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讲师:汤米,知名心理学博主、第一心理创始人、主笔团总编辑、头条情感心理内容营销价值榜第五、头条青云计划荣誉导师、多平台签约作者对于这句话,许多家长都深信不疑,因此,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管教十分严格,甚至是动辄打骂。现代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在5-6岁阶段,已经基本建立了人格,之后的成长过程,均是基于此人格的调整和改善。可以说,孩子的儿童时期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阶段可以影响到他们成长的方向。所以,父母应该着重关注孩子的人格教育,这对于整个家庭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曾说过:“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在他看来,童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阶段,因此,在面临个人的心理问题时,着重关注其童年时期。个性的形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也是不同的。人的性格相对比较稳定,是长期、持续呈现出来的状态。人们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人时,都会有不一样的言行举止,而这些行为表象的背后,就是所谓的“个性”。这种性格是稳定存在的,并且是存在显著倾向性的。通常来说,大众习惯性认为一个人性格的塑造,是由于他成长过程中不同的阅历所造成的。可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却不这么认为。他提出,构建人格的基础,并不是客观事实,而是建立在主观意识之上。意思就是说,是我们对事物的见解和想法,决定了我们自己的理念和行为,而并不是客观的事物本身。当甲和乙在面对同一件事时,有可能会有着同样的想法,也有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人们会根据自己所看到的事物,从而想到自己的处境,去探寻最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日积月累下,就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个性模式。阿德勒提出,孩子在5岁时,个性就已经定型了。因此,童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