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4期诗评专栏《诗歌的空间感》

 白云之边 2020-08-12

编者语:威廉·布莱克认为,“从一粒沙子看到一个世界,从一朵野花看到一个天堂。”哈姆莱特说,“啊,上帝,即便我困在坚果壳里,我仍以为自己是无限空间的国王。”诗歌在有限的空间里遐想,在生活的烟火味里拔节。诗歌的空间感是有限的,但它又蕴想象于无形,可以随意来去,无可阻挡。(刘君芝)



诗歌赏析


理想的诗歌是诗人的心灵图景或梦象,通过心灵图景发出独特的声音。每一首诗歌都有自己原创的声音,要学会倾听并从中领悟。


一、


◎新生
孙婷婷(河北)
 
安静地老去,在时间的某个部位
褪下青春的鲜嫩
顺着吹拂的风雕刻纹理
甚至在雷鸣和暴雨的参与下
显现一段镂空的留白
嵌于褶皱的皮囊
路过的人或许会瞥视
已经死去了吧
这样的荒芜,枯竭
只有来往的鸟雀知晓
春天落下的种子
已经慢慢生出新的枝桠
 
 
摘自【秋之卷】“艺术思维”主题(三)绿色以火焰的形式重新燃起

精彩点评:
《新生》小评
 文/金庆成(贵州)
 
通观全诗,诗的中心意象应该是树。从结构上分为三部分:树老去,路人对树的误解,鸟理解树。诗中了以实写虚技巧,“安静地老去,在时间的某个部位/褪下青春的鲜嫩” “顺着吹拂的风雕刻纹理”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老去”变得具体可感。字词的选择也很讲究,如“嵌” “留白”,前者把树的老态刻画得极为逼真,从此处我们能够看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是很精细的,后者则把书法中的那种韵味转移到诗歌上面来,增添了诗味和美。
写法上,从“嵌于褶皱的皮囊”,可以看出,诗人把树和人相结合,使得客观存在的树增加了人的生命力,树和人已经融为一体,诗歌的张力扩大了。最后的“只有来往的鸟雀知晓/春天落下的种子/已经慢慢生出新的枝桠”,形成了余音绕梁的效果,引人遐思,韵味无穷。路人的误解与鸟的理解形成了对比,诗人以此暗示:在生活中,我们做的一些事情,很多人都不理解,只有那几个知己才明白。
诗人将情感掩藏于文字的背后,通过探求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新生的热情、渴望与追求。诗的使命有很多,林语堂在他的《诗》中说“诗又教导中国人以一种人生观”,此诗就履行了这个使命,从中我们可以学得蓬勃的精神,得到向上的力量。以此鼓励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发奋进取。从哲学上来看此诗,说的就是“发展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发生”。我们从这里也学会了合理看待我们周边的事物的变化……
总的来说,此诗是一首很成功的现代诗。 
 
作者简介:金庆成,笔名墨染,贵州省麻江县人。有诗一首发表于《齐鲁文学》。诗观:诗歌给人以真善美,给予人以生活的力量。

二、点评


空间
张春(山东) 
 
天空一直在
那辽阔不曾改变
只是有人写上忧伤
有人写上到此一游
我始终相信童话
相信美好的事物可以填满空间
 
上有天,下有地,人间有万物葱茏
我却常常觉得孤单
看到低矮处的苦寒,心生怜悯
榨干皮肉,只有一米温暖
 
趁暮色未合,打扫身体
还有未惹尘埃的部分
膝盖留着跪拜先人
心里装一朵花开 
选自【秋之卷】策划临屏主题(三)空间

精彩点评  

有限空间的无限畅想

文/闫茂坦(山东)

诗作开篇大气磅礴,以“天空一直在”给人以遐想,留给人思考的空间。“只是有人写上忧伤/有人写上到此一游。”简明扼要地写出了,各种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我始终相信童话/相信美好的事物可以填满空间。”说明我的内心深处面对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态度。

