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鲁:对待艺术,宁可喜新厌旧,不要守旧忘新

 浔庐山水 2020-08-12

石鲁,原名冯亚珩,1919年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文公乡松林湾大地主家庭。20岁时放弃大学学业,投奔延安,加入中共。49年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家协会执行委员。61年同赵望云等人创“长安画派”,影响波及全国画坛。70年代被指控为美术界“野、怪、乱、黑总代表”,饱受摧残。因胃癌治疗无效,82年8月25日逝世。9月15日,有关部门在西安为石鲁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

石鲁是位极具灵气和创新的画家,黄土高原和陕北风情既寄寓了石鲁对那段革命历史的深情回忆,也表现了他对美和美的价值的全新理解。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使他成为了20世纪中国画坛上最具反传统色彩的一代大师。

石鲁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后期画风奇崛劲健,常以华山、荷花为题,笔力纵恣雄豪。他画的山水画惊心动魄,高亢激昂。华山天险、黄河咆啸,表现得淋漓尽致。挺拔的松柏,冷峻的兰梅,用笔犀利,如刀刻刃勒,墨色酣畅,痛快沉着。

关于石鲁的绘画成熟期的界定,周韶华先生曾将其艺术顶峰期细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期为第一阶段,即“思想愈新,艺术愈美”的拥抱黄土高原的时期;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为第二阶段,即历史悲剧感的精神折射时期目前依照年代次序的一个普遍观点是,他的画至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成熟。至60年代臻至自我艺术的高峰,于70年代发生裂变。需要指出的是,石鲁绘画艺术成熟期的公认标志是《转战陕北》这一作品的完成,时间是1959年,其时石鲁刚好年届不惑。

学习传统的目的在于创新,离开创新学习传统是没有价值的。社会要发展,艺术是要创新,没有创新的艺术是没有生命的。纵观石鲁一生的艺术之路,创造永远是其生命不息的源泉。石鲁书法与绘画笔法之所以具有强力视觉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个性,这与其强烈的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就像石鲁自己说的:“对待艺术,宁可喜新厌旧,不要守旧忘新,即使传统的理论也承认意不可不新。创新必破旧,这是艺术发展的规律。”

西安市徳风堂画廊以“传承弘扬、诚信求真”为宗旨。长期购、销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当代名家、名人字画订制(带视频或作者本人与作品的合影),帮您免费鉴定字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