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原则的善良,不仅不能向世界传递善意,反而会暴露你的怯意。没有原则的善良,不仅不能让身边的人充满爱意,反而让真正的朋友寒心,最终便宜的只是不值得的人。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这样的言语,“你这么好,一定要帮帮我”“你这么好,一定不会忍心拒绝我的”等等言论。难道正是因为我们的好,才会任人肆无忌惮的道德绑架吗?  提到好人,大家对好人的定义大多是心软,很多被发好人卡的原因就是意志不坚定,容易心软,当别人有事寻求不忍心拒绝。“好人”的室友因为自己平时没有规划好零用钱,快到月底的时候问他借钱,这个“好人”自身就比较困难,平时都省吃俭用,但是由于他 “好人”的特质—心软,所以还是忍痛将钱借给室友。即使自己下个月可能会过得很艰难,但还是迈不过心里“做好人”的标准。那么该不该将“做好人”作为自己的人生标准呢?如果在做好人的过程中感到纠结心理,时常在考虑在“做好人”到底好不好,那么就不要一味地将“做好人”作为自己 的人生标准。
不要一味地将“做好人”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复旦大学陈果教授说过,我们不要迎合他人和所谓的“好人”标准,不管你做的再怎么优秀,始终还是会有人不喜欢你。所以活在世上,你要做自己,虽然这样还是会有人不喜欢你,但是却在喜欢你的人里面多了一个重要的人,那就是你自己。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地方,我们应该要勇于发现自身的缺点,承认并改正,从而才能进步。而不是把自己束缚在成为一个好人的标准之中,然后为了这一标准去生活,为了成为所谓的“好人”,去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这样下去是得不到成长的。 困难的是要保持时刻为他人着想,当他人向你寻求帮助时,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即使会给自己造成不利影响。简单的是不用鼓起勇气拒绝他人,拒绝说来容易,实施起来却是异常困难。比如自己正在忙,别人突然麻烦自己做事情,如果帮了忙,那么自己的事情可能会被耽误,给自己带来不好影响。如若不想帮忙,就需要拒绝别人。可是拒绝这个词心里想着容易,说出口可是比登天还难。不仅要考虑到对方会不会生气,还要考虑对方会不会因此对我有成见等等。 但是自己却没有想过,考虑了一圈,却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内心想法,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这往往就是做“好人”的纠结。所以,放过自己,不要一味地将“做好人”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当你放弃做好人了,就说明你成长了成长是摆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是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并向其发展的过程。成长的道路是艰难却又充满意义的。每个人成长的方式不同,对成长的定义也不同,但相同的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艾默生(Emerson)曾说过,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否则等于没有。放弃做好人不代表放弃善意,而是要做到活得有棱角有锋芒。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为什么自己要一直“做好人”,便宜那些不值得的人?学会辨识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学会在好人那里继续发散善意,在坏人那里露出棱角和锋芒。保持一颗善心的同时也要坚守底线,如果没有底线,那么善意不仅不能施展,反而会助长恶的发展。当我们想明白这个道理,放弃一味地做好人时,成长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参考资料:《Cognitive Psychology》
|