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脑血管病都是拖出来的!

 草庐问道 2020-08-12

拖出来的疾病

大家好,今天呢我们来聊一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防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用一个字描述那就是“拖”,拖着不查、拖着不改、拖着不治,从糖前期拖成了糖尿病,又从糖尿病拖成了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梗、脑梗,最后身体垮了、钱花光了、人也没了。民间有句话说得好“小病拖,大病挨,临死才往医院抬”,其实这就是我们目前慢病防治的真实写照。不夸张的说,心脑血管病都是拖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中的数据:我国目前有心脑血管病人2.9亿,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已连续多年位居国人死因第一名。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

如果具体到糖尿病患者这一群体,那发病率更是高的离谱,而且超过八成的人还会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病。因此,心脑血管病对糖友来说是一个极大概率的问题,它不是你会不会得的问题,而是你什么时候得的问题。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患上心脑血管病?又为什么每年会有这么多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呢?难道是因为他们倒霉、命该如此?相信这样说你肯定不信!事实上,他们之所以栽在心脑血管病上,是因为他们都被误了。误在哪呢?

几个危险因素

首先,我们来看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几个危险因素:

1)高血压,患病人数2.45亿,其中知晓率51.6%、治疗率45.8%、控制率16.8%;

2)糖尿病,患病人数1.14亿,其中知晓率为36.5%,治疗率为32.2%,控制率为49.2%;

3)血脂异常,人数超过4亿,其中知晓率31%、治疗率19.5%、控制率8.9%;

4)超重或肥胖,达到3.5亿。

数据中的信息

第一,人数都十分庞大,最少的也超过1亿人,这就解释了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为什么这么高了,因为这些人如果控制不好,最终的结局都会成为心脑血管病;

第二,这些指标的知晓率最高的才刚到一半,最低的则不足3成。也就是说还有大量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等已经出现了问题,他们可能还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很健康,那压根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主食、油肉盐等吃的可能太多,也不会觉得吸烟、熬夜有什么不好。就更不可能去控制,去改变了。也正是这种无知,导致了太多的人指标长期异常,最终发生了心脑血管病。

举一个例子:我曾接诊过一个病人,是被老伴硬拉来的,觉得他天天抽烟、又不爱动,肯定身体有问题,非让他查一查。病人很不乐意,到诊室了还不停地抱怨,说身体好好的,查什么查,净花冤枉钱,但最后拗不过还是做了一些检查,结果出来后傻眼了,不但血脂高、血糖异常、颈动脉有多个斑块,心电图还提示有心肌缺血,可以说身体是一塌糊涂。老伴上来就是一通埋怨,说早让你来查你不来,让你别抽烟就是不听,现在怎么样,老实了吧!

生活中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人们总是觉得没症状就是没病,结果一查往往已是一身的病。所以,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有糖尿病或者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生活习惯又不好,平时不注意饮食、不爱动,最好去医院查一查,看看你的指标、心脑血管有没有问题,免得误了。

第三,我们再看治疗率和控制率,在知晓的人中,治疗率最高的也不足一半,最低的不到两成;而控制达标率那就更是惨不忍睹了,最低的血脂才8.9%,不到一成!这就是明知故犯了,你明明知道自己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你还不好好治疗、不管理、不控制,那心脑血管能好的了?这些指标或者疾病可不像感冒发烧拉肚子,抗一抗就能好,拖延不管只会越来越重,你见过哪个高血压、糖尿病不吃药、不管饮食就好的?一个也没有,也不可能有! 

曾经看到过的这样一个例子:患者是个才40岁的男性,自述从小就胖,现在体重更是高达210斤,有十年糖尿病史,血糖控制不理想,34岁时就发生过心梗,心脏放了3个支架,19年1月份的时候查出肌酐增高,没有重视,因为有肾结石,以为是结石闹得,后来经过碎石治疗后,肌酐没有下降反而继续升高才慌了,但仍然按照肾结石治疗,直到出现了尿血,腰痛的厉害,才急忙赶到北京检查,结果是糖尿病肾病,已经肾功能不全3期了。患者心理一下崩溃了,觉的上天待他太不公了,自己心地善良,没做过坏事,平时心态又好,为什么祸不单行,打击一个接着一个?

患者很绝望,是的,放在谁身上都会绝望,还这么年轻,生命却已经在倒计时了。但是他仍只是觉得上天不公,却从来没有从自身上找问题,你知道自己胖,有糖尿病,那为什么就没有严格控制自己,把体重降下来,把血糖控制达标呢?

