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中国人独有的艺术情趣

 海涛书屋 2020-08-16

中国有一门艺术,被美国学者威廉·罗肯特称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代表了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他还说,从事这门艺术的专家是“能使石头唱歌的艺术大师。”而这门艺术就是篆刻。

拈笔古心生篆刻,

引觞侠气上云空。

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结合,

用以制作印章的艺术,

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

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据《后汉书·志·祭祀下》载:“尝闻儒言,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然犹未有金玉银铜之器也”。殷商时代已盛行刻字艺术,而汉代印章达到兴盛。明代中期以降,篆刻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印章传统意义上的实用功能,成为纯粹的艺术创作形态。

篆刻艺术用材,以石质材料为主。因石质印材,柔、脆、腻、坚适中,易于受刀,并带有特别的金石韵味,故明清以来多为印人所喜用,同时也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印石产地很多,质地也各有差别,其中以青田、寿山石等为好,青田石细腻、温润、不硬不燥,易于镌刻,为印材中之佳品。

所谓“书从印入”其中一种含义便是指篆刻中的书法,应以篆刻艺术的特点入手。因篆刻印面较小,仅在方寸之间,其印面外形或方或圆,或长或自然形,必须在有限范围,展开无限的变化,以求生机勃勃。而“印从书出”,主要是指印章中的文字线条应有书法中用笔用墨的特点,有书法家的个性。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使刀如使笔,不易之法也。篆刻是书法与雕刻艺术的结合,故前人称刻刀为铁笔。前人谈刀法,名目繁多,近乎玄虚。起用刀有轻有重,有冲有切,有正有偏,有刚有柔。笔处有方有圆,有藏有露,运笔有迟有速,转折有方有圆,收笔有钝有锐。

这种用笔用刀的结合,表现出丰富而熟练的笔意。篆书的结构美和笔法变化之情,刀与石、书与刻的结合之趣,构成了篆刻艺术的独特之美。

篆刻印章的工艺过程大体包括,准备过程(包括打磨印石)、印稿设计、操刀治印、修改调整、钤印、刻边款、拓边款等。

根据印上所起的稿子,先统刻一遍,把握每个字的造型和气势,称为初刻。初刻后,要用拓色蘸墨将印文上墨,使印文清晰可辨,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工细刻,成为精刻,精刻是一方印成败的关键,必须精心弄刀。

最后是艺术加工,对印文和印边进行处理,这是篆刻中最后一道工序。一方印的艺术价值高低,篆刻家的艺术修养水平,都能从这艺术加工中体现出来。

篆刻把读者的视线聚焦在方寸之间,审美的情趣落在了对纵与横、凹与凸、断与续等细微之处的品味中,篆刻之美更在于“趣”。现代的篆刻家借鉴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勇于革新,不断探索,揭开了现代篆刻艺术新的一页。

篆刻艺术作为国粹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方寸之间

气象万千

金石华彩

知白守黑

刀走凌云志,字形流云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