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

 东方欲晓10 2020-08-12
探密神奇的西南河流——2013年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
[ 稿件来源:院办 作者:徐平发布时间:2013-7-15 ]


  怒江和澜沧江分别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侧和北侧,怒江干流全长3763km,在我国境内长1659km,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澜沧江干流全长4880km,在我国境内长2161km,出境后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最后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  
  怒江、澜沧江与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一道组成了独特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年7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该地区是欧亚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也是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区,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动物、珍贵植物等奇观异景。因此,该区域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并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  
  怒江和澜沧江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怒江干流目前未有大规模的电站建设,澜沧江干流功果桥、漫湾、大朝山、糯扎渡、景洪等电站已建成投产,多座电站正在建设中。怒江和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减排温室气体、促进地方尤其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但其作为生态河流、国际河流,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受到流域各国的广泛关注。  
  为深入了解怒江和澜沧江我国境内的生态环境状况,院野外科学观测中心组织河流研究所、流域水环境研究所、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岩土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对怒江和澜沧江地质地貌及地质灾害、河道形态、水文泥沙、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水环境、水生态、水土流失等进行现场查勘和科学考察,开展西南河流生态环境观测实验站的建设与野外观测的前期工作,以期获得怒江和澜沧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与植被等相关信息和资料,为合理开发利用怒江、澜沧江等西南河流的水能资源、保护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以及应对跨境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争端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艰辛的探密之旅  
  本次查勘考察从2013年5月29日开始至6月14日结束,历时17天,先后穿越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从唐古拉山南麓怒江源头一路下行,直至怒江出境处木城,后从澜沧江临沧段顺江而下直至出境处关累港,总行程7000余km。在13个河段停车采样、现场测量,在数十个河段考察地形、地貌及水势。  
  查勘考察路线见图1。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1  查勘考察路线图  

  本次查勘考察具体可以分为以下2个阶段:  
  第一阶段:5月29日~6月9日,怒江查勘考察。5月29日,查勘考察组一行8人从武汉出发,当日抵达西宁。5月30日从西宁乘青藏列车,于31日凌晨抵西藏安多,拉开怒江查勘考察的序幕。之后,从唐古拉山南麓怒江源头沿江而下,先后查勘考察了西藏段的错那湖、那曲、比如、马利等河段,翻越多处海拔超过5000m的山口,经G214入云南。途中考察了澜沧江西藏芒康盐井河段、金沙江奔子栏河段(4月7日金沙江考察团考察断面)。在怒江云南段,沿高黎贡山经贡山、福贡、六库,最后抵达中缅边境中山、木城。  
  第二阶段:6月10~13日,澜沧江下游查勘考察。这一阶段从临沧开始,沿澜沧江一路下行,先后在临沧澜沧江大桥、澜沧江支流小黑江、糯扎渡水电站、允景洪水文站、澜沧江出境处关累等河段开展了查勘考察。  
  横跨藏滇,探密神奇怒江  
  5月31日凌晨,查勘考察组从西宁经青藏铁路抵达安多。由于前晚开始下起的一场大雪,皑皑白雪覆盖了路面,我们的车队在赶往由后勤保障单位西宁极地户外拓展公司立下的怒江源考察纪念碑(图1-2)的途中,因无法辨认道路,汽车几次陷入沟中(图1-3),经多次尝试终因白茫茫的山峰阻隔,未能如愿到达仅距5km的考察纪念碑。5km的距离,对于从武汉到此地的数千公里,可谓咫尺之遥,但我们只能望雪兴叹,留下些许遗憾。  
  汽车抛锚后,在拖车的过程中,我们走下车站在雪地里,只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全身热烘烘的。由于没有采取防护措施,长时间暴露的脸部经雪面反射的紫外线照射灼伤,数天后灼伤的脸皮才蜕完。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2  怒江源考察纪念碑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3  陷入雪沟中的汽车

  初上高原的考察队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有的队员在安多一下火车便出现呕吐。尽管在平均海拔4800m的高原,但大家咬紧牙关,往返怒江源头途中2次涉水那曲(图1-4),在源头那曲河段、错那湖、G109旁那曲河段开展查勘考察(图1-5),并在那曲(G109旁)立下观测断面碑(图1-6)。回到驻地那曲酒店已是晚上8:30,2名队员终于可以吸氧缓解高原反应了。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4  涉水那曲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5怒江源头考察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6那曲(G109旁)观测断面碑 

  6月1日,查勘考察组经过发源唐古拉山的怒江第一支流下秋曲,沿S303来到怒江比如河段。在此,队员们开展综合查勘考察,西宁极地户外拓展有限公司的司机们则拿出炊具,开始准备午餐。考察完毕,大家津津有味地享用了此行的第一次野餐(图7)。  
  由于道路崎岖险峻,晚上8:30才赶到尼木乡,离原本预定的目的地边坝90km。90km路程,估计还需3小时,只好就地住进了8人间的“豪华”大房间(图8)。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8   尼木大房间 

