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苏:出自名医别录;性辛,温;具有发散风寒,行气宽中的作用

 乖乖隆的冬万马 2020-08-13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叶和茎。其叶称紫苏叶(或苏叶),其茎称紫苏梗(或苏梗)。各地均产。以夏秋采收的地上部分入药。生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应用】

1.用于风寒表证

紫苏叶辛温发散之性较为缓和,其发汗之力亦不及麻黄、桂枝等药,外感风寒之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如《不知医必要》苏叶汤,本品与防风、川芎等药配伍。因其外可解表宣肺,内能理脾胃之气,又略兼化痰止咳之效,对风寒表证而兼脾肺气滞,胸膈不利、脘腹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喘痰多者,较为适宜。治前者,本品常与陈皮、香附等行气药同用,如《和剂局方》香苏散;治后者,本品常与杏仁半夏、桔梗等化痰、止咳药同用,如《温病条辨》杏苏散。

2.用于脾胃气滞之腹胀及呕吐等

本品能行脾胃之气滞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可以治疗中焦气机郁滞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偏寒者,常与砂仁、丁香等温中、止呕药同用;偏热者,常与竹茹、芦根等清胃、止呕药同用;痰湿甚者,常与半夏、橘皮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药同用。治妊娠胎气上逆,脘闷、食少、呕吐,甚至胎动不安者,本品常与砂仁、橘皮等药配伍,有理气安胎之效。亦可用于气滞痰凝之梅核气,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者。

此外,本品对食鱼蟹而腹痛吐泻者,具有和中及解毒之功。可单用煎服,或配伍生姜橘皮等。

【用法用量】

煎服。紫苏叶辛温发散,宜于外感风寒;紫苏梗微辛微温,尤发汗解表作用,其行气作用亦较紫苏叶和缓,宜于气滞轻症及胎动不安。

【参考资料】

1.本草文献:《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本草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2.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本品含挥发油,其中有紫苏醛、柠檬烯、白苏烯酮等成分。具有解热、抑菌、抗真菌、促进消化液分泌、促进肠动、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缩短血凝时间及血浆复钙时间等作用。

3.其他:紫苏的宿萼称为紫苏苞,具有较温和的发散风塞功效,前人用以治疗血虚感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