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自然的隐藏画

 冯栎钧是老师 2020-08-11

李玉贵老师是我很喜欢的一位老师(这算表白,哈哈哈……)。

喜欢她的原因很多。她是台湾数一数二的教学专家;退休之后还考了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老师的博士;她说,一个人不需要老是表达对偶像的喜欢,要努力配得上你的偶像;她说,一个人,一秒都不要抱怨,去想办法,去培养自己,去让梦想一一实现……

她的博学,她的才华,她的人品,她生活的态度……都值得我好好学习。

这个周末,她居然到重庆做了一个工作坊。讲了如何带班,如何解读文本,如何观察孩子……

她讲的内容不太好分享,分享一下她上的课吧。

这次教学的是《大自然的隐藏画》。

教学过程如下

1、讲“听”的规则,聆听的重要性。

2、出示题目《大自然的隐藏画》,猜猜这篇文章会写什么?

3、你喜欢阅读说明文吗?学过哪些说明文?

(出示图片,动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4、有关保护色,你知道什么?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出示课文的一二自然的,看看什么是保护色)

5、用2、3句话说说什么是保护色。

6、圈画自己的表达与课文中不一样的地方。重新说说什么叫保护色。

7、将课文的3-7自然段剪成小纸条进行发放,对这几个自然段进行重新排序。

8、总结:你学到了哪些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这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七项,将课文的3-7自然段重组。最开始我以为小朋友们只会在“再者”和“而且”这两个自然段纠结。结果我发现,“除此之外”放在哪里?为什么要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解答?短文的逻辑顺序是怎么推进的?对于小朋友来说都很困难。

在这节课中我观察了一个小男孩思考的全过程,也见到了他在课堂中的生长,简直太有意思了。换了个角度才发现,上课原来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尽管我觉得已经把教学的过程都说清楚了。但是没有听课的你,还是会迷迷糊糊的。可以做一个尝试,你也不要读原文,把3-7自然段剪下来,排排序。或者你找个五年级的孩子试试看,你就知道这件事有多不容易。然后在思考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孩子是怎么一步步建构起阅读说明文的方法的。

矢岛 稔

原本看见停在树干上的蝉,藏在草丛中的蝗虫,一眨眼却不见踪影。

蝉、蝗虫身上的颜色和树干、草丛难以分辨。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相似难以分辨,有助于躲过敌人猎食,有助于隐藏身体的颜色,称为保护色。

昆虫是如何透过保护色,在敌人面前隐藏自己呢?

比方说,枯叶蝶的翅膀正面是鲜艳的蓝色和橙色,但背面却有着像枯叶般的色彩与纹路,而且,当它合拢翅膀时,外形也和枯叶一模一样。因此’当枯叶蝶停在树枝上时,与树枝上的枯叶难以分辨。

再者,东亚飞蝗似乎会选择能使身体被保护的场所。东亚飞蝗有绿色及褐色的,在郊外进行观察时,草丛中的几乎都是绿色飞蝗;在褐色枯草或落叶里的,则几乎都是褐色的飞蝗。

而且,也有能随着周遭环境而变化颜色的昆虫。斑脉块蝶的幼虫,吃朴树的叶子长大。到了秋天,随着朴树的叶子变黄,幼虫的身体颜色,也会渐渐变黃。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善用保护色来隐藏身体,避免被敌人发现的昆虫。

那么,昆虫是不是任何时侯都能保护自己,避免被敌人发现呢?

猎食昆虫的小鸟或蜥蜗等动物,。辨别颜色的能力和人类相近。因此,就像昆虫的保护色能骗过人类眼睛一样,可想而知,它们的保护色也具有隐藏身体骗过敌人眼睛的功能。

观察昆虫时会发现,它们只在一天中的部分固定时间活动,其他时间则在体息。多数昆虫身体颜色和长时间栖息的场所相近,只要保持不动,保护色就具有隐藏身体的作用。

然而,就算昆虫一直待在和自己身体颜色相近的场所,只要一动,就有可能被小鸟或蜥吃掉。因为小岛及蜥蜴拥有锐利的眼睛,不会错过任何动静。

保护色就像这样,虽然不是在恩和情况下都能发挥功用,但是在敌人环伺下,想继续生存下去,还是能发挥相当功用,所以保护色可以说是大自然的隐藏画,不是吗?

冯兔子推荐《积攒生命的光》(贾志敏口述,朱煜整理;适合人群:老师们,想要汲取力量的人们)
推荐理由这两天常常听老师们说,工作好累,生活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到这个时候,我都很想推荐朱老师整理的,贾志敏老师的工作生活经历《积攒生命的光》。每读一读都能从他身上汲取力量。
谢 谢 您 的 支 持

书籍订购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