  6月2日,为了赶回昨天的里程,大家7:00起床,8:00准时出发。由于出发时间太早,先天与房间老板定好了早餐,但等我们出发时,老板还在酣睡中。查勘考察组一行翻过海拔5000m、单边28弯盘山道的雪山,下午1:00左右终于抵达了边坝县城。90km路程,用了近5小时,大家一边庆幸昨天的英明决策,一边用起了难得的“早午餐”。接着,驱车来到了怒江支流麦曲,考察了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南坡的海洋性冰川卡钦冰川和高原湖泊三色湖(黑湖、白湖、黄湖)(图9、图10)。翻过海拔4790m的八里拉山口来到洛隆县城已是晚上9:30。还好,西藏的天黑得晚。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9  海洋性冰川—卡钦冰川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10  高原湖泊—三色湖中的黑湖 

  6月3日,早上起来,队员们在怒江源头被紫外线灼伤的脸开始有反应了,脸皮开始慢慢蜕落,反应比较快的队员成了大花脸,大家风趣地说:“免费做了一次除死皮面部美容。”  
  沿着怒江支流的峡谷,来到干流马利河段,队员们小心翼翼顺着陡峭的岸坡下到江边,对该河段进行了查勘考察(图11)。之后,翻越5220m的磨坡拉山雪山,终于结束了“死亡之线”—S303,走上G214进入邦达草原,顺利入住左贡大炮宾馆。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11    怒江马利河段查勘考察 

  6月4日,原定由左贡经碧土、察瓦龙到丙中洛,该路线顺怒江南下,路程100余km,但沿途谷深路窄,是去年才通的乡村公路。由于下起了小雨,并且对前期艰辛的旅程,大家还心有余悸,因此决定绕道G214(G318)。左贡至丙中洛河段的缺失,成为此次怒江查勘考察的一大憾事。  
  翻过他念他翁山海拔5008m东拉山口,经芒康南下来到位于横断山区澜沧江东岸的盐井。盐井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盐巴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现存有“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场。队员们在盐井河段进行了查勘考察(图12),身后就是千余年的古晒盐场。对澜沧江中游这一计划外的查勘考察,算是对前一憾事的补偿吧。  
  考察完毕,穿过横断山进入云南德钦,云雾中的梅里雪山、山间村落和峡谷中奔流的澜沧江构成的美丽画卷(图13),让队员们兴奋不已,竟忘记了已是10多个小时的行程,不知不觉中于晚9:30抵达了金沙江科学考察团4月18日才来到过的奔子栏。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12   盐井河段查勘考察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13  梅里雪山和澜沧江 

  6月5日,进入云南境内的奔子栏,海拔只有2010m,队员们的生理和心理都逐步适应了,紫外线灼伤的脸皮也蜕完了。早上8:00队员们就来到金沙江科学考察团确定的观测断面,开始了金沙江奔子栏河段查勘考察(图14)。  
  沿途过白芒雪山,经香格里拉、丽江、剑川到达大理,拜访了云南省大理州水文水资源局。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副局长、大理分局此里局长、大理分局六库水文站刘站长等热情接待了查勘考察组一行,双方就怒江、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站点建设及后续观测方面的合作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共识(图15)。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6月6~8日,查勘考察组一行由潞江坝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六库,进入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间长300余km、平均深度2000m的怒江大峡谷,逆江北上,经福贡、贡山等地,最后到达丙中洛棒当乡。出六库上行不多久,远远的听到轰鸣声,抬头前望,是江水的怒吼声,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怒江!汽车乍一停稳,队员们便迫不及待推开车门,举起了相机、摄像机。见此壮观,我对着西宁极地公司张总正在拍摄的手持摄像机,脱口而出:“咆哮怒江,奔腾南下,卷起千堆雪。” (图16)  
  进入怒江大峡谷后,西宁极地公司的张总就不时提及“怒江溜索”,还提醒大家盯着点,千万不要错过了。但行进到福贡还未发现,直到过福贡后,在石月亮终于找到了为游客提供的旅游溜索。近年来,怒江上架设了大量的过江大桥,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基本上告别了溜索。有旅游溜索,总比没有好,张总决定试一把,说是要弥补2年前未溜的遗憾。张总在怒族小姑娘的带领下,象出弓的箭数秒钟就滑到对岸(图17)。返回时用与先前一根高低相错的溜索安全着陆,兴奋不已地说:“总算圆了一个梦!”,并问我想不想来一下。我连忙回答:“不,不,我不想葬身鱼腹。”  
位于丙中洛棒当的云南境内怒江第一弯闻名遐迩,也是怒江中游查勘考察的最后一站。驱车前往途中,当地景区管理部门设置的收费站,拦住了我们的车队,每人100元门票。奇高的门票难以抵挡怒江第一弯对我们的诱惑,经交涉司机和向导免费,8名队员买票进入。上到第一弯正对面的公路向下俯瞰,U型拐弯尽收眼底,江中的桃花岛宛如一只巨象伸出长长的鼻子,深深地吸着江水(图18)。  
  在此期间,查勘考察组一行先后在怒江六库段和贡山段开展了水文水资源、河流泥沙、水质、水生生物等查勘考察,并进行了现场取样(图19)。同时,在六库水文站举行了“西南河流生态环境观测实验站怒江中心站”揭牌仪式(图20),分别在六库站、贡山站埋设了观测断面标志,还看望了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六库水文站的陈工和贡山水文站杨站长及其职工。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16  奔腾咆哮的怒江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17 怒江溜索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18 怒江云南境内第一弯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19  六库水文站查勘考察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20  西南河流生态环境观测实验站怒江中心站挂牌 


