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拯到底是不是清官?在包拯墓中,学者发现了盗墓贼留下的八个字

 柠檬猪nyzbh9re 2020-08-13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宋史·列传·卷七十五》

这是《宋史》中关于包拯的评价。

包拯

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有许多清官能吏,他们一生信守着自己的诺言,为国尽忠,为民尽力。唐朝就有清官狄仁杰,明朝有清官海瑞、况钟,宋代则有寇准和包拯,那么包拯真的是个清官吗?

从包拯墓的发掘中,我们可见一斑。提到北宋时期最清明的时代,就是宋仁宗时期,在宋仁宗登基为帝后,选拔了一大批能臣廉吏,其中就包括包拯。包拯破获了许多重大案件,疑难案件,当时的百姓对包拯交口称赞,评价包拯说: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包拯在北宋时期,已经同“阎罗王”并称了,可见包拯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包拯惩治罪犯,让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他的才能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宋仁宗将其任命为端州知府,后来经过王拱辰推荐,包拯改任监察御史。

包拯上书宋仁宗

公元1058年,包拯升任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当时太子位空缺。宋仁宗苦于无子,许多官吏前去劝说,让宋仁宗早立太子,都被宋仁宗给骂了回来。而包拯得知消息后,还是坚持去劝说皇帝,他给皇帝进言说:“皇储事关国本,请陛下早立太子,以稳国本。”

这番话在宋仁宗看来,就好像在骂他生不出儿子,宋仁宗问道:“你觉得立谁好呢?”其实这番话就是在将包拯的军,包拯说立谁就和谁关系亲近。包拯的回答很委婉,他说:“我没有考虑该立谁?只是为了国家社稷考虑。”包拯还说了一句重要的话,那就是:

“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

包拯重申了自己七十多岁,也还没有儿子,并不是为了抢拥立之功。宋仁宗也明白了众臣的心意,最终将赵宗实再次立为太子。第二年,三司使张方平贱卖富人的财物,被包拯弹劾;宋祁接任了张方平的职务,又被包拯弹劾。

包拯担任三司使

宋仁宗一看,我任命一个三司使,你弹劾一个,我就把你任命为三司使。皇帝的任命下达后,欧阳修开包拯玩笑:

“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

包拯也知道这个职务不能接,接了,就好像之前弹劾两任三司使,是为了给自己夺官职。于是包拯闭门不出,不愿意接受任命。公元1061年,宋仁宗接连下达了三道命令,包拯才无奈接任了三司使。在三司使任上,包拯践行了自己之前的从官理念,继续为百姓谋福,三司使再也没有被弹劾。

包拯墓

一年后,包拯在枢密院巡查过程中,突然重病。包拯临终留下遗言: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包拯去世后,他的家人将他安葬在合肥东郊大兴集。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合肥二钢厂准备扩建,先要由当地考古部门,探查扩建范围内的古墓。而在扩建范围内,就发现了一座古墓,考古队员进行了抢救式发掘。

他们没想到这座平淡无奇的墓,打开后,残缺的墓志上,写着大名鼎鼎的包拯的名字,原来这是包拯同夫人董氏的合葬墓。墓中只有一口棺材,两块墓志,墓志已经被破坏,只能看到只言片语。

而就在考古队以为,这就是包拯墓时,当地包拯墓最后一位守墓人夏广宏说:“真正的包拯墓,在油菜田的拐角处。”为了保护古墓,考古队对包拯墓进行了抢救式发掘,最终在夏广宏指明的地点,发掘出包氏家族墓,共12座墓葬。

其中就包括包拯墓,包拯夫人董氏的墓,包拯大儿媳崔氏的墓、包拯小儿子包绶、小儿媳文氏、大孙子包永年的墓,共发现墓志铭6块。六块墓志铭共有三千多字,记录了包拯家族的故事。

包拯墓

而在包拯墓中,出土了五十件文物,但是品级都不高,最好的只有银器。而墓中明显有被盗掘过的痕迹,在墓中还发现了盗墓贼留下的八个大字:

“包公清廉,吾辈佩服。”

盗墓贼进到包拯墓中,都感叹包拯的清廉,最终秋毫无犯,退出墓穴。从包拯墓的发掘,我们可以看出包拯是一个大清官。历史记录中包拯是一个清官能吏,而实际的考古发现,也证明了包拯是一个清吏能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