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寸之间的笔情刀趣

 木易斋 2020-08-13

官明:方寸之间的笔情刀趣

临朱曼妻买地券

白云游子意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天保九如

枫桥夜泊

上善若水

人物名片

官明,1954年出生于杭州,祖籍福建长汀。师从篆刻界前辈李伏雨、陈左夫先生。擅书法、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现为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金石篆刻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浙江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主席团成员、杭州西湖美术院院士、紫微书院名誉院长。曾任浙江省文化厅外事处调研员、浙江省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文化领事。

方寸印石,可照大千世界。篆刻家官明,浸淫这小小印章世界五十年,他勤学深思,书尊陆维钊之蜾扁,更追秦汉篆隶;其篆刻源出浙派,又得吴派助力,刀法稳健而富金石气,他以书入印,印从书出,在有限的印面上,雕琢出一个富含笔情刀趣的大千世界。

父亲的一方牛角章

把他引入篆刻艺术世界

在满是文字研究、书画方面的书架上,有几本看起来有些特别的线装小书,官明取下一本,上面手写书名“杂谱”,“这本小册子,记录了四十多年来,我看到值得收录的各种篆刻佳品的图案样式,都一一抄录下来,因不成体例,就戏称为'杂谱’。”我们翻开一看,上面记录了数百件篆刻作品,都是毛笔蘸墨勾勒而成,工工整整,似是印刷而成,不由得心生钦佩。

其实,类似的手抄口袋书,官明抄有数种,如“集金”“集甲”等,录有金文、甲骨文等多个类别,如“集金”的编号已达8辑。“刚二十来岁时工厂上班,其他时间大都花在书法篆刻学习上面,生活倒也充实。这本1500多页的《金文编》,我是近期才买到的,而这本书的内容,我在那个年代是从图书馆借书回来,一字一字抄录下来的。”为此,官明编了8本厚厚的手抄字典,包含了《金文编》《甲骨文编》《六书通》等,按照拼音排序抄录。“如今我检阅某些字的古文资料,还是习惯于用这些'手抄本’。”

“有意无意间,这些手抄对我观察和学习书法篆刻艺术,变为了一种捷径,在脑子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写字刻章,可信手拈来。”抄录篆书篆刻资料,源于官明年少时候。那时候他正在初中就读,注意到父亲常用一枚牛角章,方方的,上面刻有名字,觉得特别有意思,便琢磨着这印章是如何刻出来的。一次到语文老师家里去,官明刚巧就发现一本薄薄的小书,是陈寿荣撰的“怎样刻印章”,如获至宝,便从老师家借回来,从此走进小小印信的大千世界。抄录印章资料,也是从这本书开始,而且一发不可收。在西湖边的杭州书画社橱窗里展出的印屏,图书馆的文物杂志,同学家的收藏等等,他看着好的作品,又不能长期拥有,便细致地抄录下来,甚至回家之后,还要进一步优化描摹,直到满意为止。

而真正让官明走向专业篆刻之路,是1974年他参加杭州书画社篆刻组之后,就此师从篆刻名家李伏雨先生、陈左夫先生。勤奋好学的他,逐渐在书法篆刻界崭露头角,作品渐次入展多项大型专业展览,并于2009年被成功推荐入社,成为西泠印社社员。

40年来,他治印无数,声名亦从杭州走向全国乃至海外。2015年,“清霜枫叶染砚香——官明写字刻印展”在台北举办,台湾艺术大学前校长黄光男先生盛赞其有不凡的才华,在艺术文化的创作中,得到艺术美造境的成就,其作品看似一方图章,或是平坦的图像,却是一个存有的物体所涵盖的四度空间,是立体、思想、情绪与胸怀的组合。

篆刻尤需精心雕琢

表现出高级的意趣之美

何谓篆刻?官明有着自己的定义——简约说来,篆刻就是用刀把篆书刻在石章上的艺术。“因此,篆刻表现的就是笔意、石韵、刀趣结合的艺术美。一件好的篆刻作品,书法、章法、刀法,三者互相映衬,尽显艺术之美。”

官明最喜篆刻的一个原因,还在于篆刻是方寸之间的艺术,却有着无穷的变化。令他无比着迷的是,这千变万化,更有着一种石头在刀的作用下崩裂开来,那种不可全控的自然美感和趣味。“在刀与石头长冲短切的作用下,印章章法的疏密、虚实、错落、节奏,变化丰富的印文线条就在这些对比中和谐地呈现,展露对称、均衡、生动的统一之美,而机械、重复、生硬,则是篆刻之大忌。”

“篆刻源于书法,更多的是篆书。”官明说,学篆刻首先要学好篆书。“印宗秦汉,很大程度上因为秦汉是印章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商周的甲骨文、金文,秦汉以来的碑帖、刻石或印章,他都仔细临摹研究,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希望形成自己的篆刻风格。“陆维钊先生书法卓绝,融篆、隶、草于一炉,圆熟而精湛,凝练而流动,尤其晚年他独创的蜾扁体,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独步古今,我最喜欢临摹练习。”观官明的篆隶书法,篆书含灵动的隶意,而隶书又蕴静穆的篆味。他总认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首要的条件是自身的素养,包括学识、情感与思想,作为艺术家必须的气质,还应有才能、经验与环境所融合而生的社会意识与价值观。

“高式熊先生是我的一日之师,我仰慕他已久,但大前年高老97岁期间,我才第一次见到他。”那时,官明带着自己的书印作品集到上海向高老请教说,“我总有个想法,不管谁要我刻一方章,都要有一个独特的构思给他。”高老对官明的这个做法特别赞赏,连说“了不起”,并指出,“这就要变化。变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篆刻应如何创新?“变不能是王八变乌龟,不能乱变。有的人搞创新,好像能把人变成狗就是创新,这个不对。”高老的回答如此通俗,顿让官明豁然开朗,困扰多年的难题终于得到释然:“真正的艺术应该表现生活之美,离人们生活要近。盲目求变求怪,那是以乱为新。艺术上的求新应该是单向度的,就是从低级走向高级,表现出更高级的意趣之美,荡涤人们心灵。”

清霜枫叶,醉染砚香。过去许多年来,官明一直从事着国内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国的印信文化,流传数千年。方寸之间,展示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官明说,当今时代,篆刻更不可墨守成规,尤需大胆尝试,用心雕琢,让这华夏艺术瑰宝传扬久远,更为熠熠生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