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 网约车的生死劫难之年! 混战八雄争霸, 谁将大一统?

 网约车观察 2020-08-13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交通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约车作为一个便捷服务人们日常出行的新生事物也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首先我们看一下目前网约车市场发展历程

目前各家的竞争格局

网约车的黄金4年

2012“互联网+交通”刷新出行理念

从2012年初开始,“互联网+交通”出行的创新热潮蔓延到中国,诞生了一批本土企业。滴滴、快的相继落户北京、杭州。通过手机APP一键预约车辆刷新了人们的出行理念。

2014 多轮融资热钱涌入,高补贴烧钱推广

各大出行平台经过多轮融资,得到大量热钱涌入。仅滴滴一家,截止2014年底已完成8.18亿美元融资,2015合并快的后又完成超过45亿美元融资。2016年8月成功收购Ubar中国。

2015 市场规模急剧爆发

2015年《出行新秩序——中国专车行业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潜在的专车市场规模为4205亿元,形成了巨大的场景消费规模,具有商业价值的强变现能力。

2016 全球第一部网约车法规落地中国

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正式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新政确定网约车合法地位的同事,也严格限制了网约车的准入标准。不符合新政要求私家车和司机将退出市场,形成巨大的市场空缺。

网约车的市场份额

1、用户规模分析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为3.92亿人,其中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为2.25亿人,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1.68亿人。在2014年时,网约车市场曾迎来一次大爆发,用户规模增长率达559.4%,而随后用户规模也保持增长。当时网约车平台的大量补贴让用户群体一再扩张,随着补贴力度的减弱,用户规模也逐渐降温趋于平稳。而受网约车新政的影响,2016年的用户规模有所下滑。

2、出行交易规模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规模达681亿元人民币,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预计2018年,市场交易规模将增至2678亿元,而后恢复平稳增长,2022年达5036亿元人民币。

3、互联网出行的渗透率

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各大打车软件开始从渠道端转向服务端,通过纵向深化用户体验来增强粘性,保障司机和消费者用户量的稳定增长。《中国智能出行2015大数据报告》指出,目前互联网出行的主战场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渗透率分别为40.1%和17.3%,而三、四线城市仍是一块等待挖掘的巨大蛋糕。

未来网约车市场还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但是谁能真正吃下这块蛋糕还需要静待观察,没准明年就又有一个巨头出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