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嬴在立下救赵奇功后,为何要自刎呢?

 瓜子心 2020-08-12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无数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无数围绕着他们展开的光辉事迹被史书详实地记载下来并流传于后世,让今天的我们在读到他们的故事时不免感到震撼。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会出现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呢?这是由于士族崛起而导致的。

士族崛起后,开始频繁地参与政治活动,使得他们的地位慢慢超过了手工劳作者,慢慢的被大众所熟知,不过在当时的背景下,他们普遍被认为行事手段过于激烈,不珍惜他人和己身的生命,其实春秋时代的人性格较为刚烈,但是这点在士族阶级中尤为常见。而士族阶级由于更多地参与了社会发展,所以也更多地被史书记载,让我们熟悉,从而产生了他们格外不珍惜生命的感觉。

战国四公子之首公子无忌

著名的信陵君,素来以尊重人才、礼贤下士而被人熟知,他手下有几千人,大部分是士族阶级,据《过秦论》中记载: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而四公子中又公认魏无忌最贤,尤其是他和侯嬴的君臣之谊更是让后世喟叹,如此奇特的关系在历史中找不到第二例,两人都知晓对方的名声,惺惺相惜,但是不表达真实情感,只是在行动上默默地帮助对方,直到信陵君遇到危机,侯嬴才显露真实才学帮助公子渡过难关。可是在成功解困后,按理说正是侯嬴得到赏识飞黄腾达之际,他却自刎以明志。那么他到底是为何事明志呢?

古代城门要抵挡敌人的冲击

魏公子鞍前马后服侍小吏

侯嬴七十岁的时候还是一个在都城城门守门的小吏,家境贫困。看到这我们从这里就能看出他并非普通人,因为那时候的普通人是没有机会做官的,哪怕小吏也不可能,普通人从事的无外乎工、农、商三种职业,所以我们可以初步判定侯嬴有才能或者品德中的其中一项才能得到这项工作。

而公子无忌的级别,不知道要比他高上多少倍,不过他一向尊贤爱才,听闻侯嬴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素有美名,于是亲自带着礼品去拜访他,毕恭毕敬地向他行礼,接着递上了礼物。但是侯嬴却拒绝了他的礼物,并且称自己多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不会因为贫穷而平白无故接受礼物。于是公子无忌亲自大摆筵席,邀请了大梁城中许多尊贵的人来参加,在酒宴即将开始时,亲自驾车去接侯嬴。据《史记·七十列传·魏公子列传》中记载:

"公子於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硃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此时,魏国朝堂上的大臣,军中的将领,大梁城内的高贵人士正在苦等开席,可是见不到公子无忌到来只能压着性子等待,当他带着侯嬴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众人十分诧异,都欲将满腔怒火撒到这位耽误大家时间的守门老人身上。

信陵君亲自侍奉侯嬴

公子无忌向大家解释道,这位守门老人虽然身份不高,其实是一位才华和品德兼具的大贤,此话让众宾客十分震惊,接下来他亲自端起酒杯,以晚辈之礼祝侯嬴长寿。侯嬴泰然受之,丝毫没有一丝惭愧感,宾客都认为他不懂礼数,暗中数落他的同时又为公子无忌感到难过,认为他真心付出却没有得到回报。

笔者认为,这正是侯嬴的高明之处,他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肆意妄为、不懂礼数之辈,就是为了衬托出公子无忌是个高尚的人,为他扬名。侯嬴并不像许多宾客,总在说要在合适的机会为公子无忌尽忠效力,而是身体力行,宁可贬低自己,不动声色之中就完成了为主公扬名的行动。

推荐朱亥助无忌窃符救赵

从此之后,侯先生就成了无忌公子的座上宾,十分被公子重视,不管什么事情都愿意向他请教。有一次,公子问侯嬴,他在市场中的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据《史记·七十列传·魏公子列传》中记载: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硃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硃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其实公子无忌并不是不重视朱亥,但是他多次前往肉铺希望拜见朱亥但是都未能如愿,所以无法看出他的长处。但是既然是侯先生说的话,他也一直坚信朱亥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大力士朱亥

公元前257年,秦军进军邯郸,平原君赵胜向魏王求救,魏王决定派遣大将晋鄙领兵十万前去救援。但是私下却告知他率兵驻扎在秦军和赵军附近,观望局势,不要轻易进攻。赵胜看魏军不肯救援,十分焦急,频繁向信陵君求援。公子无忌以天下为重,多次向魏王请愿,但是无法改变他的心意,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和志同道合的门客凑齐了一百余辆战车,打算和秦军决一死战。

