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占江作品:茶余闲谝又两章

 渭南文坛 2020-08-12

茶余闲谝三章

文 / 周占江

周占江作品:茶余闲谝三章

 “茶道”是啥“道”,怎么“道”?

“茶道”是什么“道”?可能是老庄之“道”,取法自然,天人合一,虚弱清净,贫贱自持,无为无知;可能是个人品行之“道”,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悲喜忘我,心怀天下;可能是讲究排场之“道”,名器佳茗,豪宅美女,繁琐程序,十泡八品……

厚德载物 周占江 书

有了茶,就想有把茶壶,甚至是顾景舟、时大彬,这就是理想,也叫“贪念”。就像有了皇帝老子,就想当太子;当了太子又想当皇帝。这种“理想”遍布在人类大脑的每一时刻和每一角落。老庄们说,这是比感冒更常见的人类贵恙。所以,老庄的理想是最难实现,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个人修养。否则,我们都不用喝茶了,最多吃点茶树叶;当然也不会有贪官了,连邻居吵架都会成为爆炸性新闻。老庄是“道家”,那么当你讲究名贵的茶具、排场的程序,品饮佳茗的时候,你就悟不到这种“道”,可能还会落入“尘俗”。

喝茶的原始起因是什么,有各种说法,连篇累牍,乱人听闻。其实就这么回事:很久以前,祖先们饿了或者吃饱了没事干,就尝吃树叶。——前者叫神农氏,后者叫“无聊氏”——于是发现了比较可口的茶树叶,并且发现这种树叶干了煮着喝也好喝。于是,惊诧人类、恩惠苍生的伟大的发明诞生了!

青天一鹤 周占江 书

后来,当然,就有了茶道、茶德、茶具、茶学、茶艺、茶书、茶画、茶联……装进一个大筐里,叫“茶文化”。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提着这个“筐子”招摇过市,到处叫卖。

以前我也喝茶,有什么喝什么,不忌品类和优劣,没有了就想去树底下揽把树叶子煮了喝——幸亏(或者不幸)我知道自己不是食草类——反正茶是必须喝的。这种习惯,往近里说来自父母,往远处说来自悠久丰富的中华传统茶文化。

但实际上茶乃“饭余”,是准奢侈品。至于品饮名贵顶级,那是穷奢极欲者的特殊口味,如秃鹫食腐,比起蝉饮清露,确实是另一回事。

古道西风 周占江 书

近几年我也喝好茶,但总想起袁梅给黄生、孔子说颜回的那些话。日子过好了,就表现在“必须”之外。“理想”只会变大,贪欲就像人养猪,就想着肥,这是它的天性;变小不可能。再说了,你把皮袄换成麻袋片,你就“有病”,会遭人耻笑甚至唾弃。

可是,再怎么,比起兰亭雅集,我将毕生粗俗;比起茶圣品茗,我将永远是无知;比起权贵奢华,我将终归贫贱。

天道酬勤 周占江 书

其实,茶道就是人道,就像人走的路,人做的事,必须因人而异,一定因人不同,勉强也是枉然,折腾也是白搭。喝茶,人的味觉大致相同,香甜苦涩大家都知道。但环境、器具、茶种品级以及口味、心境、修养各有不同,所以感觉感想自然千差万别。这是由不得主观强求的。

那么,还是各喝各的茶,各品各的味,各发各的感想。这样符合天道、人道,也契合茶道。要顺其自然,因地制宜,因钱制宜。要因人而异,求同存异,顺心为上,惬意最好。

墨趣 周占江 书

“诸子百家”之“茶家”

儒、法、道、墨甚至兵家、医家、杂家,许多人都知道,但“茶家”却鲜为人知,这就可以由我信口开河了。

比起各家,也许“茶家”的历史更悠久,影响更深远,也更具有普世性。茶道至今流行天下,饮茶者中外数十亿,也许就是“茶家”影响深广的伟大证据,实非他家可比。

可惜“茶家”在先秦时没有著书立说,致使“百家”无其名。直到唐宋明清,陆羽、朱权等几位先生,品茗枯坐之余,才有只言片语。然而,言术者多,言道者寡,几乎是弃明投暗,舍林求木,成了井底之蛙,壶中之虫,只知水清茶香,未言茶道之于哲学、社会乃至治国平天下之博大理论及应用。

唉,“茶家”本来有可能以其博大精深的“茶道”思想,自成一家,形成关乎政治、历史、思想的理论体系,横行人类历史,捭阖政治舞台,教化万众,滋养苍生。可惜!

茶家未成一“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茶这种东西太博大,又太具象,跟谁都有关系,儒、释、道乃至工、农、商以及普通百姓。谁“家”的“筐”里都能装,却都装不下。谁想装,别“家”都会反对,以为“据为己有”者可鄙。总之,各“家”都有茶——茶叶,茶事,茶饮;种茶,说茶,悟茶,等等,它便不易独立成“家”,可它在谁家都备受宠爱。

茶道,是理又是事,是因又是果,为体又为用,在运用过程中极易被庸俗化。“茶道”也往往被扔进壶里,成为市井俗事。它可以进庙堂,也可以下厨房,可以贿赂权贵,可以解救危困;可以价值千金,也能不名一文;商人将它炒得倾国倾城,茶农手里它只是普通树叶……但这只是“茶”,而非真正的“茶道”。

但“茶家”其实是融汇了各家各派,它的包容性、实用性,决定了它的普世性。

陆羽《茶经》上说,饮茶起于神农氏,周公旦最早以文字记载。仅以《茶经》所举,诸子百家以前,好茶者就已经很多;即便是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也多以茶为乐,且有“茶道”精神,因此也不知曾惊醒其多少奇思妙想,甚至启发了百家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形成。

 “茶家”的鼻祖是神农氏,“尝百草”是医家的说法,以至于传得妇孺皆知;其实“尝百叶”而得茶,品茗悟道,格物致知,于是产生了丰富的思想,也许就是其中最大最有意义的事情。

起源之早,流传之广,博大精深,广为诸家利用,却没有形成自己应有的思想理论流派,与百家一样彪炳历史,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但是,“茶家”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其存在形式是“散隐”的,低调而含蓄的,但它很可能是许多思想理论产生的土壤或者原生态形式。

茶家,自其诞生,就既居庙堂之高,又处江湖之远,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它无处无时不在。而且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进步,尤其是随着人们健康养生和精神追求的不断提升,茶饮行为以及“茶家”思想一定会愈加广泛而深入,说不定就会有“茶家”的理论巨制、“以茶治国”的治国方略,进而催生出“桃花源”般的美好安宁社会和幸福和谐生活。

作者简介

周占江,笔名久龄山人,陕西渭南沋河川人,中学语文教师,喜文学、书法等。年逾知命,尤思故乡,闲来写字作文,多舒怀乡念旧之情。

投稿微信

xiaolong5206


来源:渭南热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