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专家: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属于一种病态心理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日本著名作家山下英子在他的著作《断舍离》里有这样一段论述:
人在生活里,对于那些没有用处又不想丢弃的东西进行分类,划分出了生活里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没必要保留和应该丢弃的物品,进而衍生到对生命的思考。
现在这个社会,物质充足,人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我们不断往家里增添着新物品,可是却舍不得丢掉以前买的那些。这使新物品作用受到了限制,旧物品不仅占据着大量空间,而且毫无用处。
从心理层面看,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属于一种心理疾病。

贪心
相信每个人家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它存放着很多曾经的东西,有些是因为有折扣,觉得很划算,可是买回来却没什么实际用途的。有些是使用后觉得效果不是很好,就找到了更好用的代替品。
它们待在角落里吃灰,现在没有用处,以后也没有。可我们即使知道了这点,也还是舍不得扔掉,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用钱买来的,扔掉了会觉得很浪费,放在身边才会安心。
人是贪心的,这件东西于你而言明明毫无用途,可你却会因为自己的贪欲不肯丢弃,你以为你抓住了它们,可事实上却束缚了你自己。

储物癖
临床心理学经调查研究后发现,“如果舍不得丢弃任何物品”已经对你生活造成了影响,那么它很可能已经变成了一种心理疾病——“储物癖”。一旦患上这种心理疾病,你会把所有的东西都堆放在家里,哪怕是一个塑料袋、快递盒都舍不得丢弃。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当你的卧室放满了大大小小的物品甚至没有地方落脚是一种什么感受。
“储物癖”患者强迫倾向很强,一定要把东西都放在身边才会有安全感,不然的话他们就会产生焦虑感。
所以,他们不会丢弃生活中的任何一样物品,就算家里堆满了,他们也会寻找其他地方堆放。
所以,如果这些东西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了,你一定要警惕一点,不要轻视,这很可能是储物癖的征兆。你最好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改变这种不良心态。

囤积强迫症
对于这些无用却不舍得丢弃的物品,我们将其当成自己付出金钱和时间所得到的产物,但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它不过是我们冲动消费所造成的的后果而已,如果我们长期将它们放在身边,就会给自己造成一种心理暗示“就算冲动消费也无所谓,反正这些东西都放在身边,我没有什么损失。”
继而,我们就会继续冲动消费,不管有用与否。
这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的话还会使人患上心理疾病“囤积强迫症”,具体表现在毫无节制的购买各种无用物品。

怀旧
对于一些人而言,这属于“睹物思情”,很多对个体有特殊影响的东西都承载着一段感情或是一段回忆,比如一个破掉的布娃娃,即使它不再美丽不再精致,但是它却是自己的“童年玩伴”,它陪你走过了很长一段日子,看到它你就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而且,多数时候,它们承载的都是一些负面情绪,你无法下定决心丢弃它们,就把它们堆在角落里,以求自己安心。并不是说怀旧不好,但我们毕竟还是要活在当下,过度沉迷于过去会使你迷失生活的方向。
过去的落魄也好,风光也罢,这都是曾经的事了,什么都不愿意丢弃的人,就永远无法得到更好的,如果你无法从曾经的成功风光中醒来,那你这辈子也就只能止步于此了。

你所丢弃的不光是一些物品,更是曾经的各种情绪,希望每个人醒来后,都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自己,而不是被曾经的种种迷乱了眼,今天也会变换成过往,我们要活在当下。
刘墉先生说过“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
把无用的丢弃,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生命何其长,我们何苦为了那些无用的东西而放弃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呢?
那些毫无用处,却舍不得丢弃的东西,它们不仅占据了大量空间,还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干涉我们的选择,人这一辈子,要大步向前走,勇敢地去尝试新生活。
舍与得这个话题值得人们深思一辈子,那些放在家里会安心,但没用处的东西,还是丢掉为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