    诗作第二段,用大篇幅,书写了人间万物,以及我的清新脱俗。尽管努力向上,依然还是只能够勉强果腹。其对艰难困苦的描述,顷刻之间,跃然纸上。

通过“趁暮色未合/打扫身体”,虚实结合的描绘,给人以意象和想象的空间。“膝盖留着跪先人”,给人以留白,尽管前路坎坷,依旧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感喟。

“心中装着一朵花开”,是全诗的精华部分。即便空间有限,即便生活困苦,即便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山一样的压制着“我”,我的心中还是期待“花开”。催人奋进,荡气回肠。

全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寥寥数语,对生活的轨迹和前途,描绘传神,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作者简介:闫茂坦,笔名闫晗,山东济宁经开区作家协会理事。作品发《六月》《济宁日报》《北京晚报》《齐鲁文学》《山东诗歌》等刊及网络平台。诗观:文学照亮生活。


三、精彩



◎美的辩证
张春(山东)
 
枯萎是注定的。谁能喊停时间
年轮是一圈一圈的风雨
如今掏出来还给时空
尚有培植苔藓的可能
沧桑之上,勾勒静态风景
 
蓬勃也是注定的。不能扼制新生
拔节的季节,只有生长的欲望
直到饱经风霜,退出根
成为岁月剥蚀的骨头
 
从哪里来?不必追问
万物,活着都是一个过程
没有永恒的动,但有永恒的静
动时,心不虚空
静时,不失风骨

摘自【秋之卷】“艺术思维”主题(三)绿色以火焰的形式重新燃起

精彩点评:  

《美的辩证》简析

文/尹立超(河北)

辩证生命的美,演绎生命的奇迹,一分为二的剖析问题,积极向上的看待人生,以乐观的精神态度辩证生命的蓬勃与枯萎,是本诗的价值所在。

常人谈论生命,枯萎是可怕的,悲观的,那种永恒的离别的痛苦不言而喻。诗中,”年轮是一圈一圈的风雨,掏出来还给时空,尚有培植苔藓的可能。”坦然自若的对待枯萎的事物,事物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进入了哲学的范畴,生存预示着死亡,死亡也培养着新生的轮回。于物质变成精神,在精神层面勾勒风景,其价值永远高于物质,这是辩证法的观点,作者在这里給我们阐释的清清楚楚。

“蓬勃是注定的,拔节的季节,只有生长的欲望。’在旺盛的生命时节,问题就是要生长、拔节、奋斗、拼搏,这正是活力的青春的意义所在,也是饱经沧桑的逐步退出岁月的前提条件,生命因此而产生价值,正是因为有这些努力的过程,才是唯一的退出根,成为岁月腐蚀的骨头才不会后悔,不会遗憾的根据。

最后一段,为全诗的精华,诗眼在这里显示出来。“万物,活着都是一个过程,不必追问从哪里来。“很坦然的揭示自然生存的法则,即有对待存活着的从容,又包涵看待死亡态度的坦率。时光必定匆匆走过,于独立个体而言,生命的短暂,只是和时间相遇的一个瞬间,因此动态没有永恒,永恒的只是这个生命没有虚度的过程,和生存中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但有永恒的静,静时,不失风骨。”点睛之笔,再一次的把枯萎升华到静的新高度,强调着生命的消失是精神的不朽的主题思想,也是本诗的美的辩证核心。

作者简介:尹立超,石家庄晋州人。曾有作品发表书刊及网络平台。诗观:安静的独白,岁月的燃烧。



本期主持:刘君芝,笔名润心 、筠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百十余篇散见于多家纸媒和网络平台。已出版专辑《花开的声音》《会唱歌的树》等。诗观:诗歌是美的语言,真的声音,是艺术的生活

栏目主编连方

栏目成员:刘军华  刘君芝  张全枝  王晨  

· 齐鲁文学 ·

//////////////////////////////////////////

秉承“探索,创新,文明,诗意”

推进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