导学生在精细品读中,揣摩辨析了解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

首先是让学生“勾”出课文中运用了列数据的句子,然后“读”句子,接着教师出示“联系上下文、练习生活实际、用自己方法”自学建议,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初步感知了列数据说明事物的“准确”特点;

接着姚老师用“比较”策略,出示修改后的句子与原文比较,在师生对话中进一步感知了列数据“具体”的作用。但是这样的感知仅仅停留在对说明方法初步的感知,对高年级学生远远不够的,接着姚老师聚焦数据,从整体数据中去感受更深的作用。通过关联身体的“手掌、手指”具体感知10—20厘米有多大,2厘米有多粗;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30——50平方米多大,学生参照教室、会场,让学生在比一比、说一说中加强了数感思维训练。但这样的学生还没有真正感受数据的作用,姚老师在此基础上运用“视图”策略,紧扣“整幢”一词,出示了一幅铺满爬山虎的房屋图片,让学生具体感受数据作用。

最后姚老师通过“思维导图”通过数据和图片相结合,梳理爬山虎由2里面粗细大小,在三四年后变化的过程,通过这一个整体数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据准确、具体地突出爬山虎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的特点。

姚老师对说明方法的教学经历了从认知到辨析的过程,真正落实了高段说明方法的教学过程。

分享策略四,揣摩说明语言

说明文以说明介绍事物为主,语言准确,包括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和性质等词句,都必须准确无误。因此,教师教学时要抓住这些词语进行咀嚼、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姚老师在引导学生赏析品鉴中构建言语表达秘密上,做的很有意思。与其他文体要求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灵性不同,说明文语言特点表现为精确、规范和严谨,这对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本课,姚老师抓住“葡萄科、卷须式吸盘、繁殖、扦插、压条、地载、盆植”几个词语,通过读词语,猜意思,说依据,引文互读的方法揭示了“科学用语”的秘密,在具体朗读中感受了科学用语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了说明文语言简洁、规范的特点,丰富了自我言语体系。这样的读,抓住了文体特征,教出了说明文的味。

“领会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姚老师出示两种不同表达的句子,比较句子,让学生去感悟说明方法的作用,然后和老师合作读句子,领悟到用列数据的方法可以准确具体的说明事物的特点。姚老师继续带领孩子们走进这些数字,读句子、说数字,从数据中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最后再回归到文章中,齐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到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让人感到更准确、形象,让被说明物真实可感,让读者有更真切的了解,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这样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也不是做题做出来的,是读书读出来的。

分享策略五,尝试迁移运用

阅读教学只有着眼于言语形式,才能引导学生学习“独一无二的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听说读写的水平,逐步形成语文素养。说明文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每篇课文的主要特点进行有选择的侧重练习,有的可以进行句式的迁移模仿,有的可以根据变换人称进行语言转换训练,有的可以改变叙述方式写话,有的续写,有的进行篇章的仿写。迁移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巩固了知识,运用了说明方法,收获了语言。

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姓语”,语文老师要有强烈的“语文意识”,以语文的方式去挖掘说明文中蕴含的语文因素,以语用为基,实现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突围。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说明文的教学要立足于语言,在指导学生获取方法后,结合文本的内容特点,为学生创造形式多样的历练渠道,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本课姚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后,创设了“我是爬山虎代言人”的语用训练,让学生在朗读、采访中感受列数据、科学用语、第一人称叙述的表达特点。最后再次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本课布局谋篇、结构紧密的特点。

小毅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自然之道”》一文中说:有文体意识,课堂必定得意、得言、得法三得并举,教得朴素本真;有文体意识,课堂必定文脉、意脉、情脉三脉相通,教得酣畅淋漓;有文体意识,课堂必定文路、学路、教路三路合一,教得行云流水。循着文体特征去教学,把童话教成童话,把散文教成散文,把小说教成小说,把说明文教成说明文,乃阅读教学的“自然之道”。

活动二维码

图文编辑:姚付利△微信号:yao_fuli


♪☆  冯栎钧  ☆♪

有点可爱、有点逗比;

喜欢放声大笑、不愿放弃梦想的冯老师,

一直在努力!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

成就孩子,陪伴家长。

你愿意和她一起前行吗?

联系冯老师

E-mail: 3326132336@qq.com

欢迎大家以邮件的方式提出意见或是建议

☆♪ 谢谢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