生活管理差

你得糖尿病才10年就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心和肾并发症,甚至得糖尿病仅4年就发生了心梗,可见血糖控制的有多差,平时的饮食和行为习惯得有多糟糕?而且从糖尿病到心肌缺血、肾病早期,再发展到心梗和肾衰的程度,绝不是1、2天时间就成的,中间给了他多少的时间和机会可以让他去预防、去控制治疗,甚至逆转,遗憾的是都被他一一浪费、错过,得有多无知。

那反过来说,如果他能足够自律,在得糖尿病那刻起,就能意识到未来并发症的风险,就能彻底改正错误的饮食和行为习惯,把主食减少,把油肉、盐的摄入量控好,把体重减下来,让血糖长期达标,能定期检查身体,发现疾病的早期苗头,该吃药就吃药,那也不至于这么早、这么快就出现心梗、肾衰?说到底,都是自己作出来的,也是无知拖出来的。

拖延的原因

这样的悲剧绝不是个例,那为什么他们坐视指标异常,甚至忍受病痛而拖延不管,最后酿成大祸呢?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怕得病或者说怕查出自己有病,怕花钱、怕拖累人。

有这样想法的人很普遍, 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有病,尤其是大病,看病难、看病贵的共识也已经深入人心。得了病那将意味着身心难以承受的折磨,无休止的吃药,无底洞一样的医疗花费,以及对家庭、亲人的拖累。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医院,觉得不看医生,不做检查,自己的身体就还是好的,万一去医院查出了问题,那生活就没了指望。因此,既使有时身体不舒服宁肯忍着、扛着也不愿告诉家人,不愿去医院看看,都是实在扛不住了,迫不得已才到医院,往往已经到了疾病的晚期,无可挽回了。

这其实是典型的自欺欺人,不仅不能阻止疾病的发生,最后还因小失大,人财两空。殊不知,有病不拖着,及时就医,才是对家人最好的爱。

第二、就是无知,缺乏预防的观念,或者心存侥幸,认为疾病离自己还远。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病?甚至有些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有人可能会说,是因为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根本没有意识到。但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他们无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预防的观念,也没有疾病管控的意识,或者是心存侥幸,不认为自己会那么倒霉!

事实上,自己平时怎么吃的、怎么作的,难道心里真的没有一点数?但凡有一点觉悟,去医院查一查,也不至于发现不了指标的异常,不至于这么快就发展到心脑血管病,甚至心梗、脑梗的地步。更何况,现在传媒这么发达,电视、广播、公众号、朋友圈等等,到处都有健康方面的资讯,你只要不是生活在火星上,都会或多或少知道些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它们与什么有关系,你只要简单对照一下,就能猜到自己有没有问题。我们前面讲的两个例子其实都是这种情况。

第三、就是懒,以各种借口不改,甚至根本不在乎。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想让一个人改变他几年、甚至几十年形成的饮食或行为习惯,确实很难,因为它已经被身体细胞所记忆,成为了一种惯性,也是你生活的舒适区。当有一天,突然让你改变这个习惯,打破这个舒适区,不仅心理上难以接受,身体上也会出现一些反应。比如,我吃了一辈子面条了,你现在不让我吃了,或者只让我吃两口,肯定接受不了,就不愿改;而有些戒烟戒酒者会因出现戒断反应,而不想改。

当然,还有的人是因自律性差,忍受不了美食的诱惑,觉得放纵一两次没问题。总之,人们总是以各种借口拒绝这种改变,甚至根本就不在乎,大吃大喝无所顾忌,觉得大不了多吃点药。

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和心态,导致错误的饮食和行为习惯一拖再拖,始终得不到纠正,致使糖脂压等指标长期失控,血管从30%堵到50%、70%,直至心梗、脑梗。这也是我们目前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防控中面临的最大难点及问题。

第四、就是太忙,顾不上。

曾经“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工作”作为一种美德被广为传颂,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拖着癌痛的身体坚持工作,最终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虽然这种思想早已不再提倡,但现代人却由于面临着太多的压力,房子、车子、孩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家是顶梁柱,在单位是骨干,工作堆成山,永远忙不完。难免时常加班熬夜,废寝忘食,有病了也顾不上,总是能拖就拖,希望等到有时间了再去检查、再去治疗。结果有很多人再也没有了机会。

2016年某知名健康网站的董事长张某因心梗去世,年仅43岁,据报道啊,事发前张某曾因牙痛、胸闷在线咨询过医生,医生告诉他怀疑是冠心病,建议他及时去医院查查心电图,但由于第二天还要开一个重要的会议,手头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完成,没有时间,他决定等有空了再去检查,结果当天晚上就因心梗突发而去世,再也没有给他哪怕一丝机会。

这些教训一再提醒我们,有病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千万不要拖延,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才能避免意外的发生。因为,如果没有了健康、失去了生命,一切都只能是浮云,任你名利双收,富可敌国,也统统都只是过眼云烟而已。

当然造成疾病延误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怕吃药、嫌麻烦等等。但一切借口在生死面前都是小事,都不能成为你疾病拖延的理由,因为拖延的后果你真的承受不起!

别再找理由

1)一定要认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本质,了解其致病原因、风险及危害,这样你才能足够重视;

2)一定要知道吃与糖脂压等指标、与心脑血管病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你才能知道改什么、管什么;

最后想再提醒大家的是,所有的心脑血管病都是拖出来的!你只有踏踏实实调整饮食,改正行为、配合运动,及时检查、吃药,才能管好指标,避免心脑血管病及其意外的发生!

好了,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全部内容,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