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届“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选登之49 沙里修行

 新用户0055Uznz 2020-08-12
沙 里 修 行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教育仿佛一场无尽的修行,没有人可以说自己得道成佛,只是在人与佛境界的差距之路上努力前行。

教育不仅仅是两个字,更是一地鸡毛的琐碎。常会听到,“老师,我要小便!”“老师,他打我!”常收到“谁打破了花盆”“谁不见了铅笔”的报警信息。摆在普通人眼里,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许不足挂齿,而在有心人的眼里是一件大事,是一个世界,甚至是人的一生。这也许是“一地鸡毛一地金”的机会,也是我们一直追求最先进最新鲜的育人理念的机会,成全的是教育的修行,。

《教育的细节》这本书记录的就是这样琐碎而珍贵的修行理念,书中以朴实常态的事例追本溯源,引领我们修正教育的观念,注重琐碎的细节,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他向我们徐徐展现对生命世界的终极关怀,带领我们承包教师权力范围内的“一厘米”试验田,在教师可耕种的这“一厘米”试验田里尝试改变,不断积累,希冀引发“蝴蝶效应”,带来柔性教育的饕餮盛宴。

每一个心灵世界都由无数的细节牵引,每一个细节都细小到微末至极,如同一粒沙子。郁达夫说:一粒沙粒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微末至极的细小沙粒也会包含浩瀚世界,那是孩子内心的宇宙世界。如何看待这粒沙子,如何善待这颗沙粒,才是教育者修行的永恒课题。是的,教育就应该是在沙里修行,然后在沙粒一毫米一毫米的叠加中获得修行的圆满。

朱老师说,在体制内的教育者或许没有办法改变整个教育的局势,但却可以在自己有限权力的“一厘米”有所改变。

有个事例讲到一个“熊孩子”大声在课堂说投影屏是看老师人品决定开不开,朱老师以四两拨千斤,以宽容大德的柔性教育体现了对学生的心灵关怀。同样是熊孩子,遭遇到不同的教育,其蜕变完全不一样。清晨第一节语文课,熊孩子宇又没听课,专注于手中的“玩意儿”,一会看看,一会在衣服上比划。

我一边讲课一边轻轻走过去,发现,那是一截拉链头!再看他的衣服,拉链头没掉!于是,怒不可遏,大喝一声:“去丢掉!”吓了一跳的宇迟疑着,犹豫着,我再次重复,然后若无其事开始讲课,对宇眼里噙着的泪花,脚步的拖沓,全然无视。联想至此,我顿感羞愧万分,是的,我当时就是这样缺乏朱老师所说的“专业伦理”,没有想过幼小的宇的心灵世界的灰暗,沮丧,只想让他认真上课,吃点苦头。

幸而,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如此,如果不是“笨蛋”维克多的老师不厌其烦地支持,就不会有科学家维克多的今天;如果不是小林宗作先生对小豆豆钻洞掏粪的理解,就不会有作家黑柳彻子的成功;如果不是多位任课老师的尊重,就不会有华裔科学家马中珮黑洞理论的研究;如果……

朱老师说,好教育就是情感的教育。为什么我不可以从情感上入手,处理得柔和些?我再一次诘问自己,宇或许是对拉链的原理产生兴趣,我为何不在课后和他一起探讨,或者给他一条拉链去研究?每个人的成长节奏也不同,随意打乱,定然不能成调。这许许多多藏在细节这粒沙里的世界掩藏着诸多我们曾经“望生成龙”的秘籍,过去无数次的追悔而深埋心中隐痛的种子,定是能帮助我获得秘籍的利器。

教育是一场漫长而久远的修行,教育应在沙里修行。而沙里修行的法门在于你是否柔性善待学生的心灵世界,现在我懂了。或许我不能在获得新观念之后瞬间得道,但我要在今后的诸多沙粒里寻找一厘米的机会中修行,然后期待一毫米的进步。但愿我能让更多学生的心灵宇宙暴发美好的变化,享受这一毫米进步带来的变化之功,也愿大家共勉共进。

(作者系杭州市西子湖小学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