当车队通过大梁的城门时,公子无忌将自己要和秦军决一死战的事情激动地告知了侯先生,一是请教他的想法,二是和他告别。可是没有想到侯嬴听到后,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岁数大了,就不和先生一起去了"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守卫小屋。

信陵君感动很奇怪,心中不免产生了生气的想法,认为自己已经对侯嬴够好了,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侯先生却连话都不愿意多说。但是他又想到侯先生平日的所作所为皆可以称作典范,不免心生疑惑,于是调转车头回到了城门处,没想到侯嬴已经在此处毕恭毕敬地等待。

等待投喂的饿虎

他和公子无忌说道:"虽然你有尊贤重士的美名,但是你带着门客去和秦军战斗,无异于用肉去喂饥饿的老虎,这是下策,我会教你用计谋偷出指挥魏军的兵符,去调动军队救援赵国。但是单凭兵符你无法调动晋鄙。我正式将朱亥推荐给你,他会帮助你完成大业。而我也会在你到达军中的时候自刎来报答你的恩情。

笔者认为,在大军压境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候,公子无忌虽然有救援赵国的想法,但是苦于缺乏朝堂上的支持;他的门客虽然能做到和他同生共死,但是他更需要的是合理的谋略,而众多门客中,只有侯嬴能起到这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不负他礼贤下士,鞍前马后服侍侯先生的一番苦心。

侯嬴自刎的原因发人深思

信守承诺自刎以报答君恩

在得到了侯嬴的计谋后,公子无忌立刻去拜见朱亥,这次朱亥果然和他见面了,据《史记·七十列传·魏公子列传》中记载:

"於是公子请硃亥。硃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可以看出,朱亥和侯嬴在大事上绝不含糊,决定全心全意辅助公子无忌完成大业。

在依靠侯嬴的计谋偷到兵符后,公子无忌和朱亥赶到了晋鄙的驻军处,出示了兵符,向晋鄙索要部队的指挥权,但是身经百战的晋鄙很怀疑军符的来源,拒绝交出军权。其实晋鄙的怀疑很合理,首先在魏国他拥有军队的最高指挥权,在得到国君的命令后率军出征前,又得到了国君的秘密旨意,在没有出现重大错误,也没有造成部队损失和没有谋反打算的前提下,实在缺乏交出兵权的合理性。

大权在握的晋鄙

由于兵符来源不正,此时的公子无忌十分紧张,虽然他和魏王是亲兄弟,但是盗取兵符按律当斩,而且晋鄙又和他缺乏交情,当场斩杀他也在情理之中。关键时刻,朱亥从袖子中抽出四十斤的铁锤将晋鄙击杀,军中顿时大乱,群龙无首,士兵于是听从了公子无忌的指挥,解了赵国之位,而侯嬴也信守承诺,在公子去到晋鄙军中之日面朝公子的方向自刎。

可以看出,如果没有侯嬴的出谋划策,那么公子无忌很有可能像其说的一样,以身饲虎,可是因为他平日尊贤爱士,不求回报,但是其实已经得到了侯嬴的爱戴和尊重,所以才能在关键时刻得到侯嬴的帮助和其性命作为回报,侯嬴和公子的君臣之情也是后世赞扬信陵君的重要原因之一。

信陵君墓中的雕像


结语

虽然侯嬴为信陵君窃符救赵扫清了障碍,但是实际上那是建立在公子坚持要去援助赵国不惜得罪魏王的前提下,眼见公子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甚至要以身饲虎,侯嬴为了保全他的性命和成就他的名声,只能牺牲晋鄙和魏王的尊严来解决当下的困难局面,虽然满足了信陵君的需求,却也伤害了他和魏王之间的感情。

所以从这点上看,生是魏人,做着魏官,享受着魏国信陵君恩泽的侯嬴实际上成了魏国的罪人,让自己的祖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断送了信陵君回国的路,所以他选择了自刎,也等于说是希望将一切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以此化解信陵君和魏王的矛盾,让他们可以忽略此事继续相处,这才是他自刎的真正原因。

战国时期的人尤其以一意孤行、性情刚烈等特点被人熟知,经常一言不合就自刎,以死明志,这点让人很不理解,难道在他们心中生命就那么不重要吗?其实不然,虽然距离今天已经过了两千多年,但是那时候的人们也是清楚地知道生命的珍贵,不会平白无故浪费生命,除非他们认为有比生命还重要的事情需要用生命去捍卫,才会使用这一手段表明自己的决心。


参考文献

1《过秦论》

2《史记·七十列传·魏公子列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