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届"我的教育故事"读书征文选登之2 教育须留痕

 新用户0055Uznz 2020-08-12
教育须留痕

——读于永正《我的教育故事》有感

还记得那是2013的秋天,我跟随一位老教师来到千课万人的听课会场。当时已然入秋,秋风从各个入口鱼贯而入,冷冷的板凳让人不禁紧了紧自己的衣领。尽管如此,全场座无虚席,高涨的学习热情充斥着整个会场。同行的老师说:“你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老师前来学习吗?因为今天来了位语文届的泰斗——于永正!”顺着她的手指往中间看,一头银白色的头发映入我的眼帘,挺直的身板,威严的神情,加上一副厚厚的眼镜,这是我对于老的初相识。

2017年12月8日,意外得到了于老去世的消息,当时朋友圈里疯狂地转载着于老的作品——《病中吟》,读后满是泪水,这泪水是相识恨晚的泪水,是痛失导师的泪水,是对生命感伤的泪水。

于老师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留给我们的教育之道却深深地印记在他广大的学生心中,印刻在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就像是草原上的星星之火,将逐渐蔓延,点亮一片教育的天空。

教育是无处不在的情

我自认为我的教育不空虚,因为我有情,我的情无处不在。

                                      ——于永正

拿到这本书,便被封面上的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住了,教育要有情,有情才能真正做到不空虚。在叶老的这本书里处处可见他的真情!真情是为一个长满虱子的女孩子洗头,真情是与孩子们在雪地里大战几回合,真情是给一个身患绝症的孩子更多交流的机会,真情是带领孩子们走出校门,领略外面的大千世界······有时候,我真的很羡慕,如果自己能有这样一位老师,那该有多好啊!

教育是一个独特的职业,是一项培育人的职业,人与人之间有情才能相处,同理,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情才能衍生出真正的教育来。

我想,每个老师都是有感情,有温度的,但,我们的情全然地投入了吗?我们的情用在了正确的地方吗?在学校里,我们依然会听到大声斥责学生的声音,仍然会看到教室后面默默罚站的学生······有情的教育,不是无克制的情,更不是毫无顾忌地抒发自我,我们的情一定要有一个适宜的温度,在一个合理的界限,用我们的情温暖学生的成长岁月。

教育是随时随地的示范

教儿童学语文,靠的是“示范”

                                           ——于永正

于老师是一位天生的语文老师。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因为在这世上,我还没有听到过诸如“我就是语文”这样的言论。于老师认为,凡是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又有较好的语文素养的语文老师,都可以说“我就是语文”。可是,能真正达成这两个目标的语文老师又有多少呢?良好的语文素养,就要像于老师那样,写得一手好字、教得一篇好文,除此之外,还要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出口成章,这样的老师就是一本厚厚的、博大精深的语文教科书呀!又有谁会不喜欢上这样的课呢?

如今的我,在很多很多方面,离一位标准的语文老师太远太远了。正因为如此,这几年以来,我一直努力练习朗读,力求我的朗读更有感染力;我努力练习书法,力求让板书成为孩子们的字帖,让学生读懂什么叫做“认真”,什么叫做“一丝不苟”。我努力读书,力求把自己这本书“读厚”;努力写“下水文”,力求成为孩子们的习作例文······总之,我会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一直努力下去,争取有一天,我有足够的底气说出那句——“我就是语文”。

教育是无悔的青春

假如时间倒退十几年,不要多,只十几年,再给我一次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机会,再让我教一届小学生 ,把我现在相对的成熟献给学生,那该多好哇!

                                        ——于永正

这句话是于老师在病中,常常对女儿感叹的一句话。每每读到这句话,我的心都会异常地颤抖起来。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人,在病痛的折磨下,依然不肯舍弃他的学生,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这是多么深厚的热爱,这是一段无悔的教育人生的真实写照!

从加入教师队伍起,我真正意义上懂得了什么叫做无悔的陪伴。孩子们的听话、懂事、信赖,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年级的无所适从到六年级的默契乖巧,这期间,凝聚的是每一分每一秒的陪伴,是一点一滴心血的倾注。

三年前,我第一次接手一年级的小朋友,从六年级刚翻下来教一年级,我有许许多多的不适应。每一次的课堂上,我都要用激情四射的语调撑下四十分钟,以免孩子们注意力分散;孩子们的第一次写字,要手把手地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的第一次朗读,要一字一句地领着读······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做一名语文老师的艰辛。一个学期里,用自己的午休时间,一个个教班上的孩子,把这些孩子当作是自己的孩子一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做一名启蒙教师肩上的责任,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仍然是刻苦努力的,但当我每次拖着疲惫的身躯坐在椅子上的时候,我总是想着:快了,快了,孩子们马上就要升入二年级了,痛苦的日子即将结束。

这或许是我对职业的倦怠吧!可怕的是这倦怠来得稍微早了一点点。可,多少次,多少人问于老师是否存在“职业倦怠”一说时,于老师总是坚定地回应:“没有!从来没有,因为我喜欢教语文。”我坚信,于老师是不会有职业倦怠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不断地探索中进取,在不断地思考中成熟,在不懈地创新中提炼自我,这样有趣的人生才不会有“懈怠”一说呢!一想到这儿,我的脸上便滚滚发烫,我们的思想境界与于老师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我们只是在行动上认真地去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我们的思想却仍然停在原处,行动与思想分道扬鞭,这样的人生不累才怪!

    有人说“人生须留痕”,是啊,人生不过匆匆数十载,转眼即逝,在有限的年华里,我们总得给我们爱的人以及爱我们的人留下些什么吧。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要学着于老师那样,努力在学生心中,为他们留下些什么,或许是你教给他的第一个字,或许是你讲给他听的第一个道理,或许是你给他的第一次亲切的问候······

教育须留痕,如此,人生已足够圆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