  6月9日,顺怒江折返南下,查勘考察组一行前往此次怒江的最后一站——木城。由S231抵达中缅边境的中山乡,在中山河段查勘考察并立下西南河流生态环境观测实验站怒江中心站中山观测断面碑(图21)。最后,沿中缅边境等养渡口到达怒江出境处木城水文站,察看了水文站的各类设施并看望了水文站郑站长(图22)。  
  晚上,在边境小镇勐糯度过了怒江之行的最后一夜。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21  怒江中山观测断面碑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22  与木城水文站职工合影  

  穿行彩云之南,考察美丽的澜沧江  
  澜沧江盐井河段的查勘考察是计划外的,6月10日澜沧江查勘考察才正式开始。  
  查勘考察组从勐糯出发,经小勐统、大雪山自然保护区、永康、临沧,来到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库区,在位于圈内乡的澜沧江大桥下查勘考察(图23)。糯扎渡库区水体蓝中带绿,该河段接近库尾,江水缓缓流淌,与盐井河段奔流的场景天壤之别。心中不禁暗自思索,澜沧江的今天不会是怒江的明天吧,果真如此,后人只能从本文见到咆哮的怒江了。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23 澜沧江大桥下查勘考察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24 澜沧江支流小黑江采样

  6月11日,查勘考察组一行来到水环境所2次考察过的澜沧江支流小黑江断面,再次进行了查勘考察,并采集了水样、水生生物等(图24)。为了解梯级水电开发对澜沧江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专程赶赴澜沧江下游普洱市思茅区和澜沧县交界处的华能糯扎渡水电站,该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812m,大坝为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261.5m,在同坝型中属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糯扎渡水电站设计技术指标高、地质条件复杂,开敞式溢洪道规模亚洲第一,泄洪功率和流速居世界第一。队员们在坝址下游采集了水样、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等(图25),之后上到坝顶观光平台浏览了大坝整体形象和水库库区(图26)。  
  考察糯扎渡水电站后,查勘考察组一行马不停蹄赶往西双版纳州州府景洪,西双版纳州水文局办公室黄主任热情接待了我们,向我们介绍了允景洪水文站的基本情况,并带领我们参观了站房及其设施(图27)。队员们在此查勘考察结束,已是华灯初上,澜沧江上的游轮缓缓驶过,只见清澈的江水中灯影婆娑。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25  糯扎渡坝址下游采样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26  华能糯扎渡水电站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27  允景洪水文站与西双版纳水文职工合影 

  6月12~13日,在西双版纳州水文局王副局长的陪同下,查勘考察组一行驱车前往澜沧江出境处关累水文站。王副局长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州水文局的基本情况,带领我们察看了位于关累港的版纳局关累水文站设施(图28),沿中缅边境来到由华能建设、版纳局管理的华能关累水文站(图29),在该站址开展了查勘考察,并采集了各类样品。  
  美丽的澜沧江之行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28   西双版纳州关累水文站 

长江科学院怒江澜沧江查勘考察纪实-2013

图29   华能关累水文站 

  本次查勘考察是继2012年江源科学考察、2013年金沙江科学考察之后,长江科学院组织的又一次大规模、综合性查勘考察,也是首次对怒江流域境内(除左贡~丙中洛河段外)全程开展查勘考察。  
  通过此次查勘考察,掌握了怒江、澜沧江生态环境状况的第一手数据,对怒江、澜沧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培养了我院年轻科研工作者野外查勘经验与团队协作精神,实质性地推进了我院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网的建设工作。同时,也饱览了逶迤起伏、雄伟壮丽的名山,领略了奔腾不息、神奇壮观的大川。  

  本文中图1由汪朝辉提供,赵伟华、李青云为本文提供了部分照片,在此致以谢意。  
  查勘考察组共8人,除笔者外还有流域水环境所李青云所长,河流所姚仕明副所长、金中武室主任,流域水环境所赵伟华博士、赵良元博士,空间信息所汪朝辉博士、岩土重点实验室周跃峰博士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