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患者脑梗死后放弃治疗,罪魁祸首竟是......

 禅ck48rxhs86zn 2020-08-13


活见鬼!带状疱疹也能引起脑梗死......


众所周知,带状疱疹主要累及皮肤和感觉神经,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少数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可出现脑梗死,这需要我们临床医生引起高度重视。

患者,女,60岁,因“右侧额部、眶周皮肤疱疹2天”入院。

患者入院2天前劳累后出现右侧额部、眶周皮肤疱疹,病变不过中线,有阵发性跳痛,伴有烧灼感,有皮肤肿胀,曾至外院就诊,予中药治疗(具体不详),患者症状逐渐加重。

否认糖尿病、恶性肿瘤、乙肝、肺结核等病史;否认冶游史。

查体:T 36.3℃,P 77次/分,R 18次/分,BP 138/85mmHg。神志清晰,右侧额部、眶周皮肤可见疱疹及红肿,右眼球结膜充血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5级,双侧躯体感觉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侧克氏征阴性。心肺腹部查体未及异常。

辅助检查:白细胞数目2.2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 60.8%,中性粒细胞数目1.34×109/L。C-反应蛋白46.1mg/L。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3.90s,纤维蛋白原5.02g/L,D-二聚体 0.15ug/mL。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等均正常。HIV、梅毒抗体阴性。

颅脑MRI+MRA示:1.未见DWI高信号病灶。2.颅脑MRA示动脉硬化,基底动脉细小,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

诊断:带状疱疹。予抗病毒、抗细菌、止痛、营养神经、升白细胞等治疗。

治疗1周后,患者皮肤疱疹较前明显改善,但出现意识障碍,家属呼之无明显应答

查体:昏睡,左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巴氏征阳性。考虑为脑卒中,立即查颅脑MRI+MRA(见下图)。

颅脑MRI+MRA:1.右侧大脑半球DWI信号稍增高;2.颅脑MRA示右侧颈内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及右侧大脑后动脉未见显影;基底动脉细小;左侧大脑后动脉源于左侧颈内动脉;脑动脉硬化。

诊断:带状疱疹,脑梗死。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性、条带状分布的、不越过躯体中线的成簇样丘疹及水疱,可伴有神经痛和发热。

VZV在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后无症状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中,当机体的VZV特异性细胞免疫下降时,其再度活化并沿着感觉神经移动到皮肤而诱发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主要累及皮肤和感觉神经,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少数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可出现脑梗死

带状疱疹后脑梗死

发病机制:

  • VZV沿神经纤维进入脑血管,通过直接侵犯血管壁和引起病毒相关免疫反应,导致脑血管病变、血栓形成,这是最主要的机制。

  • VZV感染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导致脑血管血栓形成。

  • 疱疹后神经痛持续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不良情绪反应。

临床表现:

  • 表现形式多样,取决于梗死灶的部位和大小。患者多见于带状疱疹(尤其是眼带状疱疹)发病后一段时间,常见于2周内,也有2年后的。患者还会出现急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共济失调、视力减弱/丧失、眩晕、头痛或意识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之前可无皮疹,即无疹性带状疱疹。

影像学表现:

  • 颅脑MRI特点为病灶多位于深部,以灰白质交界区多见,也可位于皮质,主要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供血区;多单侧受累,部分病变可有强化。颅脑MRA或DSA可见脑血管节段性狭窄、狭窄后再扩张或扩张性改变,也可未见异常。

治疗:

  • 目前无明确的治疗方案,除了给予脑梗死的一般支持治疗及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外,也需及时的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可选择阿昔洛韦静脉滴注。也有人提出在积极抗病毒治疗的同时结合激素治疗,但仍存在争议。

参考文献:

[1]王华,沈雁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与缺血性卒中[J].中国卒中杂志,2012(06):58-63.

[2]张丹丹,宋波,高远,et al.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与卒中[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5(23):371-373.

[3]陈峥,王康军,贺峰, et al.带状疱疹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031(031):119-121.

[4]Breuer J,Pacou M,Gauthier A,et al.Herpes zoster as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and TI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he UK.[J]. Neurology, 2014, 82(24):206-212.

[5]Kang JH,Ho JD,Chen YH,et al.Increased risk of stroke after a herpes zoster attack: a population-based follow-up study.[J].Stroke,2009,40:3443-3448.

[6]Sreenivasan N,Basit S,Wohlfahrt J, et al.The Short- and Long-Term Risk of Stroke after Herpes Zoster -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Plos One,2013,8(7):e69156-e69156.

[7]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6):403-408.

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作者:简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