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届“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选登之43 “断舍离”让学习不再焦虑

 新用户0055Uznz 2020-08-12
“断舍离”让学习不再焦虑

——读《过剩时代的学习》有感

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当今世界,不管是产业也好,教育也好,很多过去的障碍正在被移除,所以现在世界越来越平。经济基础是所有上层建筑的考量指标,也就是说,人类所有文化、教育、艺术、哲学等领域的行为都可以从经济的视角进行丈量,从最基本的方面给予诠释。所以教育也是这么回事。以前时间的空间的限制,也慢慢的因为技术的原因,因为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教育的世界也是变得越来越平。因而,人们开始疑惑:知识和信息过剩的时代,教什么,如何教,学什么,如何学才能让孩子们的天赋与热情都朝着最优的方向跌宕澎湃呢?

在《过剩时代的学习》一书中,美国高校课程设计专家方柏林从零碎的生活现象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体系的认知世界,并通过非常有说服力的研究数据、研究事例以及反思问题告诉我们,学什么、不学什么当有所选择,学会“断舍离”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最终量的最优化。常用的知识要学会放在大脑里面,另外一些知识应该放在世界上。大脑电脑轮换使用、训练学霸思维、管理学习情绪、善用评价性测试、寻求终身学习之道……作者全面拆解过剩时代的学习,通过设计思维,帮助我们减轻认知负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全新的、鼓舞人心的方法,让学习不再焦虑!这也是本书的难能可贵之处。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对教师职业的定位。但是,在信息充沛乃至过剩的时代,老师的角色在变,资源太丰富了,老师也在选择同时也在被选择。以前的老师是站在舞台上的智者,但现在的老师,因为学生资源很丰富,学生可以去调用其他的资源,所以就变成了向导、脚手架。我们今天面临海量的资源、海量的学习材料,其实就像水龙头的水一样,可以拧出来。但是,我们仅仅有这个水龙头是不管用的,我们应该思考它背后的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学、怎么学这个过程。

目前,人们如饥似渴地追求新观念,比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新观念一波接一波,每个人找“干货”藏“干货”,但鲜有细细消化,就像狗熊掰玉米一样,一路走一路丢,最后一个干货也没用上。所以,在过剩时代,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学会“断舍离”,认清自己的现实,寻找最优发展区间,在接受新生事物的时候,“反刍”、消化 、反馈、纠正,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教育不是商业和军事,争的不是速度,没有先下手为强一说。能学进去,产生变化,这才是王道。得到长进,笑到最后,那才是能耐。慢点是正常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师能定下心来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实,对学生也是教育。

想要成为思想解放者,我们还需要树立一种思维: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摆脱对老师的依赖,给予学生自主权和发挥空间,引导学生带着驱动力去学习,训练学生的“成长心态”。案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学生自行决定做多少功课才能达到考试要求。还可以自行选择是否以及什么时候展示自己。当然,光给予自主权和发挥空间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没有约束力,所以在营造自由轻松氛围的同时还要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学生评估自己是否能够达到此要求,并明确学生尽最大努力全力以赴,快速形成学习周期。

我坚信教师的智慧不仅仅体现为学识渊博,更在于拥有聚沙成塔的能力,敢于“断舍离”的魄力,在细节处发现人才的洞察力。爱因斯坦说过:“每个人都是个天才,但如果你是一条鱼,而别人通过爬树来检验你的能力,你一辈子都会觉得自己是一条很蠢的鱼。”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避免采取强硬手段让学生“听话”企图控制全局。也要避免给学生创造焦虑感,随意评判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天天胆战心惊,为了避免犯错而变得沉默,每天按部就班。我们要让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认清自己的优缺点、训练学霸思维,各尽其才,找到自己的学习佳境。

学习和人性本身一样有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在这个资源过于丰盛的时代,不管是学生、老师还是其他学习者都要想清楚: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能力是什么?什么东西有内在驱动力?把它们结合起来,和其他资源汇聚。主动选择自己的学习未来,学会“断舍离”,才能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让学习不再焦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