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材生杀害35人,诡辩打动了法庭陪审员,死前和专家讨论犯罪心理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色情作品可能是助长色情暴力的源泉,由此催生隐秘的破坏性能量,一旦爆发便会酿成犯罪。”

这是他在死前和心理学博士深入谈论时,所分析的连环杀手的共性。他叫泰德·邦迪,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学位获得者,政界新星,法学院毕业生,因为残忍杀害35人被判处死刑。

面对媒体的采访,他的解释是:“这是一个学习司法体制的好机会。”

法庭上,他的辩解毫无漏洞,堪称完美,当场的法庭陪审员甚至出现了动摇。

犯罪心理特征

每一位杀人凶手都有其独特的特性,泰德·邦迪作为一名心理学学位的获得者,对自己的分析更是相当透彻。在他看来,自己存在四个方面的心理障碍,导致其犯罪心理形成。

1、极端的欲望倒错障碍

2、发泄愤怒感和控制欲的代偿心理

3、反社会人格障碍

4、连环杀手的杀戮欲望

什么是连环杀手?

一种为了满足欲望而不择手段,杀戮仪式和生存机制相结合,将杀人转化为一种内在精神刺激的生物。

在人的划分上,我们会有原生人和社会人之类的划分,但当某种生物其仅在生理上相同,而思想上完全不同的,只能称之为异类。连环杀手则是一种异类。

在过去的研究中,犯罪心理学家们一直认为“连环杀手的杀戮,本质上是对自己所遭受虐待和不平的自卫反应。”但是近些年的主观流派更相信于“连环杀手的杀戮在于精神状态中暴力的不断生长。”现代心理学主流观点认为,连环杀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人格特征。

通过侵略性的幻想降低痛苦感

精神状态中最为让人着迷,让人向往的是“幻想”每个人都会有幻想,白日梦是一种幻想,夜晚的梦也是一种幻想,其本质为人大脑皮层的活跃。

连环杀手不会像我们一样做一些安慰性的幻想,而是侵略性的幻想,其本质上是为了降低自己的痛苦。而这种侵略性的幻想持续发展,会演化为暴力性的幻想,幻想者可以从其中间接获得一部分“预演式”快感。

如果这种类型的幻想伴随了不健康成分,幻想就会将暴力和性两种成分结合,而这种邪恶诡异的幻想世界,只有连环杀手自己会感觉到。不断做梦,梦里快感不断的升级,自身却得不到满足,一轮一轮的驱动着去杀人。

连环杀手的犯罪手法,从最初到结束会有转变或者说发展。

从第一次谋杀开始,思绪中每一分钟涌起的浪潮,都在促使他开始行动,将幻想付诸实际。

一般来说,对于非反社会人格障碍型连环杀手而言,起初会陷入心理和法律的双重怀疑,而不会感受到身体上的劳累,因而,他们会感受到一种身心分离的奇特感受。

从另一种角度讲,杀死第一个受害人的时候,也杀死了一部分的自己,并同时重生为另一个人,决绝的把自己和普通人连接的脐带剪断了,战胜了从前的自己后,他更加有自信了。

这是双面人格的开始

第二次杀戮会变得很主动,但会像第一次一样不够专注,但是他会更加客观的看待杀戮,如何更加使自己满足,如何不被人发现。

以后的案件,往往会更加自信而具有完美主义倾向,暴力程度指数级飙升——这是一种自我证明,人性泯灭的一种飞跃,也是对杀戮快感这种虚无主义的上瘾开端。

发泄内在愤怒感和控制欲的代偿心理

每一位连环杀手不一定都在色情暴力的催发下产生,但是他们一定会寻找,自己幻想中所需要的个体,他们会有一样的特征,这样会满足自己的快感。

比如性别,衣着颜色,头发长短,这一切都会成为连环杀手的寻找对象,他们虽然并不是凶手的痛苦制造者,或者是幻想中的欲望满足者,但凶手以此产生快感满足自身的欲望需求,来代替无法找到的完美幻想。

反社会人格障碍

当我们身边如果出现一位“弱者”,我们会更加细心的照顾他,会想方设法为他找人相伴,因为他的虚弱,所以我们这些强者就应该保护他。

但是人们从来没有意识到:某些心理疾病也需要终身监护,他们一生都需要身边有人监督和控制,这些人可以是家人,子女,朋友,如果监护得当,这种人不一定对社会产生严重危害性。

相反,放任或放弃他们,那么就犹如生理上的残疾人一样,他们会自生自灭,向着极端发展,自身的毁灭和他人的毁灭。反社会人格障碍就犹如心理上的残疾人,和生理上的残疾人一样,即他们是“心理上的弱者”。

极端的欲望障碍

对常人来说,欲望,得到克制。而连环杀手却并不会压制自身的欲望。他们通常通过对异性对象的残酷折磨,虐待等手段,使得其肉体和精神遭受严重痛苦,从给对方造成的痛苦中获得强烈的性快感达到满足。这种类型的罪犯社会危害性最大,影响也最恶劣。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犯罪心理学引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