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果报应是真实存在的,这两类作恶行为的后果最严重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因果报应皆有循环。
佛教认为,万物一切皆是因果循环,我们种下的因,终究会面临所结的果。
但现实中往往有坏人无恶不赦却逍遥法外,生活自由自在,那些善良的人却总是好心没好报,很难落得“一生平安”。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
行善与人的寿命的关系
美国耶鲁大学一项关于人类寿命的研究显示,即使是不同的身份、背景、种族的人,他们中那些善良的、具有同情心的、乐于助人的人的健康状态都十分良好,而那些斤斤计较、损人利己的人预期寿命更短。
如果将他们相比较,善良的人的死亡率会大幅度低于那些恶毒的人。
而对于那些所谓的恶人来讲,也有不同的类型。
一些恶人是无视法律法规、将道德踩在脚底;而一些人则只是贪图私利、谋取眼前蝇头小利之人。
更多的是在我们身边隐藏着的两面三刀的虚伪小人。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们也常常对身边的虚伪的人痛恨不已。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虚伪的小人更容易得到报复与被人唾骂。

阳奉阴违

阳奉阴违的小人容易当着一套背面一套。
他们在面对领导时,对领导百依百顺,毕恭毕敬,做出顺从的样子,领导提出的意见,他们也百般赞同。而在背后,他们仍旧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这领导也嗤之以鼻。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表现呢?
一为了博得领导欢心,在工作中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二是在他们意识里,奉承他人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这已成为他们生活常态。
为什么他们是阳奉阴违的人呢?这种性格特征是与生俱来的吗?
认知心理学家研究表示,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其中,有一小部分是来自遗传基因,性格也受个体生物学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脑损伤和病变对人性格有影响,大脑的皮层额叶与人的性格有关。
除了生理因素,环境对性格的影响包括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这些人在所接触的环境里接受到不同的信息、受到不同人的熏陶,并且这也与他们所受的教育有极大的关系。
可能在他的成长经历中更多的是看到人性恶的一面,看到了更多社会的肮脏。出于自我的保护,他们也会倾向于戴上虚伪的面具。
但是不幸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类阳奉阴违的人很容易被人拆穿。在人们看清他的真实面目之后,往往会主动远离他。
从短期看起来,他们确实获得了一些利益,而从长期看来,他们失去了他人的信任感,不再有人愿意接近他们。

忘恩负义

提起忘恩负义,大多数人会想到“农夫与蛇”的故事。农夫在冬天救了蛇,蛇不但不感恩,反而对农夫反咬一口。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忘恩负义的人,对于他人的帮助,他们不仅不感到感激,反而认为理所应当。如果哪一天你不再帮助他了,他还会认为是你太过于自私。
还有这样的一部分人,如果你有着善心去帮助他,他却反而将你的帮助认为是对他的一种迫害,这种人已经开始有一定的人格问题。
这些忘恩负义的人对自己内心的欲望难以压制,他们总是奢求更多,从来不为他人着想。
精神分析认为:人性本恶,每个人内心都有着阴暗的面。弗洛伊德说:本我追求最原始的快乐,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内心欲望。
但是欲望并不能常常被满足,自我就必须调节个体压制着欲望。
如果本我自我与超我三者能平衡,则个体会得到较完善的发展。
如果本我力量过大,个体则会出现问题。
每个人都拥有七情六欲,都有欲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要懂得在现实欲望中间权衡,适可而止。
面对那些被本我主导的忘恩负义的人,即使开始有人帮助他们,最后也会因为他们无休止的欲望对他们会停止帮助。
墨家思想认为:如果你对待天下人都友好善良,那么他人也会对你友好善良。如果你只想利用他人,他人也会同样来利用你。如果你是一个常常害人的人,总有一天他人也会来害你。
有因必有果,因果真实的存在于生活之中。
只有我们内心善良,为人真诚,才会得到相应的福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