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吉成:那些年的电视机

 乡土文学微刊 2020-08-12

蔡吉成,男,60后,卓尼县柳林小学教师。

那些年的电视机

第一次听到歌唱家李谷一的美丽歌喉,那是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会儿我们全村没有电视。即便是县城里,不管是干部职工家庭,还是农民家庭,哪一个私人家里都没有电视机。可是距离我们村二里路的洮河林业局汽车队,却有一台电视,而且还是彩色的,看的人特别多,既有他们单位的职工、家属,也有周围几个村子里的村民,有的走了十几里路,就为了看这二十寸的带“彩”电视。

就是在汽车队的大院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传说中的电视机,而第一次就看见了李谷一老师,听到了她甜美的歌声。那歌曲特别美,李老师唱的更美。在那一刻,我完完全全被震慑傻了,沉浸在美妙绝伦的音乐旋律中,忘了时间,忘了地点,也忘了自己姓甚名谁——后来,到了中师里,我想着那几首歌应该是《在希望的田野上》《春之歌》《知音》等等歌曲,一首比一首好听,而那会儿,我也都会唱了。

村里最早的电视机是我大叔叔家的,十二寸大,不过不是他们买的,而是我堂哥两口子工作着,首先响应计划生育号召——独生子,政府奖励的。后来他们买了一台稍大一点的,就把这台给了叔叔家。

那会儿,我们全大队包括三个生产队,就只有我叔叔家的这台小电视,可想而知,每天晚上人有多拥挤了——屋里放不成,就搬到院子里,上百男女老少伸着脖颈,张着嘴巴看,往往他们一家没干罢活,还没有做饭吃饭,看电视的人早已经坐在院子里等着电视节目开始呢。

后来,村里有几家买来了17寸的长虹牌黑白电视。到了1987年春天,我七十几岁的爷爷带着我妹妹,千里迢迢奔赴省城兰州,只为了把我们姑阿婆(爷爷的妹妹)家的旧电视机,拿回来,因为她们有了一台二十寸的彩电,就将十二寸的旧黑白给了我们。

其实,原本她们没有给旧电视机的打算,是因为那年的正月间,听亲戚们说起兰州姑阿婆家,有新旧两台电视呢,我小叔叔就动心了,他来我们家里,与我父亲商量,说我们两家把旧电视买来,买来了我们两家都看,我父亲一听就笑了,坐在一旁的爷爷也笑了,不过他们都同意由我执笔写信,将这么个意思写给了姑阿婆。

后来,开学了,我去合作上学,据父亲来信说,姑阿婆家来信了,她与姑爷及女儿女婿都商量了,不卖,但看在哥哥(我爷爷)的脸面,决定把旧黑白电视送给我们家。

这样,也就有了爷爷和妹妹的兰州之行,电视机包在床单里,由妹妹一路像婴儿一样抱在怀里,坐班车到了合作,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才回到了家里,安装电视,栽电线杆,村里有不少人热心地跑前忙后帮着忙。

这样,我们就有了全村三十多户人家里的第五台电视机,每天晚上,我们家的院子里,也是黑压压地坐满了看电视的邻居们。记得那年的暑假里,电视上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凉风习习,我们大家坐在院子的林青树下,如痴如醉地盯着电视屏幕,看着穷凶极恶的土匪头子“钻山豹”、“榜爷”,还有那个漂亮却又蛇蝎心肠的“四丫头”,树下是一片咬牙切齿的痛骂声。

图片由作者提供,如有版权问题,

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欧阳澍坊

主      编

陇上光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